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人過60,有4怕,指的是哪些?

所謂十歲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

六十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古時老人,六十歲,已經是兒孫滿堂,盡享慢悠人生了。

心理學:人過60,有4怕,指的是哪些?

2012年7月1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我國應該逐步延長退休年齡,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

在現如今的狀態下,隨著老年人的退休年齡的延遲,65歲也算不上是老年人。

只能稱之為老年人的“幼年期”。

70歲的人笑稱60歲的人是少年,80歲的人笑稱60歲的人是小弟,90歲的人笑稱60歲的人是小孩。

隨著退休年齡和長壽的年齡推後,60歲仍然是年輕狀態。

可是,雖然身體年齡依然年輕,人過60,仍有害怕的事。

心理學:人過60,有4怕,指的是哪些?

人過60,有4怕:

1,壯志未酬心先老。

青壯年時期的雄心壯志,想著給自己不留遺憾的追尋自己的夢想,可是,時代轉息瞬變。

當我們,還沒有看懂,為何曾經的巨頭,還未在商界中叱吒時,就已然退出競爭?

經常逛的超市,用錢交易突然被告知,只能用二維碼刷卡;

掃地的人被無人駕駛的掃地車代替:

突然發現90後登上主力軍,80後已老,70後待退休。

突然,你的孩子偶爾的一句:爸爸,你連這個都不懂啊?

你會不會感到:歲月蹉跎,白駒奔馳。

你有多少雄性壯志,被生活耽誤和連累,不得已擱置在夢想的一角。

而,你卻連拾起來的勇氣,也沒有。

因為現實不允許,你在如此博弈人生。

你耗不起了。

壯志未酬心先老。

而你還得繼續維持,因為一群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正等著你這個社會角色的退位,給他們騰出位置,來創造他們的夢想。

人過60,第一怕,怕夢想還沒實現,人心已老。

心理學:人過60,有4怕,指的是哪些?

2,孤獨寂寞,抑鬱悲傷。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要經歷八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著每一個階段所要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是建立在前一個階段之上,稱之為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

其中,成年期(65歲以上):自我調整對絕望期的衝突

由於衰老,老年人的體力與心力都每況愈下,每一位老年人都將要面對一個問題:對死亡的恐懼感,如何接受這一樣的一個轉變,社會職能的卸下,之後將要以超然的態度對待生活與死亡。如何調整?成了這個年齡段的重要課題。

隨著原本青壯年期時對孩子的投入的責任卸下,孩子已成家立業,而若此時,身邊缺少愛人陪伴,因為各種原因:生離死別,離婚率的激增等,鰥寡孤獨的老年人會越來越多。

孤獨寂寞,抑鬱悲傷。

容易失去生活興趣感,生活目標感,嚴重的人群會患上抑鬱症。

3,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俗稱老年痴呆,大多數患者年齡超過60歲之後,年齡每增加5歲,發病率會增加一倍。

老人們經常說:生什麼病,都不能生老年痴呆。因為這種病,不但除了生活不能自理之外,對事物,人的遺忘最為明顯。

並且還將加重親人的護理難度。

舉個例子:

患者可能認知退化到6歲兒童,但偶爾對親人的認識度還有。

明明吃過飯了,會哭喊:女兒虐待我,不給我吃飯。

明明飽了喊餓。生活更是不能自理。

給親人帶去了非常沉重的精神壓力,自己也是不自知,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

4,百無聊賴,簡單重複。

老年人特別喜歡舊事舊物,隨著生活節奏的減慢,對於新奇的事物不再具有好奇心,反而離開了舊環境,熟悉的人,常常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無法適應。

因為習慣簡單反覆的事物,而順應了簡單反覆的生活。

這都是年紀大了後的正常反應。

但往往這其中,有著巨大的隱患。

簡單的事物,得心應手。

簡單的生活,習慣成自然。

而如果不存在突變的情況,新鮮的事物,

人的大腦會產生惰性。

不再工作!

漸漸,你會發現以前看的懂的字,怎麼越看越彆扭?

最後,你會發現這個字根本不認識了。

漸漸,你會發現,原來可以得心應手做的事,自己慢慢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了。

這都是簡單重複的事件導致,大腦惰性不再具有活力。

人過60,有4怕。

我們不要以為時間是用不完的,青春是耗不盡的。

人剛一過60,你會發現你曾經擁有的是多麼寶貴。

同時,也呼籲一聲,家有60歲老人的青年們。

多珍惜,多陪伴,順利幫助老人們度過退休後的轉折期。

我是螢火蟲老師,我在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等你來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