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和媳妇结婚好几年了,每次回丈母娘家,都要去镇子里看看古朴的建筑,畅想一下昔日的繁华,可惜这次回来没有带上相机,要不然我的感受和大家同享!!

豫晋太行山区交通的实质是陉道文化,而陉道文化的核心是商道文化,商道文化的体现就是以白陉为代表太行八陉商业的交流;而有经济商业的交流必然产生依附于商道的贸易集镇。如果说,太行山白陉古道的南端平原,薄壁镇是明清以来,山南地区集散中心的话。那么在山西白陉的起端,陵川县平城,长治县荫城,就成为泽潞地区重要的铁货,粮食交易中心。虽然时间匆忙,但我还是到陵川县的平城走了一圈。看看这个已经鼎盛了千余年的古镇。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现在的平城县城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县民娱乐广场

古镇平城,位居陵川县城以北6公里处的山间盆地中。周围群山环绕,岗峦叠起,地处“万峰环列,突中一窝”之心。镇东与六泉乡相连,西与秦家庄毗邻,南通崇文镇,北与壶关县接壤。长陵公路横贯南北,曲辉、平西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古今为陵川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 。

据《陵川县志》记载,平城早在尧舜之前就有人类聚居,夏商时期为冀州所领,而且是夏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春秋时先属晋、韩,后归赵,长平之战被秦吞并人秦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上党郡高都县管辖,西汉至两晋属泫氏县,直到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县,平城此后才一直归该县所管辖。从隋置陵川始,经唐、宋的发展,金、元的鼎盛,明、清的辉煌,古镇历尽了千年的世道沧桑。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人富修房,商发修庙。

平城共有四家棚匠。棚头院靳家(估计是媳妇的祖宗辈的),教书河宋来富,小碾圪道的宋郭明、宋启明、宋长明,东街的郭举的。主要是为婚丧大事嫁娶闺女服务。此外有的村庄要演出大戏,因没有固定舞台,请他们去搭制戏台。他们有事先用纸浆做好房坡房,沿柱子上用的滚龙装饰等,搭成台或婚丧大事搭的棚,将做好的备件,往上一扣,就算完成外包装的任务。拆卸都很方便。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是不是还是像改革开放那会啊 呵呵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古朴的院落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这个依然是条主街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文物到处都是 ,每砖每瓦

山西陵川平城古镇记忆

陵川县平城镇在民国时期是一个驰名千里的商业重镇。一镇三街十九座庙宇每年十个庙会,号称“十庙社”和隔单逢双的集日,全年共150个交易日,最多时一天同唱二十四台戏,上午赶集,下午看戏,渐渐演变成影响晋冀鲁豫的粮食交易市场。一年四季,前来平城赶会交易的商贾贩夫摩肩擦踵、不绝于路,赢得了“千里平城”的商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