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提升續航的最佳方案,立竿見影!

動力鋰電池車型,續航里程的硬傷

當下,在新能源車用動力源方面,動力鋰電池可謂是應用廣泛,儘管又可以細分為三元鋰、磷酸鐵鋰、鈦酸鋰、錳酸鋰等多種技術路線,但基本上已經“霸佔”了目前新能源發展的主流。

誠然,動力鋰電池具有技術相對成熟、門檻更低、也更容易實現等一眾優點,但礙於自身固有的一些“先天性”缺陷,動力鋰電池車型在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方面,可謂是一個不得不提的硬傷。

目前,大眾化的主流車型,在低速續航條件下,能夠達到500km左右已經屬於較為出色的表現,而實際綜合情況條件下的續航里程,也就能夠達到300km左右,比之傳統的燃油車型,相去甚遠。況且動力鋰電池車型的充電時間普遍較長,儘管有所謂的快充技術,但瞬間的高電流對電池壽命是否有影響、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也都是諱莫如深。

水氫汽車如何實現燃油車的續航?

不要忘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除了動力鋰電池技術,還有氫燃料電池路線。眾所周知氫燃料電池系統是一套發電系統,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發生電化學反應,排放的是水。它有三大特點:零排放、高能量密度、高體積比功率密度和高質量比功率密度;三是長壽命。

與動力鋰電池車型一樣,儘管續航里程和動力儲備方面,氫燃料電池車型要更佔上風,但這種技術同樣也不是盡善盡美。

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便是加氫站的建設。

相較於業已成熟的加油站和更易實現的純電動汽車充電樁,因為氫氣這種物質的特殊性,所以在製備、儲運、和加註過程中,當然也就離不開各種冷凍、壓縮設備的鉅額投入,而且為了解決氫脆問題,在儲氫裝置中,還要有類似於碳纖維等各種新材料的引入和應用,而這一切,畢竟不是單單一兩個企業就能有效面對和妥善解決的問題。

新能源汽車提升續航的最佳方案,立竿見影!

水氫汽車是水氫技術在電動車上的應用,它直接利用水氫動力系統為電機供電,從而為汽車提供充足的動力。水氫動力系統解決了純電動車充電時間長、續航里程有限、依賴電網等問題,同時又克服了傳統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在儲存、運輸、加註上存在的安全、成本等難題及對加氫基礎設施的高度依賴。它可有效緩解充電基礎設施覆蓋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充電設施的投入。

水氫汽車採用常溫常壓的甲醇水溶液作為燃料,加滿一箱45升燃料僅需3~5分鐘,續航可達450公里。具有內燃機汽車一樣的續航能力卻沒有排放,具有傳統電動車的環保性和便捷性卻沒有充電難題,具有氫燃料電池汽車一樣的綠色動力卻沒有加氫難題。

水氫汽車有著續航長、燃料補給快等優勢,有望打破新能源汽車業發展的瓶頸。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支新秀,水氫汽車在技術研發、配套設施建設和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合即得累計耗時十餘年的水氫動能研發、多達1000餘項的技術專利中便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