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6)-作者:張玉桐

榮譽傳承追求

過去的輝煌、成就、繁榮、名氣、建樹, 記錄展示了過去,留存青史。這是豐富的本 土文化遺產,要保護和傳承。小小山村,祖 祖輩輩,一代一代,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讀, 奮發進取學有成就。多少人敢闖敢為白手起 家,創建實業。多少人捐錢捐物,助學建校。 多少人投工出力,修橋鋪路。多少人義務看 護文物,激發幽古思情。

1、守護五孔橋

韓家莊五孔橋,原名通渡橋,建於大清 嘉慶十二年(1807 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的歷史。通渡橋是舊時洪洞西去左木、蒲縣 的官道,其地形易守難攻兵家必爭,是洪洞 河西一方的著名地標,是本地多少代人心中,五 孔 橋 家鄉的印記,是古老鄉村的一道風景線,是 多少人兒時夢中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

石橋凌空貫西東,澗水蜿蜒穿北南。 村姑石上杵洗衣,兒童戲水澗河灘。 韓家莊因五孔橋,因玉皇樓、魁星樓等

地標建築而著名於方圓幾百年。五孔橋承載 著豐富多彩的人文、歷史信息 ;

相傳,大清乾隆嘉慶年間,韓家莊有張 姓秀才執教萬安劉傢俬塾,由於勤懇敬業, 深得劉家上下信賴,但由於兩村之間隔著一 條洪三澗河,每到夏秋季節,常遇洪水暴漲 橋毀渡停,就會阻斷交通,張姓秀才不能按 時抵達劉傢俬塾,常常耽誤劉家孩童的學業。 特別重視子孫教育的劉家當事人劉丕先生, 面對澗河洪水造成的影響,決定義建渡橋, 這樣既能方便張秀才的來往、教授子弟,也 可解決周邊村民通行,遂於嘉慶十二年重建 五孔青石橋渡,名為通渡橋。矗立橋頭功德 碑文記載,建橋期間,劉丕先生招友人,倡 義捐,住工地身體力行,橋建成後,為感謝 劉丕先生的善舉,周邊村民即在橋西頭為劉 丕先生立功德碑並建青石碑亭。

從這段傳說到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朱德 總司令率領八路軍北上,八路軍總部渡五孔 橋駐韓家莊村中,指揮千軍萬馬抗擊倭寇承 救中華。再到洪趙大隊韓家莊人李長勝與梁

生林趙振華一同組織的五孔橋伏擊戰。再聯 繫到石拱橋構造,建築風格,水文地理,地 質資料,以及圍繞古碑古亭的拆除,功德碑 的流失,輾轉,查尋,贖買,迴歸經歷,令 人可嘆可贊。還涉及方圓諸多村落先民的參 與等等故事,內涵厚重。

韓家莊本無其它資源,要感謝老祖宗為 我們留下了不少遺蹟,引以自豪可圈可點, 值得驕傲的文物古蹟。一件件文物遺存點綴 著古老的鄉村,可謂‘長亭外,古道邊,芳 草碧連天’詩一樣的韻味。

文物不可再生,一旦毀壞會犯歷史性錯 誤,這樣的事最好不要發生,也最好不要發 生在在韓家莊。這幾年,我們已重修了玉皇樓、 魁星樓,建圍牆保護二郎廟土地,從拆賣著 手中搶回佛廟前廳,並在異地復建,修繕祖 師樓牆體、坡道,修建五孔橋碑亭等維護工作。 舊橋確已不適宜現代化通行要求,可就近選 址建新橋,採取保舊建新方案,如臨汾的高 河橋。一定要守護五孔橋,留住橋,就是留住根。

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6)-作者:張玉桐

圖片由韓老韓斌提供

五孔橋是韓家莊申請古村落的支點。如 果古村落能申請成功,與歷山、乾元山組合 為一體,形成洪洞西線三角旅遊景區和線路, 五孔橋存在的價值則更為突出。五孔橋不存 則韓家莊申請古村落不存,五孔橋不存洪洞 西線景點將是重大缺失。一定要愛護文物, 一定要守護好五孔橋。

2、重修玉皇樓、魁星樓

韓家莊村地靈人傑,村裡有廟宇、樓閣、 戲臺、祠堂、善院、渡橋、古堡等古建多處, 位於村東古道上的玉皇樓,是人們祈福求平 安最為靈驗的地方。村東南的魁星樓則是舊 時彌補村莊風脈,及承載學子們企盼金榜題 名美好願望的勵志之所,建廟修樓,敬神禮佛, 是非常重要的民俗傳統。在歷史上與村鄉自 治,教化,公序良俗的形成關係非常密切。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重修玉皇樓碑 文;‘明季失德,兵火屢遭,民居且敗壞矣, 奚睱計及於神亭古廟哉’。

民國七年樓又重修,風剝雨侵滄桑百歲, 槍擊炮轟日寇擾八載,橫掃四舊文革亂十年, 天災人禍,樓歪閣傾,觸目揪心,神人同悲。 欣逢改革盛世,幸遇鄉賢善舉,古樓逢春神 人共盼。

修善修福,重修玉皇樓、魁星樓,不僅 恢復流傳了數百年的人文景觀,充實並守護 了人們的精神家園,為全村乃至周邊十里八 鄉的父老鄉親祈福請祥,求得神靈護佑,發 揚光大了村史上先賢的優良傳統。更重要的 是找回了人們在民俗傳統信仰中曾經獲取過 的生活自信心,安全感和正能量,是全村上 下凝心聚力,向著共建文明和諧,平安幸福 的韓家莊村的目標闊步邁進。

碑文上是這樣寫的。確實,這次與表弟韓紅旗牽頭重修韓家莊玉皇樓、魁星樓,源 於小時候年年看到美院老師帶著學生,揹著 畫板來我村寫生畫畫,打這以後讚美家鄉言 辭就常掛在我嘴邊溢於言表,月是故鄉明, 自豪感驕傲感早滲入心間。待長大工作後, 經文革浩劫,家鄉美麗的田園風光不再,特 別是在人們心中落下了累累內傷,古蹟頃廢, 村容破敗,令人心焦。

此前,為修樓買好的幾十方木料已閒置 十多年,後因家中修院牆,不得不移放祖師 樓下。早就聘請省城文保部門,測量繪製的 兩樓修繕圖紙業已存放家中,但修樓的心事 卻怎麼也放不下。

紅旗表弟住臨汾,律師所事務多多,工 作一直走在行業前頭,在村中也是出名的孝 子,多年來我們倆因公因私交流多,每次工 作之餘,話題總少不了村裡這事那事,村容 村風多有涉及,每每談到敗壞村規民約,毀 壞公物古建,常常激憤不已。村民道德水平 提高,村風向善向好,要有引領教化,我們 恐是力不從心,這也是大課題還得有過程, 我們力所能及的是幫村中修繕文物,從改變 村容村貌做起。

玉皇樓、魁星樓是河西方圓的地標,也 是最能集中體現傳統文化的載體,百年來, 風雨剝蝕樓塌閣傾,一提修樓,村中大多數 村民高度關注並表示願意積極參與,特別是 村中一大批有知識有作為的後來人能參加進 來,令人十分欣慰。做實做好這件事,期許 能為村容村風向好向善,能為家鄉物質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設,增加一星半點正能量,是 我們最大的心願,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倆人算 是‘心有靈犀’,也是我們倆人合力修樓的 初衷。

當然,修樓還要靠全體村民參與支持。

正如三修古樓文中那位教授所言,佩服與修 樓相關三個人;一個好的領頭人,得民心順 民意,有能力敢擔當有公心。一個是古人, 留下了這多麼文物古建,是財產也是精神文 化,韓家莊能出這麼多優秀人才,依我看應 與此有關。一個是今人,有仗義疏財急公好義, 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將影響村風向公向善。

談到感想時教授說,辦成一件事要有一 種精神,精神不倒,樓倒了可以重修。做人 要孝順,孝道弘揚,孝子賢孫善人好人,自 然輩輩出,才能凝心聚力家和村興。還要講 大世,人靠神道保佑,神靠眾人尊敬,神人 兼好,就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世 事太平。

3、不得不提到

當然,這次村志編寫過程中,也關注到 人為毀壞或疏於看管,造成古建文物被盜、 被偷,被拆、被毀壞;菩薩廟內幾十尊精美 的塑像被接連分割盜走;2016 年 6 月魁星樓 兩幅主題壁畫‘十年寒窗’‘金榜題名’被 偷揭;二郎廟、獅子口、村中多處石獅石雕 被偷走;五孔橋、橋欄,橋頭的古碑亭被拆、 功德碑流失;西善院枕頭窯被拆,舊磚被賣; 多處古院落被拆等等事實。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領導規劃、缺乏 宣傳引導,缺乏責任意識、缺乏保護措施。 有的事處無奈,有的則是短視或無知,可嘆, 可惜,可悲。

還討論了以往村志只記錄正面榮譽成 就,不涉及負面錯誤缺失,不能很好教育警 示後人,確實,存在諸多不足有待改進。

4、傳承追求

讓家鄉成為有夢的地方。這是每個遊子 的心願,傳承與追求,是遊子永恆的話題。

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6)-作者:張玉桐

圖片由韓老韓斌提供

隨著社會進步,時代變遷,生產力不斷 提高,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我們早已站在農 耕文化肩膀上,經過工業革命到信息化,今 天已開始進入智能化時代。傳統文化影響下 的村民,也與時代同步,與時俱進用新的形式理念詮釋傳統文化。 西邊有山,東邊有河,前面有路,後面有轍。前輩的榮譽,後人的追求。一代一代 韓家莊後人,生於這塊傳統文化浸潤的熱土 上,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在傳統文化的薰陶 下成長,承載著傳承傳統文化的使命,做真 人走正路,發揮正能量,仁義禮智信儒家風範, 風行於士農工學商各行各業中。

古人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又說;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韓家莊古村,鍾靈毓秀, 地傑人靈。或良將武師,或博士教授,或作 家記者,或能工巧匠,或儒商賢農,或善仕 孝子。鄉賢輩出,代有才人。做優秀傳統文 化傳承的踐行者,教化引導村民村風健康向 上向善。

前人憑勞動致富,靠耕讀傳家。期望‘殖 學力田’傳家興村,認定‘一等人忠臣孝子, 兩件事耕田讀書’的思想理念。給村裡留下 來的一件件賑災、義捐、助學,修路建橋的 故事。善舉義舉多多,成就榮譽不勝枚舉, 這些都已一一載入村史,俱往矣。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今天韓家莊的後來人,必將以嶄新的視野,站立科技時代的前沿,傳承先民優秀的 精神文化,在各行各業用輝煌的業績,回報 家鄉父老,回報生育養育的故土,回報我們 的祖國。 整理:韓學斌,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