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半是儒家一般是道家,這些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但是後來又加進去個佛家,但其實主要內容還是跟道家是比較接近的。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劉禹錫被貶後的創作以及他的晚年生活。劉禹錫在被貶到朗州前後接近十年的時間裡,創作出了很多的寓言詩以此來表達自己對當朝權貴的極大不滿,又寫了很多的賦來表達自己不甘心沉淪的雄心。

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但是劉禹錫還在當地的民間歌謠裡面吸取營養,併為詩歌創作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在裡面,在這期間劉禹錫還寫了很多的篇的哲學論文,最重要的便是跟柳宗元天說相呼應的天論三篇。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跟柳宗元等人奉旨進京,但是又在不久後便又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播州去做刺史,幸虧在裴度跟柳宗元等人的幫助下,改為了連州刺史,劉禹錫在連州工作了接近五年,在元和十四年才得以回到家因為母親突然去世。

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長安元年冬天,劉禹錫被調到夔州現在的四川奉節的刺史。長安四年夏天調到和州現在的安徽和縣刺史。寶曆二年又奉旨調回洛陽,任職於東都尚書省。從第一次被貶到這裡前後經歷了二十三年的時間。在大和元年劉禹錫任命為東都尚書,第二年便回朝任命為主客郎中並寫了一篇再遊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屢遭受打擊而始終不屈服的意志。以後曾經當官蘇州、汝州、同州的刺史,從開成元年開始就改任為太子賓客、秘書監分司東都的閒職。

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會昌元年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為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晚年在洛陽跟朋友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人一起郊遊賦詩,並一起唱和對吟,生活十分閒適跟白居易留有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跟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的佳作。在此之後劉禹錫又擔任了集賢殿學士、禮部郎中、蘇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最後就成為了太子賓客分司東郡。

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會昌二年劉禹錫病死在洛陽,享年七十一歲,劉禹錫在死後被追封為戶部尚書,葬在了河南滎陽現在的鄭州滎陽。劉禹錫的紀念館坐落在連州中學燕喜山的劉禹錫紀念館,飛簷斗拱,採用了紅色柱子,無不透漏著中國古典式宮廷的建築風格,顯得十分的古色古香,古樸雄偉的紀念館經過精心的裝飾之後顯得魅力四射,燈光、壁畫、詩詞、銅像等場景的搭配下烘托出了一種豐富多彩的歷史厚重感。

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劉禹錫的籍貫爭議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江蘇徐州的,第二種是河南洛陽的,第三種便是浙江嘉興的。劉禹錫的哲學思想是具有鮮明的唯物主義思想,主要著作有天論三篇,在宇宙論方面,他的唯物主義思想比柳宗元更加進步一些。劉禹錫以自然科學為依據補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觀,在對自然界的認識方面劉禹錫認為整個自然界是充滿了有形的物質實體的,天地之間是不存在無形的東西的。

唐代偉大詩人劉禹錫,晚年生活可謂是安居樂業

劉禹錫還批判了魏晉玄學和佛教、道教關於空、無是宇宙本源的理論,認為空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形態,空是不能超越物質形體而獨立存在的。這是對中國對古代唯物主義自然觀的重大發現,在關於宇宙萬物的生長和發展方面,他認為萬物的生長、發展都是一個自然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