爲什麼廣東梅州,興寧的客家人很多?

海闊天空1722803143


看了評論區,發現很多人不明白什麼叫客家人。就如題目所言:為什麼興寧梅縣客家人多?先讓我們一段史料:

清道光年間《廣東通志》載:“畲蠻,嶺海隨在皆有之。在粵東的興寧,梅縣,平遠等地尤多。”清光緒《嘉應州志》也說:“梅地古為畲瑤所居”。從這段史料中可見,興寧梅縣土著人是畲人和瑤人。清雍正七年(公元1731年),朝迋割潮州三縣惠州兩縣新設嘉應州,安置閩南客家人時,梅縣只有漢人300戶,絕大部分居戶是畲瑤人。興寧幾乎沒有漢人。後來,從贛閩遷來的漢人和客家人逐步充實了嘉應州,畲漢融合形成趨勢(因田地水塘被畲瑤人所佔)。早期的客家人還完整保留著畲人信仰一奉盤瓠為祖先,實行二次葬(亦稱揀骨葬)。自清同治年間廣東珠三角發生慘烈的土客械鬥之後,客家人的信仰和習俗隱密很多。到現在被全面否認了,只說客家人是“中原官員後裔”。

客家人在興寧,梅縣的形成蘊含很多歷史故事。有空再向諸位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嚴家慶



新中國成立後,在興寧開展過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水口鎮荷樹拗等地發現鏟、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為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1982年在永和鎮振興管理區貓子窯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屬新石器中晚期遺存;同年又在葉南鎮中徑大窩裡採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屬新石器晚期遺存。到80年代未為止,興寧境內共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30多處。興寧博物館收藏了上述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個。這些出土文物和遺址說明早在七八千年前,興寧已有古人類居住。從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紋來看,當時已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已有較為可靠的生活資料來源。



  

  宋代之前,中原漢人已有幾次較大規模的南遷。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國60萬軍隊攻滅楚國,繼之深入嶺南。續後,秦朝把嶺南作為遷徙中原“罪徒”的一個流放地,加以“經略”開發。終秦一代,南遷的中原人有3批、數十萬人。1984 年3月27日,在新圩鎮大村鬼樹窩崩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編鐘。經廣東省博物館專家鑑定,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文物。編鐘的發現說明秦漢之際興寧已有南遷漢人的足跡,他們可能先是駐軍,後代成了嶺南居民。在發現編鐘的村莊有個地方叫秦王坪,相傳就是駐軍的營地。

  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漢人亦有多次連續性的南遷轉徙。遣至唐未五代,南遷客家先民,“其遠者已達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則達福建寧化、長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則在贛南各地”興寧歷史上先後隸屬於惠、嘉,引文中所述應是 包括興寧的。

  但據本次中國百縣市國情調查的興寧各姓居民的族譜,興寧絕大多數現居民的祖先是唐未五代以後遷入的。在這之前南遷的漢人仍落籍於興寧者為數不多。唐未五代之前南遷的漢人可能不是現在興寧人的祖先,至少不是絕大多數現興寧居民的祖先。據《興國州羅氏家譜》記載,唐昭宗時(889~904年)羅昌儒為循州刺史,因唐未社會動亂,道路梗阻,流寓不歸,遂落居於興寧羅嶺。羅姓是迄今有文字可據的最早遷入興寧的一姓。唐未五代之前曾遷居於興寧的中原漢人現落籍於何地,尚有待進一步查考;據已掌握的資料,元、明、清三代,曾有興寧人舉族遷蜀。



  入宋以後,居住在興寧的客家先民已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群落。根據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北宋熙寧三年(1070),興寧縣約有6000戶。翌年,興寧分地置長樂(今五華)縣後,有4000戶。宋代戶口以役賦對象列冊,足證明官宋前中原漢人定居興寧者已 為數不少。

  興寧歷史上的早期居民見於史籍的還有瑤族。明正德《興寧縣誌》記載:“瑤之後頗多,大抵聚處山林,砍樹為舍,刀耕火種,採山獵原,嗜慾不類,語言不通。土人與之鄰者不相往來,不為婚姻。本縣瑤民亦眾,隨山散處。”以客家文化與居於廣東的瑤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較,可以斷言,古代客家居民與瑤族居民曾長期和睦相處、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統治者曾對瑤民大舉征伐撫緝,興寧瑤民逐漸減少。清康熙以後,清政府把瑤民與漢民一體編戶,消除漢瑤界限。至清末,除外遷者以外,縣境內已沒有瑤族居民。清末羅獻修《興寧鄉土志》記述:“國(清)初時,縣東六十里鐵山蟑尚有瑤民磊石為居,……近百年來,既消歸烏有矣。”

  興寧歷史上的早期居民還有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國東南地區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漢時代,輾轉遷徙到廣東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為圖騰,成為水上居民。他們何時開始定居於興寧,尚待進一步查考,但至遲在元朝未年間。據史籍記載,明朗正統(1436~1450)年間,興寧已有在籍蛋民38戶,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據《興寧鄉上志》記載:“惟麥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宋代冊立戶籍,根據漢人入粵時間先後,分別編入主籍和客籍。廣府民系和福佬民系人粵在先,編為主籍,客家民系人粵在後,編入客籍,客家人由此而得名。經歷了幾次大遷徙的客家民在粵東北以及相鄰的閩贛邊區這個相對封閉的山區定居後,逐漸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風俗習慣乃至相似的倫理道德觀念等等。客家先民遷入興寧,經過長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繼續外遷的之外仍有百萬之眾,使興寧成為全國40多個純客家縣市中人口較多、地域較大、最有代表性的少數幾個縣市之一。全縣百人以上的姓有93個。


佛山開心彼得


至於廣東梅州,興寧很多客家人,是因為這些地區屬於山區,古代南遷的客家人先祖大多先到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再往廣東遷移,梅州興寧這地方是梅州山區裡的好地方,也是風水寶地,盡出人才,特別是興寧山不高,丘陵地帶,環境好自然人多前往,如今興寧在梅州地區也是強市(縣級市),出人才地方,原廣東省長黃華華正是興寧人,共和國開國元帥葉劍英也正是梅州客家人,梅州興寧地方環境好,所眾多的客家人遷往,五華就不一樣,五華客家人的先祖大多是抗元宋軍,後來隱居,至今五華人還有生性好鬥的性格,而梅州興寧的客家人各行各業都在梅州地區出名,這說明這些地方是廣東客家人精華地帶。



中華孝子哥



第一次是看伲,


伲屋誇挖等番薯,


伲話伲鐘意厓,


厓就幫伲挖足成者禮拜嘅番薯,


挖完番薯伲話厓兜唔繫好呷。



第二次是看伲,


伲屋誇刨等木薯,


伲話唔捨得同涯分開,


厓一心軟又幫伲刨哩三日木薯,


厓曬到烏過火屎炭,


等厓刨完木薯伲又話哎認真諗清楚仗。



第三次是看伲,


伲話放唔哈厓,


結果厓又幫伲梆哩幾日花生,


梆倒厓手抽哩筋,


徠哩底的伲又話自誇一啫銀過更開心。



今日伲又同厓話寒系覺得涯最好,


寒想同厓一齊,


叼拿星 ,


厓懶得采伲 !


伲當厓膩百伍啊?


伲屋誇準備割禾嘍!



注:張裕華(齊速)根據村群聊天記錄整理

.



中山文苑


客家,是歷史上從黃河流域漸次南遷,後大部分聚居於閩、粵、贛邊境,操客家方言,有著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漢族民系。興寧現境域,古為百越諸族居地。秦漢以降,中原漢族漸次南遷,與當地原居民融合。據本次中國百縣市國情調查,興寧現在的居民,絕大部分是宋元明時期歷經輾轉遷徙定居於此的中原移民的後裔。千百年來,興寧客家先民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長歲月裡,將中原文化與嶺南古文化熔於一爐,創造了燦爛的地方文化,融鑄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眾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春哥1686339


興寧客家是歷史久,興寧古代稱齊昌府城,自古齊昌城是風調雨順之地。齊昌地方古代南方改革開放發達經濟,文化領域地方。興寧本地方文化語言、比例1.2.3.4.5.6.7.8.9.10,興寧語言、1是溜、2是乙、3是往、4是則、5是中、6是神、7是仙、8是章、9是奈、10是走。這是興寧客家特色文化。


紅花山峰165635396


因為興寧是一開始的革命之鄉,以前日本人沒有進攻到興寧,而是進攻了梅州的其他縣區,所以有很多人避難到了興寧,他們形成了一個防禦機制——土樓,也形成了濃厚的客家文化。所以興寧的客家人很多!


love124403459


涯系定南人,腳踏兩省三縣(江西省廣東省,定南縣,龍川縣,和平縣,)涯系地地道道的客家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