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和媳婦結婚好幾年了,每次回丈母孃家,都要去鎮子裡看看古樸的建築,暢想一下昔日的繁華,可惜這次回來沒有帶上相機,要不然我的感受和大家同享!!

豫晉太行山區交通的實質是陘道文化,而陘道文化的核心是商道文化,商道文化的體現就是以白陘為代表太行八陘商業的交流;而有經濟商業的交流必然產生依附於商道的貿易集鎮。如果說,太行山白陘古道的南端平原,薄壁鎮是明清以來,山南地區集散中心的話。那麼在山西白陘的起端,陵川縣平城,長治縣蔭城,就成為澤潞地區重要的鐵貨,糧食交易中心。雖然時間匆忙,但我還是到陵川縣的平城走了一圈。看看這個已經鼎盛了千餘年的古鎮。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現在的平城縣城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縣民娛樂廣場

古鎮平城,位居陵川縣城以北6公里處的山間盆地中。周圍群山環繞,崗巒疊起,地處“萬峰環列,突中一窩”之心。鎮東與六泉鄉相連,西與秦家莊毗鄰,南通崇文鎮,北與壺關縣接壤。長陵公路橫貫南北,曲輝、平西公路在鎮內交匯,交通發達,商貿繁榮,古今為陵川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重鎮 。

據《陵川縣誌》記載,平城早在堯舜之前就有人類聚居,夏商時期為冀州所領,而且是夏商王直接管轄的“王畿”之地。春秋時先屬晉、韓,後歸趙,長平之戰被秦吞併人秦境。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歸屬上黨郡高都縣管轄,西漢至兩晉屬泫氏縣,直到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縣,平城此後才一直歸該縣所管轄。從隋置陵川始,經唐、宋的發展,金、元的鼎盛,明、清的輝煌,古鎮歷盡了千年的世道滄桑。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人富修房,商發修廟。

平城共有四家棚匠。棚頭院靳家(估計是媳婦的祖宗輩的),教書河宋來富,小碾圪道的宋郭明、宋啟明、宋長明,東街的郭舉的。主要是為婚喪大事嫁娶閨女服務。此外有的村莊要演出大戲,因沒有固定舞臺,請他們去搭制戲臺。他們有事先用紙漿做好房坡房,沿柱子上用的滾龍裝飾等,搭成臺或婚喪大事搭的棚,將做好的備件,往上一扣,就算完成外包裝的任務。拆卸都很方便。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是不是還是像改革開放那會啊 呵呵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古樸的院落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這個依然是條主街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文物到處都是 ,每磚每瓦

山西陵川平城古鎮記憶

陵川縣平城鎮在民國時期是一個馳名千里的商業重鎮。一鎮三街十九座廟宇每年十個廟會,號稱“十廟社”和隔單逢雙的集日,全年共150個交易日,最多時一天同唱二十四臺戲,上午趕集,下午看戲,漸漸演變成影響晉冀魯豫的糧食交易市場。一年四季,前來平城趕會交易的商賈販夫摩肩擦踵、不絕於路,贏得了“千里平城”的商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