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科學教師現場「PK」科學課

三位科學教師現場“PK”科學課

本報訊(記者 林豔)昨天上午,三節有意思的科學課在中關村一小進行,第一節課由中關村一小的科學老師鄧翼濤為一小五年級的學生講授;第二節課則換成由臺灣高雄市的唐偉成老師為史家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教課;第三節課由教科院老師賈欣為北師大實驗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課。

三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崗位的科學老師的教學實力大比拼,讓大家領略了一番現今小學科學教育的發展情況。“教育圓桌”(jiaoyuyuanzhuo)小編也在現場感受了這三節與眾不同、精彩各異的科學課。

“我發現好多同學畫的光都是直線,那麼你們是怎麼想的呢,誰來說說這幅圖?”“我覺得光就是照著直線”“光如果沒有鏡子的反射,只能是一條線”“你看到直線了嗎,你為什麼說它是直線傳播呢?”昨天上午,“兒童與科學”2016年全國小學科學教育研討會在中關村一小舉辦,在一部精心策劃的兒童科幻劇《三體》結束後,緊接著一節《光是怎麼傳播的》科學課,一開場就在中關村一小老師鄧翼濤的引領下,將課堂氣氛帶到高潮。光是不是直線傳播?光到底怎麼傳播?這些內容不再是由老師來講授,而由學生們自己想方設法來驗證。

如同這節精彩的光學課,昨天研討會上展示的三節不同內容的經典科學課堂,都體現了優秀科學教師以科學探究的方式,帶領學生們自發形成假設的過程,而後進行實驗設計,通過幾個實驗的分析真正建構認知,“平時孩子有了想法,要讓孩子設計實驗,實驗設計的原因就是對這個原因結果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學生能夠理解,我們到底要看什麼,也就是說他能夠對他的實驗所捕捉到的現象形成一個完整的推論,根據這個推論,孩子們在實驗的時候目的性就很強了。” 北京教科院科學教育與教研室主任彭香點評說。

攝影/本報記者 郝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