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我同別人交談,就能大致看出對方讀過多少書,心裡有著怎樣的森林。

——齋藤孝

閱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無論是十幾年前傳閱的經典

還是最近翻過的小說、詩卷

這些都會在你心中匯聚

日積月累終成一片森林

本期為你分享來自魯東區域的三篇書評佳作

不要枉負週末好時光,我們一起閱讀吧

01

我讀|《羅生門》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有句話叫“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在芥川龍之介的心底,似乎存在著某個角落,他時常躲進那個角落,暗自揣摩,這世上最恐怖的地獄是什麼模樣。然後他把一切想象訴諸筆端,努力身臨其境。在他所創造的地獄裡,是經歷過地震颱風、大火饑荒幾度災難後的京都,一個亦真亦幻的荒涼鬼城。這樣的背景已經讓讀者寒毛直豎,芥川龍之介卻不滿足於此。簡簡單單,卻鮮明深刻的幾句對周遭景象的描述過後,他把筆鋒一轉,開始寫羅生門。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是每一個無處可去的人最後的去處,然而這個去處根本不是去處,走向羅生門,只能走向生命和人性的盡頭,走向無路可退的絕望。

喜歡日本作家對於社會的深刻體察和對於人性的反覆刻畫,他們骨子裡的悲觀主義情結使作品蒙上一層陰暗和深邃,也許不那麼陽光,但讀後總讓人對這個世界多一層瞭解,對身邊的周遭多一份珍惜與感懷。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02

我讀|《娛樂至死》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在《娛樂至死》這本書中,尼爾·波茲曼指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在之前閱讀的文章中也多有引用《娛樂至死》的觀點,這是對於文化傳播和發展深刻的思考,書中主要針對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電視文化”,作者認為文化正如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描述的,漸漸成為娛樂的附庸,成為一場滑稽戲。本書對於文化傳播的認識入木三分,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也有一些收穫。

首先是對於文化傳播其形式和媒介的警惕,避免自己在接收文化的時候,受太多傳播媒介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是自己對於身邊事物新的看法和角度,有一些固有觀念並非準確,反而從新的角度去理解會給自己新的啟發。隨著社會發展,網絡已經逐漸代替電視,成為為大眾傳播文化信息更大的平臺,公眾有更多的主動性、更多的選擇性去面對文化傳播,但是同樣要避免陷入文化傳播的形式,重表不重裡,在紛繁複雜的文化中堅守住自己的思考。

最後引用結尾那句十分有分量話: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03

我讀|《痛並快樂著》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痛並快樂著》是白巖松的代表作,他代表著睿智、理性、正直。當然一個到了不惑之年的他對人生的經歷與感悟,平淡卻真實的語言裡卻往往飽含著對生命的深刻體會。一個從小經歷過無數次磨難的他,對於成長中的自己在精神上的榜樣。 經歷過一次生命的掙扎,看重的當然不只是健康和生命的質量。從惡夢裡走出,你會把平日擁有的親情和友情看得更重。生中有些看似很大的東西變小了,而有些屬於生活常態的東西卻變得珍貴起來。在我那段痛苦的日子裡,我現在的愛人當時剛剛和我相識相戀,她一直呆在我的身邊,那時的我絕望、消沉,連自己都不相信會有什麼未來,但她相信。雖然因為我的沉默她在那一年多的時間裡也話語不多,然而執著地停在我身邊就是一種扶持。我當然知道,之所以我能從絕望中走出,她近乎固執地相信起了多麼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當時並不相信愛情,可和她共同走過那一段日子,我不得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力量喝情感在平時裡隱藏與角落,卻在危急時刻顯現身手。於是這種落魄時的感情讓我不得不相信愛情。

過於樂觀就會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美,而結果往往十有八九不盡如人意,於是受的打擊就大,挫折感就多;可先把人生看得悲一些,就知道了這條漫長的路上,總是會有或多或少的苦難在等著你,遭遇了也會以平常心去面對,躲過了更會竊喜。以這樣的心態走長路,苦,才不會給我們那麼多的打擊,我們才會有更多贏的機會,生命之路其實才真正走的樂觀。因此,先把人生看透,或者才有希望。

對於快樂與痛苦,白巖松引述了這樣一句話來表達他的想法,“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5%,最痛苦的事情5%,剩下的90%就是平淡。但是這5%的幸福又使人們忍受了5%的痛苦接受了90%的平淡。”

分享|讀一本好書就像栽一棵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