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發源於河南的豫劇和曲劇有何異同?

第九區春蟲蟲


豫劇是中國的古老戲曲劇種之一,雖然京劇是國家的國粹,不過京劇的發展遠遠沒有豫劇那麼深遠的歷史文化。在河南這個充滿古生古色的地方,戲劇也遠遠不僅僅是豫劇一種,還有著一種名為曲劇的戲劇。

  那麼,本期豫劇文化一起了解豫劇和曲劇的區別。

space

  豫劇是豫劇,曲劇是曲劇,就這點區別,兩個劇種。豫劇是板腔體,曲劇是曲牌體。不過,現今由於一些作曲者總是把曲劇的一些東西往豫劇里弄,把豫劇的唱法也弄到曲劇裡,新出的作品就是這樣,不倫不類,如果不是主弦還在,不少人真分不清豫劇曲劇了。

  板腔體和曲牌體是兩種不同的戲曲創作體系。板腔體板式一般不如曲牌體劇種曲牌豐富多樣,但板腔體的劇種卻一般要比曲牌體劇種所表達的唱腔更加豐富多變。比如曲劇,它的曲牌至少有二百多個,豫劇板式也就幾十個。但豫劇唱腔卻是要比曲劇豐富的。

  板腔體板式,通過感情的變化,可以把板式伸縮變化,具有強烈的繼承性和前後一致性,雖有張有馳,但整體性比較嚴謹。曲牌體,一般是一段唱腔一段音樂一個曲牌,到了下個唱腔下個音樂又是一個曲牌。

  要想表達豐富的情感,就需要不段的創造麴牌,曲牌的可繼承性比較低。不知道大家學過計算機程序設計沒有。板腔體基本上就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而曲牌體是結構化的程序設計,二者設計思想和設計原理不一樣。

  崑曲就是曲牌體的,京劇和豫劇是板腔體的,崑曲曲牌大概有1000多個曲牌,常用的也有三四百個,而京劇豫劇的板式只有幾十個而已,而且這些板式是有繼承關係和緊密聯繫的。比如豫劇的慢二八、快二八,其實就是從二八板派生和繼承過來的,具有強烈的緊密性、一致性和繼承性。

  而曲劇的曲牌則大多都是單獨個體的,相互之間並不具備派生和繼承關係。我說的繼承就是這樣的繼承,板式之間它們是有聯繫的。豫劇的很多板式都是通過基本的板式派生出和繼承過來的。而且你掌握幾十個板式其實是不費力的,但是你要掌握一千多個曲牌那是相對比較困難的。

  曲劇可不是憑空就有200多個曲牌的,是在還是曲藝的時候不斷由藝人創造的。毫不誇張的說。曲劇要想趕上和豫劇大體相等的豐富唱腔,起碼要500個曲牌左右才可能。

  曲劇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舊時也稱“高臺曲”或“曲子戲”,有些地區又稱“南陽曲子”。曲劇流行於河南全省及其周圍鄰近地區,是在當地流行的曲藝鼓子曲(洛陽曲子、南陽曲子)和踩高蹺的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受到其他劇種的


XiGuanJiuHao


  

豫劇和河南墜子除了都是起源於河南以為沒有其他聯繫。

豫劇和河南墜子區別為:起源不同、伴奏樂器不同、分佈不同。

一、起源不同

1、豫劇:豫劇起源於明朝中後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時尚小令(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吸收北曲絃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後發展而成的。

2、河南墜子:河南墜子的前身是流行於河南的道情和"鶯歌柳"兩種曲藝形式。從清代末葉開始,兩個曲種的藝人逐漸合流,在音樂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促成唱腔音樂的重大變革,"溜腔"的使用就是曲型成熟的表現。

二、伴奏樂器不同

1、豫劇:豫劇樂隊的文場伴奏樂器,早期為大弦、二絃和三絃。50年代後,一般的文場逐漸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悶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墜胡、古箏等。還有增加電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銅管、木管樂器的,組成中西混合樂隊。

2、河南墜子:河南墜子的伴奏樂器是墜胡,也叫做墜琴、河南墜子。由於它常作五度轉換,所以藝人們說:“過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墜胡主要是隨腔伴奏,有時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強藝術表現力。



宅人美食


河南豫劇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它產生於明末清初,初時以清唱為主。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戲。據當時的碑文資料記載內容,明皇宮是"當年演劇各班祈禱宴會之所,代遠年湮,亦不知創自何時。於道光年間(1821-1850)河工決口,廟宇沖塌,瓦片無存",可見在道光之前,梆子戲就早已存在。這些記述與藝人間的傳說相符。據一些老藝人追憶,他們在1912年前後學藝時,曾聽師傅說起河南的"內十處",即祥符(今開封)、杞縣、陳留(今併入開封)、尉氏、中牟、通許、儀封、封(今併入蘭考)、封丘、陽武(今併入原陽)和"外八處即淮陽、西華、商水、項城、沈丘、太康、扶溝、鹿邑,明清區代即流行"河南謳"。河南梆子在流傳過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調(開封一帶)、豫東調(商丘一帶)、豫西調(陽一帶)、沙河調(漯河一帶)等不同風格。

據藝人相傳,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蔣門在開封南面的朱仙鎮,徐門在開封東面的清河集,都曾辦過科班。後在開封一帶的,形成祥符調;傳至商丘一帶的,形成 豫東調;流入洛陽的一支,發展為豫西調;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稱為沙河調。

辛亥革命以後,河南梆子更多地進入城市演出。當開封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慶茶社、澄懷茶社、慶茶社、東火神廟茶社、同樂茶社等,均爭相邀聘河南子班社,義成班、天興班、公議班、公興班等因而活躍一時。此後,鄭州、洛陽、信陽、商丘等城市相繼出現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戲園。在農村,則每逢迎神賽會必演雙在一些地區,所演多屬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發展進入一個的階段。這一時期,開封相國寺先後建立了永安、永樂、永民、同樂四個河南梆子劇場,許多著名藝人如陳素真、王潤枝、馬雙枝、司鳳英、李瑞雲、常香玉、趙義庭、彭海豹等,雲集於開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為首成立了豫聲戲劇學社,改永樂舞臺為豫聲劇院,陳素真所在的杞縣戲班和趙義庭所在的山東曹縣戲班均參加了該學社。豫聲戲劇學社革除了舊戲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對錶演和舞臺美術等進行革新,並演出由樊粹庭創作的《義烈風》、《霄壤恨》、《塗血》等劇目。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8年,採"醒獅怒"之意,改學社為獅吼劇團。

常香玉在1936年隨周海水班社到開封,演出於醒豫舞臺。1937年成立中州戲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鎮南編寫的《六部西cxy廂》、《哭長城》等古裝戲和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現代戲《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劇編演現代戲的開始。與此同時,永安舞臺的王潤枝、馬雙枝、鼓海豹、楊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傳統劇目。名角雲集,促進了豫東調、豫西調的合流,促進了河南梆子的發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軍佔領開封后,獅吼劇團、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團體和演員先後到西安,並以西安為中心,在西北城鄉演出,擴大了豫劇的影響和流行地區。

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臺曲。起源於河南南陽,分大調曲和小調曲,小調曲優雅婉轉,輕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蹺相結合的河南曲劇,發展為戲曲劇種。由於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極快。

河南曲劇的前身是高蹺曲子,由高蹺曲子到河南曲子,經過三步曲,即高蹺曲子-——高臺曲子——舞臺曲子(河南曲子),後來叫河南曲劇。在國內是最年輕的劇種,僅80年的歷史。成為河南第二大地方劇種。

早在民國15年(1926年)農曆四月初七,由河南省臨汝縣大張村關雲龍所率領的劇社"同樂社"(由高蹺曲"玩友"(業餘性質的演員)朱萬明、馬清波、陳書奇、李富生、鄭君等組成)一行共16人前去河南登封縣潁陽鄉三里李窪村演出,因為天下雨,多天不能踩高蹺演出,李窪村的李祖白(保長,李門祖長,哄過戲)提出一定要他們去掉高蹺站在臺子上唱曲子。由觀看演出的農民將運載莊蹺的牛車搭成高臺,他們跪地對天發誓不許外傳後,去掉高蹺柺子登到臺上演唱,演唱了《許狀元祭塔》、《楊八姐鬧酒店》劇目。這使高蹺曲子走上了臺子曲子。二個月後,農曆六月十三日,李窪村這天年年為龍王廟唱廟會戲,,就在廟門前壘個0.5米高的一個小臺子,上面打了棚,後面掛了一大塊紅布,叫遮堂布,這就像舞臺了,由伊川的.孔海東,劉金水,郭太超....登封的王天水,宋六金,李圪嗒.....等二十人在舞臺上唱了曲子戲,模仿當地的越調和高調(河南梆子)又加上了小銅器。唱的有“丁郎認父”“天河記”“劉全進瓜”“武松殺嫂”“書館會”等。新的表演方式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從此,臺子曲子走上了舞臺曲子,叫河南曲子,後又命名河南曲劇。河南曲劇正式在李窪村誕生了。廟會戲後,消息傳的很遠,來邀請為他們祝興演唱的不斷,就招來了各地名演和本村演員外出演唱,又在紅布上寫了“醒民劇團”四個大字。這是國內最早的曲劇團,也是中國第一個曲劇團,在1927年開始到外地演出謀生。很快影響到附近縣鄉,又有了多家演唱組織。這種去掉高蹺在舞臺上演出的形式,在20年代後期已較普遍。也影響到了朱萬明,他們在1928年,又在洛陽看了文明戲(通俗話劇)的演出後,受到相當大的啟發,思想有所轉變,便與"玩友"結夥進城,在洛陽老集的一個炕院("勝利舞臺"原址)演出《戒大煙》、《放足》、《李豁子離婚》等時裝戲,受到歡迎。30年代起,舞臺曲子逐漸向兄弟劇種學習表演程式,戲劇的伴奏樂器也逐漸增多,逐漸發展成為健全的"文武場",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地方戲曲,向正規化的方向發展。曲劇在吸收了豫劇、京劇等戲曲劇種的打擊樂,並根據演唱伴奏需要豐富了管絃樂,劇目也漸漸由演家庭生活戲而偏向於演歷史戲(袍帶戲),由演中小型戲而演大戲,各行當也逐漸完善起來。


瑜悅風聲


我以個人觀點淺淺的加以平說,以上內行的老師分的很細,我只是平感覺談一下,我認為豫劇在河南是第一大劇種,它以聲腔高冗洪亮,唱腔流派也很多,紅臉也分大紅臉,二紅臉,三花臉,唱腔分豫東和豫西調,丨唱腔都很優美,並有五大名旦,都是著名藝術家,中青年演員也很多,都拿過大獎,。曲劇在河南只能排第二,它的唱腔以平腔且很優美,劇本以小曲目,陣容不那麼大。農村俗語小角子戲,沒有豫劇劇目那麼大,一本戲紅臉都好幾個。也只能說這些了,只是個人觀點,


用戶6526894567078


豫劇大氣磅礴,聲如洪鐘,表現力極強,可以演各類題材的大戲,在全國各地都有豫劇團,從業人數及戲迷遍佈各省市,並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曲劇同樣作為河南地方戲適合表現家庭的小戲,有極強的地域色彩,但是影響力不及豫劇。


河南廣播電視臺周迪


豫劇,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腔,為河南省最大劇種。現代豫劇,主要有兩大支派:豫西調、豫東調。豫西調,也叫“西府調”,因洛陽曾長期為河南府治所在地,而豫西調正是在洛陽一帶形成的,


猶豫未盡


豫劇是豫劇,曲劇是曲劇,就這點區別,兩個劇種。豫劇是板腔體,曲劇是曲牌體。不過,現今由於一些作曲者總是把曲劇的一些東西往豫劇里弄,把豫劇的唱法也弄到曲劇裡,新出的作品就是這樣,不倫不類,如果不是主弦還在,不少人真分不清豫劇曲劇了。

  板腔體和曲牌體是兩種不同的戲曲創作體系。板腔體板式一般不如曲牌體劇種曲牌豐富多樣,但板腔體的劇種卻一般要比曲牌體劇種所表達的唱腔更加豐富多變。比如曲劇,它的曲牌至少有二百多個,豫劇板式也就幾十個。但豫劇唱腔卻是要比曲劇豐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