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書生街上遇見道士,道士告誡他小心身邊人又塞給他一個布包

清康熙年間,在浙江某縣有姓姚和姓張的兩個書生,本是同窗,兩人讀書都非常刻苦,都以論述《春秋》的文章而小有名氣。

姚生這個人生性有些小肚雞腸,總是嫉妒張生的才華,但是又整天跟他稱兄道弟。

張生為人寬厚,文采出眾,心胸也開闊,兩人經常聚會,也不太在意。

到了這一年的秋闈前幾天,兩個書生要去參加鄉試,走在街上,迎面就遇到了一個遊方的道士。

故事:書生街上遇見道士,道士告誡他小心身邊人又塞給他一個布包

這道士穿的破爛補丁衣服,拿著一面“卜算”的旗子,他沒注意看路 ,匆匆走來,徑直撞上了兩個書生,姚生被撞倒在地,起身見面前道士一身寒酸相,就沒好氣的大罵了兩句:“哪來的臭道士,眼睛長到腳底板上了嗎?”道士也趕緊賠禮著道歉,說:“是貧道的錯!給秀才老爺賠罪了!”

可是姚生不依不饒,指著道士的鼻子又罵了起來

張生在旁趕緊勸阻,“姚兄何必動氣,道長已經給您賠不是了,與人為善,方便行事!”

道士這時才抬頭望了兩人一眼,見姚生眼小眉緊,印堂下窄,但是卻面帶富貴,而張生印堂灰暗,氣運滯塞,不由嘆了口氣,轉身要走。

張生覺得這道士不簡單,就叫住他問道:“道長因何嘆氣?”

道士又打量了兩人一眼,搖頭道:“不可說,這位相公心地寬厚,須放身邊小人!”

故事:書生街上遇見道士,道士告誡他小心身邊人又塞給他一個布包

姚生一聽,更是來氣,以為是在說自己,就挽起袖子要過去打道士。道士隨後從自己懷中拿出一個黃布包著的東西,塞給了張生。

張生正忙著拉姚生,也沒太在意,隨後兩人找了客店住下。

到了秋試前一天,姚生偷偷的就將張生準備好的毛筆的筆頭給弄禿了,又包好放回去。

進了闈場,開始考試,張生掏出文具時才發現,頓時慌了手腳,不知如何下筆,筆頭的毛像掃帚一般,寫出的字跡難以辨認!

張生向周圍的考生借毛筆,但是卻沒有人願意借給他,這時張生才急的大哭起來,越想越生氣,又無奈,就迷迷糊糊的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忽然就聽到有人在耳邊叫他道:“秀才趕緊起來答卷!不要誤了前程!”

張生流著淚睜開眼一看,四處打量見沒有人,這時又聽到先前的那個聲音,竟然是一隻跳在桌子上的蟋蟀在說話,

他就回答說:“小生的毛筆禿了,如何書寫?”

故事:書生街上遇見道士,道士告誡他小心身邊人又塞給他一個布包

小蟋蟀竟然又說人話:“你書箱中還有一支筆,快快拿出來!”於是張生趕緊翻找,想到前些天道士塞給他的布包,打開一看,果然是一杆毛筆,大喜過望之餘就奮筆疾書起來!

在抬頭,那隻蟋蟀已經不見了!

姚生在試房寫的正得意,這時忽然有隻蟋蟀跳到了他卷子上,他慌忙驅趕時,將墨水也滴到了卷子上,火冒三丈,卻又不見了蟋蟀的蹤影,只好重寫一篇!剛寫好,那隻蟋蟀竟然又出現了…

到了考試完,姚生笑嘻嘻的問張生:“想必張兄的卷子肯定寫的文采飛揚吧,可還滿意?”

張生嘆口氣:“不敢說滿意,幸好我多帶了毛筆,只是勉強寫完了而已!”

姚生聽了頓時又氣的面紅耳赤,知道事情敗露,當晚就搬離了客棧。

故事:書生街上遇見道士,道士告誡他小心身邊人又塞給他一個布包

​後來發榜,姚生的試卷因為有汙損被作廢,而張生卻急中生智,反而考中了當年的鄉試第一名的解元!回家時,張生又在街上碰到了那個道士,拿出銀子重謝,佩服道士未卜先知,又問道士怎麼懲罰的姚生?

道士從懷中拿出用符紙包著的東西,打開一看,是兩隻用竹篦子編織的蟋蟀!

兩人相視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