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劉寶林》抗戰篇 第二章 搶親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日寇進入湖北,迅速入侵全省共轄70個縣和一個省轄市。

次年,毛嘴淪陷,劃歸潛江縣深江區所轄。日軍在毛嘴鎮上安營紮寨後便開始胡作非為,使得鎮上的老百姓民不聊生。

駐紮在毛嘴的日軍頭目名叫鳩山信二,此人陰險狡詐,手段殘忍,從小就接受的是畸形的軍國主義教育。其人生目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實現所謂的“大東亞共榮”。

他們來到毛嘴鎮上落腳後,由於不瞭解當地的情況,於是他們便找了一個叫韓皮的當地人給他們做翻譯。韓皮是當地的一個小混混,成天不務正業,好逸惡勞,就等著天上掉餡餅。這樣的人沒有什麼民族氣節,有奶就是娘,日本人說可以讓他吃香的喝辣的,他便立馬點頭哈腰的。

一日,日本士兵們奉鳩山的命令,分別到毛嘴所屬的幾個村子去掃蕩,其中一夥日本兵剛到一個村口就聽到放鞭炮和奏樂的聲音。

日本人問韓皮:這是在幹什麼?

韓皮解釋道:那是村裡在辦喜事啊!

日本人又問:那吹吹打打的是什麼?

韓皮答道:那是當地的民間樂隊在演奏七星點子{仙桃十樣錦}啊!

七星點子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樂隊統稱,它由多種打擊樂合奏,同時還有管絃樂摻雜其中。樂隊中其他樂器都是由一個人獨自演奏,唯有鼓卻是由一個人背在背上,另一個人來敲。這一天背鼓的是一個叫狗子的年輕人,而敲鼓的則是他的師傅人稱老周。

在瞭解到眼前正在辦一場婚禮後,日本人便起了歹心想要搶走新娘。老周見勢不妙,讓狗子趕緊卸下身上的鼓,帶著新郎新娘逃跑。

迎親隊伍裡的人們都知道日本人不懷好意,紛紛挺身而出,齊心協力要保護一對新人周全。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爭先恐後的拿血肉之軀,去抵擋日本人的槍和刺刀。

最終,大部分人當場慘死,老周和幾個樂隊師傅被日軍活捉。值得慶幸的是,在眾人的掩護下,狗子帶著新郎新娘總算逃過一劫。他們三人結伴一起往鎮上逃,交談中得知新郎叫彭雲飛,新娘叫胡英。

與此同時,劉寶林的創業之路也逐漸走上正軌,當時賣滷雞還不是門店經營,而是劉寶林在家裡把雞滷好了以後裝在一個籃子裡,並帶著一把小刀和一個小砧板,走街串巷的叫賣。那時幾乎沒有人會一次買走整隻雞,都是看到劉寶林來了,覺得嘴饞便叫住他。然後買主會任意選擇雞身上的某一個部位,比如買主對劉寶林說:我要雞翅膀!或者雞大腿,雞脖子,雞胸脯,雞後背什麼的。劉寶林就會按買主的要求用小刀切下來,以這樣的方式出售滷雞。

漸漸地以良好的口碑積累人氣,使知名度逐漸提升。後來甚至有人送了他一個綽號叫“滷寶林”隨著這個綽號的傳開,許多不認識的人都只知道了有個賣滷雞的叫滷寶林,卻不知道他的真名叫什麼。

很快,滷寶林三個字也傳到了駐紮在毛嘴的日本人耳朵裡,鳩山也想嚐嚐毛嘴滷雞的味道,於是派韓皮去找劉寶林。

一日清晨,劉寶林在家中還未出門,韓皮就帶著幾個日本人闖進劉家,大呼小叫的喊到:誰是滷寶林啊?快給我出來!

劉寶林見來人長得賊眉鼠眼,斜戴一頂軍帽,口中有顆大金牙,衣衫不整,一副市井無賴的嘴臉,讓人一看便心生不悅。

劉寶林問道:你們找我有什麼事嗎?

韓皮道:鳩山太君聽說你做的滷雞很好吃,太君他想嚐嚐,你趕緊去做一隻吧!

劉寶林時常聽聞也親眼所見,小日本來到中國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如今卻要他給日本人做滷雞,他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但從小的遭遇讓他學會了忍辱負重,他強裝笑臉敷衍著韓皮,然後一個人到後面廚房去滷雞。

劉寶林做滷雞的廚房非常簡陋,十平米左右的面積,大部分用來堆放柴火,中間放的是用磚塊堆積起來的爐火灶,上面放著一口小砂鍋。

當他把洗好的白條雞下鍋後,就想著怎麼在滷雞上做點手腳,好整一下小日本為中國人出出氣。他左顧右盼,看見灶旁邊放著一碗昨天剩下的米酒,便計上心來。他心想:滷雞是鹹的,而米酒卻是甜的,這兩者要是摻和在一起那肯定是特別的難吃!雖然我不能上戰場,可我也要來一次“味覺上的抗戰”

雞滷熟後劉寶林問韓皮:你們要切哪裡?

韓皮說:不要切,太君要全雞!當韓皮把加了米酒的滷雞帶回去給鳩山嘗過之後,鳩山的臉色一下就變了。

原創小說《我的爺爺劉寶林》抗戰篇 第二章 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