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写在洪洞县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6)-作者:张玉桐

荣誉传承追求

过去的辉煌、成就、繁荣、名气、建树, 记录展示了过去,留存青史。这是丰富的本 土文化遗产,要保护和传承。小小山村,祖 祖辈辈,一代一代,多少人十年寒窗苦读, 奋发进取学有成就。多少人敢闯敢为白手起 家,创建实业。多少人捐钱捐物,助学建校。 多少人投工出力,修桥铺路。多少人义务看 护文物,激发幽古思情。

1、守护五孔桥

韩家庄五孔桥,原名通渡桥,建于大清 嘉庆十二年(1807 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 的历史。通渡桥是旧时洪洞西去左木、蒲县 的官道,其地形易守难攻兵家必争,是洪洞 河西一方的著名地标,是本地多少代人心中,五 孔 桥 家乡的印记,是古老乡村的一道风景线,是 多少人儿时梦中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石桥凌空贯西东,涧水蜿蜒穿北南。 村姑石上杵洗衣,儿童戏水涧河滩。 韩家庄因五孔桥,因玉皇楼、魁星楼等

地标建筑而著名于方圆几百年。五孔桥承载 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信息 ;

相传,大清乾隆嘉庆年间,韩家庄有张 姓秀才执教万安刘家私塾,由于勤恳敬业, 深得刘家上下信赖,但由于两村之间隔着一 条洪三涧河,每到夏秋季节,常遇洪水暴涨 桥毁渡停,就会阻断交通,张姓秀才不能按 时抵达刘家私塾,常常耽误刘家孩童的学业。 特别重视子孙教育的刘家当事人刘丕先生, 面对涧河洪水造成的影响,决定义建渡桥, 这样既能方便张秀才的来往、教授子弟,也 可解决周边村民通行,遂于嘉庆十二年重建 五孔青石桥渡,名为通渡桥。矗立桥头功德 碑文记载,建桥期间,刘丕先生招友人,倡 义捐,住工地身体力行,桥建成后,为感谢 刘丕先生的善举,周边村民即在桥西头为刘 丕先生立功德碑并建青石碑亭。

从这段传说到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朱德 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北上,八路军总部渡五孔 桥驻韩家庄村中,指挥千军万马抗击倭寇承 救中华。再到洪赵大队韩家庄人李长胜与梁

生林赵振华一同组织的五孔桥伏击战。再联 系到石拱桥构造,建筑风格,水文地理,地 质资料,以及围绕古碑古亭的拆除,功德碑 的流失,辗转,查寻,赎买,回归经历,令 人可叹可赞。还涉及方圆诸多村落先民的参 与等等故事,内涵厚重。

韩家庄本无其它资源,要感谢老祖宗为 我们留下了不少遗迹,引以自豪可圈可点, 值得骄傲的文物古迹。一件件文物遗存点缀 着古老的乡村,可谓‘长亭外,古道边,芳 草碧连天’诗一样的韵味。

文物不可再生,一旦毁坏会犯历史性错 误,这样的事最好不要发生,也最好不要发 生在在韩家庄。这几年,我们已重修了玉皇楼、 魁星楼,建围墙保护二郎庙土地,从拆卖着 手中抢回佛庙前厅,并在异地复建,修缮祖 师楼墙体、坡道,修建五孔桥碑亭等维护工作。 旧桥确已不适宜现代化通行要求,可就近选 址建新桥,采取保旧建新方案,如临汾的高 河桥。一定要守护五孔桥,留住桥,就是留住根。

记住乡愁—写在洪洞县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6)-作者:张玉桐

图片由韩老韩斌提供

五孔桥是韩家庄申请古村落的支点。如 果古村落能申请成功,与历山、乾元山组合 为一体,形成洪洞西线三角旅游景区和线路, 五孔桥存在的价值则更为突出。五孔桥不存 则韩家庄申请古村落不存,五孔桥不存洪洞 西线景点将是重大缺失。一定要爱护文物, 一定要守护好五孔桥。

2、重修玉皇楼、魁星楼

韩家庄村地灵人杰,村里有庙宇、楼阁、 戏台、祠堂、善院、渡桥、古堡等古建多处, 位于村东古道上的玉皇楼,是人们祈福求平 安最为灵验的地方。村东南的魁星楼则是旧 时弥补村庄风脉,及承载学子们企盼金榜题 名美好愿望的励志之所,建庙修楼,敬神礼佛, 是非常重要的民俗传统。在历史上与村乡自 治,教化,公序良俗的形成关系非常密切。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重修玉皇楼碑 文;‘明季失德,兵火屡遭,民居且败坏矣, 奚睱计及于神亭古庙哉’。

民国七年楼又重修,风剥雨侵沧桑百岁, 枪击炮轰日寇扰八载,横扫四旧文革乱十年, 天灾人祸,楼歪阁倾,触目揪心,神人同悲。 欣逢改革盛世,幸遇乡贤善举,古楼逢春神 人共盼。

修善修福,重修玉皇楼、魁星楼,不仅 恢复流传了数百年的人文景观,充实并守护 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为全村乃至周边十里八 乡的父老乡亲祈福请祥,求得神灵护佑,发 扬光大了村史上先贤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 是找回了人们在民俗传统信仰中曾经获取过 的生活自信心,安全感和正能量,是全村上 下凝心聚力,向着共建文明和谐,平安幸福 的韩家庄村的目标阔步迈进。

碑文上是这样写的。确实,这次与表弟韩红旗牵头重修韩家庄玉皇楼、魁星楼,源 于小时候年年看到美院老师带着学生,背着 画板来我村写生画画,打这以后赞美家乡言 辞就常挂在我嘴边溢于言表,月是故乡明, 自豪感骄傲感早渗入心间。待长大工作后, 经文革浩劫,家乡美丽的田园风光不再,特 别是在人们心中落下了累累内伤,古迹顷废, 村容破败,令人心焦。

此前,为修楼买好的几十方木料已闲置 十多年,后因家中修院墙,不得不移放祖师 楼下。早就聘请省城文保部门,测量绘制的 两楼修缮图纸业已存放家中,但修楼的心事 却怎么也放不下。

红旗表弟住临汾,律师所事务多多,工 作一直走在行业前头,在村中也是出名的孝 子,多年来我们俩因公因私交流多,每次工 作之余,话题总少不了村里这事那事,村容 村风多有涉及,每每谈到败坏村规民约,毁 坏公物古建,常常激愤不已。村民道德水平 提高,村风向善向好,要有引领教化,我们 恐是力不从心,这也是大课题还得有过程, 我们力所能及的是帮村中修缮文物,从改变 村容村貌做起。

玉皇楼、魁星楼是河西方圆的地标,也 是最能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百年来, 风雨剥蚀楼塌阁倾,一提修楼,村中大多数 村民高度关注并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特别是 村中一大批有知识有作为的后来人能参加进 来,令人十分欣慰。做实做好这件事,期许 能为村容村风向好向善,能为家乡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一星半点正能量,是 我们最大的心愿,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俩人算 是‘心有灵犀’,也是我们俩人合力修楼的 初衷。

当然,修楼还要靠全体村民参与支持。

正如三修古楼文中那位教授所言,佩服与修 楼相关三个人;一个好的领头人,得民心顺 民意,有能力敢担当有公心。一个是古人, 留下了这多么文物古建,是财产也是精神文 化,韩家庄能出这么多优秀人才,依我看应 与此有关。一个是今人,有仗义疏财急公好义, 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将影响村风向公向善。

谈到感想时教授说,办成一件事要有一 种精神,精神不倒,楼倒了可以重修。做人 要孝顺,孝道弘扬,孝子贤孙善人好人,自 然辈辈出,才能凝心聚力家和村兴。还要讲 大世,人靠神道保佑,神靠众人尊敬,神人 兼好,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世 事太平。

3、不得不提到

当然,这次村志编写过程中,也关注到 人为毁坏或疏于看管,造成古建文物被盗、 被偷,被拆、被毁坏;菩萨庙内几十尊精美 的塑像被接连分割盗走;2016 年 6 月魁星楼 两幅主题壁画‘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被 偷揭;二郎庙、狮子口、村中多处石狮石雕 被偷走;五孔桥、桥栏,桥头的古碑亭被拆、 功德碑流失;西善院枕头窑被拆,旧砖被卖; 多处古院落被拆等等事实。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领导规划、缺乏 宣传引导,缺乏责任意识、缺乏保护措施。 有的事处无奈,有的则是短视或无知,可叹, 可惜,可悲。

还讨论了以往村志只记录正面荣誉成 就,不涉及负面错误缺失,不能很好教育警 示后人,确实,存在诸多不足有待改进。

4、传承追求

让家乡成为有梦的地方。这是每个游子 的心愿,传承与追求,是游子永恒的话题。

记住乡愁—写在洪洞县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6)-作者:张玉桐

图片由韩老韩斌提供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生产力不断 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早已站在农 耕文化肩膀上,经过工业革命到信息化,今 天已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传统文化影响下 的村民,也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用新的形式理念诠释传统文化。 西边有山,东边有河,前面有路,后面有辙。前辈的荣誉,后人的追求。一代一代 韩家庄后人,生于这块传统文化浸润的热土 上,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熏陶 下成长,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做真 人走正路,发挥正能量,仁义礼智信儒家风范, 风行于士农工学商各行各业中。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又说;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韩家庄古村,钟灵毓秀, 地杰人灵。或良将武师,或博士教授,或作 家记者,或能工巧匠,或儒商贤农,或善仕 孝子。乡贤辈出,代有才人。做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的践行者,教化引导村民村风健康向 上向善。

前人凭劳动致富,靠耕读传家。期望‘殖 学力田’传家兴村,认定‘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耕田读书’的思想理念。给村里留下 来的一件件赈灾、义捐、助学,修路建桥的 故事。善举义举多多,成就荣誉不胜枚举, 这些都已一一载入村史,俱往矣。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今天韩家庄的后来人,必将以崭新的视野,站立科技时代的前沿,传承先民优秀的 精神文化,在各行各业用辉煌的业绩,回报 家乡父老,回报生育养育的故土,回报我们 的祖国。 整理:韩学斌,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