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前驅期症狀特點的研究匯總

雙相障礙(Bipolar Disorder, BD)是精神科的常見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複發率等特點,其致殘率已經在全球疾病中排第 12 位,已經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雙相障礙患者的各項社會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雙相障礙的早期發現、早期識別、早期預防越來越受到重視。

雙相障礙前驅期症狀特點的研究彙總

Sahoo等人通過對雙相躁狂患者、單相抑鬱患者及家屬進行了訪談,結果顯示,70%雙相躁狂患者和93%單相抑鬱症患者在疾病復發前存在前驅症狀,而雙相躁狂症患者前驅期症狀持續的平均時間比單相抑鬱患者前驅期症狀持續的平均時間要短。

Goossens等對111例雙相障礙患者的復發情況進行了研究,顯示約有16%-21%的躁狂復發和10%-15%抑鬱復發的患者會出現各種前驅症狀。Janardhan Reddy對雙相障礙患者的前驅症狀進行了Meta分析,結果發現,最常見的前驅症狀是情緒頻繁波動/情緒不穩定和抑鬱情緒,其次是思維跳躍、易怒/易激惹、軀體性焦慮和精神性焦慮。

Smith 等人對大量的雙相障礙患者調查發現,雙相障礙患者在首次躁狂或抑鬱發作之前一般都存在前驅期,且躁狂前驅期大約為29(1-84)天,而抑鬱前驅期為19(3-365)天。相燕靜等人的研究發現,在第一次抑鬱發作之前,BD-I組前驅期的中位數為2.9個月,而 BD-II 組前驅期的中位數為4.7個月;在第一次躁狂發作之前,BD-I組前驅期的中位數為1.8個月,而BD-II組前驅期的中位數為2.7個月。不管是BD-I組還是BD-II組,其抑鬱發作的前驅期都要長於躁狂發作的前驅期,無論抑鬱發作或是躁狂發作,其BD-I組患者的前驅期都要稍短於BD-II組患者的前驅期。

對於前驅期時間長短的研究可能會為未來雙相障礙的早期識別及疾病的發病形式提供有力證據。在前驅期時約有一半的雙相障礙患者未經任何治療措施,尤其是首次發病前,可能與患者不能較好地識別疾病的前驅期症狀有關。因此,臨床應重視雙相障礙的前驅期,以便在雙相障礙前驅期給予正確的干預方式,能夠最優化的減輕症狀及改善預後。

研究顯示,在第一次抑鬱發作之前,在BD-I組最經常報告的前驅症狀是抑鬱情緒(71.9%)、興趣及愉悅感降低(64.9%)、失眠(64.9%)和學習/工作能力下降(64.9%),而在 BD-II組中,則是抑鬱情緒(91.1%)、興趣及愉悅感降低(75.6%)、焦慮或緊張(73.3%)和學習/工作能力下降(64.9%)。第一次躁狂/輕躁狂發作之前,在BD-I組最經常報告的前驅症狀是過度興奮(91.2%)、話多(91.2%)、發脾氣/很難控制憤怒(84.2%)和精力過剩/活動過多(82.5%),而在BD-II組中最經常報告的前驅症狀是發脾氣/很難控制憤怒(86.7%)、話多(82.2%)、情緒頻繁波動/不穩定(77.8%)和過度興奮(77.8%)。由此表明雙相障礙無論是BD-I還是BD-II患者前驅期都存在較高的前驅症狀。

Goossens等對抑鬱症的前驅症狀進行了研究,發現相關的前驅症狀出現率為精神病性症狀(15%)、情緒穩定性改變(12%)、精力活動水平變化(12%)、社會功能下降(11%)、睡眠紊亂(10%)。Wong等研究顯示躁狂患者最常見的前驅症狀是睡眠障礙,研究發現前驅症狀的平均發生率為睡眠紊亂(77%)、精神病性症狀(47%)、情緒改變(43%)、精神運動性改變(34%)、食慾改變(20%)、過分焦慮(16%)。相燕靜等人在調查第一次躁狂發作的前驅期症狀中,發現BD-I型患者較BD-II型患者出現失眠、精力過剩/活動過多、性活動增多、危險性行為較多,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BD-I 組在躁狂發作之前容易衝動,需加強對患者的看護,防止造成一些不良後果。

綜上所述,前驅期症狀的發生率比較高,前驅期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但仍有一部分(約 28%)的患者不能認識到躁狂/抑鬱復發的前驅症狀。Thompson等人對首發雙相障礙的前驅症狀進行個案隨訪研究,發現雙相障礙的誤診率高、共病率高,提示雙相障礙的早期識別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