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納粹幫凶!——波蘭「淨化」歷史過程中的民族主義

二戰中,波蘭領土被德軍侵佔,納粹當局在這裡建起了一座座死亡集中營,包括猶太人和非猶太波蘭公民在內的數百萬人被屠殺。波蘭的歷史角色顯然是受害者而非劊子手。


上週,波蘭議會通過一項有關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法案,禁止使用“波蘭集中營”等說法、禁止暗示波蘭直接或間接參與屠殺猶太人,違者可處最多三年監禁。

在波蘭政府看來,用“波蘭”作為臭名昭著的集中營的前綴詞不夠準確,因為這些集中營由納粹建造和運營,與波蘭沒有直接關係;波蘭政府沒有向納粹投降,更沒有與納粹合作過,指責波蘭為“納粹幫兇”的人理應受到懲罰。

但以色列、美國和歐盟都表示反對波蘭的新法案,認定波蘭政府存在扭曲歷史、打壓言論自由的嫌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月27日說,波蘭的新法案“毫無根據”,他“強烈反對”。他說:“人們不應該改變歷史,更不該否認大屠殺。”他責成以色列駐波蘭大使與波蘭政府交涉,要求修改這一法案。

沒有人可以否認波蘭曾經遭受的苦難。

據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數據,至少有300萬波蘭猶太人和190萬非猶太波蘭公民在二戰期間被殺害。而且,波蘭人不止是受害者,也是施救者。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中,6706名波蘭人被認定從大屠殺中拯救過猶太人,是“正義的化身”。這一數字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佔全部人數的四分之一。


但歷史還存在另一面:當年也有許多波蘭人將猶太人出賣給納粹當局,掠奪他們的財產,甚至直接殺害他們。波蘭民間此前一直對二戰期間的反猶主義諱莫如深,直到2000年,波蘭裔美國社會學家格羅斯發表的非虛構性作品《鄰人》回顧了一段波蘭人殺害猶太人的歷史,這才引發了波蘭社會的反思和政府的道歉。

進入21世紀以來,波蘭一再要求德國繼續對二戰進行賠償。2007年,波蘭以在二戰中遭受嚴重損失為由,在歐盟投票權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爭論不休。

波蘭政府對否認大屠殺幫兇角色的痴迷,除了修正主義本身的含義外,也凸顯出世界各地右翼民族主義新浪潮的一個共同主題:如強迫症一般“淨化過去”的願望。

在波蘭,右翼民族主義者說“我們根本沒有做錯什麼”;在歐洲,這些人否認曾與第三帝國合作;在印度,這些人審查書籍和電影,來反映印度民族主義的神話;在美國,他們正努力恢復邦聯的概念、淡化奴隸制度的恐怖,並且否認種族不平等的現實。

與總處在“民族主義者”爭議漩渦中心的特朗普相比,他的前任奧巴馬雖然不像這位“推特總統”一樣口無遮攔,但也曾因失言引起過一場與波蘭的小型外交危機。2012年,在把二戰時期的集中營稱作“波蘭集中營”後,他迅速道歉並致信時任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要是放在今後,等到波蘭的新法律通過,在這個國家像奧巴馬這樣說話的人就沒這麼幸運了。

我不是纳粹帮凶!——波兰“净化”历史过程中的民族主义
我不是纳粹帮凶!——波兰“净化”历史过程中的民族主义
我不是纳粹帮凶!——波兰“净化”历史过程中的民族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