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蘇炳添刷爆了朋友圈,這位其實嚴格來說已經退役了的田徑運動員,在雅加達亞運會上以9秒92的成績打破賽會記錄奪取金牌,這也是蘇炳添個人的第一枚大賽金牌,那麼他也成為了第二個獲得亞運會百米冠軍的中國飛人。
下面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中國飛人“追夢者:蘇炳添”講述自己的故事。
跑出來的小鎮青年
我的家在中山,這個名字的由來跟孫中山先生還有些淵源。家鄉人民很淳樸,每次回到家鄉我依然能夠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表的溫暖。我從小在家門口狹窄的巷子裡跟小夥伴玩捉迷藏、紅綠燈的遊戲,因為跑得快,我總是佔便宜。
小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練體育是做什麼。當時在鎮裡的中學上學,有一個村裡面的比賽,我就去參加了,一下子跑了個冠軍。我自己並沒有當回事兒,繼續回去上課。後來,市裡面的運動會在我們鎮上舉辦,老師又讓我去跑跑,結果我跑得比體校的專業運動員還快。那場比賽結束之後體校的教練過來找我,問我想不想去練,未來可能有機會進體工隊。那個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體工隊。誰知道,兩年之後我就去參加了省運會,就此進了省隊。
我記得當時還有人質疑我,很多人都聽說有個小子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卻超越了專業的運動員,年紀肯定很大了。教練聽到這種說法,直接回應他們:“你們去給我找一個這樣的看看!”後來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一切。
其實剛開始,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去練田徑。從家到市體校,再到廣州的省隊,我離家越來越遠。年輕的我根本不懂為什麼要堅持,直到看到一些成績,我才慢慢感覺到這是我的事業,也是我的愛好。
劉翔曾經深深影響我
我一直說,劉翔對我的影響很深。他是中國田徑的標杆人物,深深影響著我們後面這幾代運動員。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在川崎。當時剛剛跑完接力還要去跑百米,川崎下著雨。我有時候很容易受情緒影響,一看到下雨就不想比賽了。當時跑完接力,我連動都不想動,坐在檢錄的地方看著劉翔把比賽跑完。那是他2012年的第一站室外賽,一下跑出了13秒09的成績。要知道,他當時經歷了一次大的傷病,在又一個奧運年裡能夠重新回到巔峰,太不容易了。
但是看到他跑完比賽,我渾身上下都沸騰了,立刻就想衝進賽場裡跑一下。隨後的百米比賽,前面7、80米我覺得我發揮的並不好;所以當到終點的時候,看到自己超風速跑到10.04秒的成績,我還是很意外的。最關鍵的是,同場競技,我居然第一次贏了美國人。
第一次跑過美國人,是有翔哥的“神助攻”;第一次跑進10秒,依然少不了他。2015年尤金站,已經退役的他來到美國參加活動,看到他我還是覺得很興奮。比賽那天,翔哥來到檢錄區,正準備上場的我跟他說:“翔哥,給我點運氣吧!”他笑著回應我:“沒問題!”果然,那天真的“好運”了!我第一次在比賽中跑進了10秒。
翔哥給我的不僅僅是運氣,他曾經給我面授機宜,告訴我他的經驗:跑到60米的時候身體會晃,所以一定要穩住。這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改技術很困難 我曾經跑不過女選手
心魔難擺脫,可能也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改技術。我之前是跨欄運動員的起跑,右腳起跑,而正常百米應該是左腳起跑,所以跟教練溝通後,決定做出修改。剛開始練得時候,前面6、70米我都跑得特別快,但是後程就不行了。在美國做換腳的訓練時,整個起跑蹬出去的力量都不一樣了,根本發不出力。我記得有一次在訓練場,和外國的女選手一起跑,衝到終點我比她差了足足一兩米。當時女選手的成績差不多在11秒8左右,我居然連11秒8都跑不到了。
換技術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穩定,這個選擇對我來說是一種冒險。當時也有過懷疑,但我就是這種性格,決定了就義無反顧去堅持。
其實運動是一種記憶,你的肌肉會形成這種記憶。調整兩週後,我去參加了比賽,感覺成績好像進步了,所以我就一直朝著那個方向去走。
其實去年全運會之後,我曾經掙扎過要不要退役,當時覺得自己的成績已經到了瓶頸,而且在這樣的年齡。年紀、瓶頸,這是運動員都會面對的境況,最終的選擇只能是退役。當時家裡人和領導都在鼓勵我繼續堅持,我決定留下來,但是對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信心,一直到今年年初都是這樣。
還好我遇到了蘭迪(美國著名跳躍教練,中國隊外教),無論是跳躍還是短跑他都有很多先進的想法。他給我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有了之前改技術的經驗,我有信心去消化這些建議。我開始試著先改兩點,當我能夠接受這兩點而且嚐到甜頭的時候,我才繼續去消化其他的建議。
今年我再次挑戰了自己的極限。本來預計能突破9秒95就很好,沒想到一下跑出了9秒91的成績。現在好像不制定9秒90的目標,都對不起自己。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願意去嘗試。
當了父親更想去努力照顧家人
今年,我的角色轉變了,我當了父親。但從妻子懷孕到生孩子,我都沒時間去陪伴在他們左右。很多女人懷孕產檢都是有老公陪著,但是這大半年我必須要在外比賽訓練,堅持著我的事業。
小芳(蘇炳添妻子,林豔芳)很堅強,這些年一直陪伴著我,從來沒有怨言。每次產檢,她都是自己開車去,遠在國外的我,只能每天跟她視頻,作為一種陪伴。我知道這遠遠不夠,但是她卻很知足。
她說這些年,我們相隔的距離越來越遠。去體校的時候,我們還在一個市,每週還能見面;後來去了省隊,好歹還在一個省,一個月見一次;再後來去了國家隊,也還是在一個國家,三個月見一次面;但之後經常去國外比賽訓練,我們要面臨時間和空間的考驗……
我還記得那一年,我們好不容易有時間一起去三亞旅遊,那是我們在一起第一次出去旅遊。當時我吃壞了肚子,整個人疼的受不了,一直蜷縮在床上。小芳要出去給我買藥,那天的海南正被十二號颱風襲擊,所有的店鋪都關閉了。她堅持要出去,頂著颱風和暴雨找了半個小時,還是沒有買到藥。推開門進來的一刻,她一臉委屈,不是因為在外面吹了風淋了雨,而是在內疚沒有給我買到藥。
我當時就認定,這個女孩兒就是我這一生要守護的人。
那個在我印象裡,每天騎著自行車上學的女孩兒,如今已經成為了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親。生產那天,我正要從馬德里飛回國,小芳依然還要堅持開車到醫院。最後醫院派了車來接她,上飛機之前我的心才稍微踏實下來。
飛機落地的一刻,打開手機,收到了她之前給我發來信息:“等不及了,要剖了。”接著就彈出一條推送:“蘇炳添當爸爸了!”
大家都開玩笑,我這個飛人這一次終於輸了,因為沒有跑過我兒子。其實當時我是多麼想要插上一雙翅膀,飛回到他們母子身邊。
做了父親,一切的生活都變了。每天訓練完,晚上回到房間,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打開手機看孩子的視頻和圖片。我最想的就是好好照顧他們母子。
我選擇了短跑作為我的事業,即將29歲了,我依然在堅守。如果說現在我還有什麼願望,除了努力突破9秒90這一關,就是把這樣的成績和狀態一直保持到東京奧運會。
因為我有一個夢想,在我孩子有認知能力的時候,讓他的媽媽帶他到現場去看一次我的比賽,讓他永遠記得自己的父親最輝煌的一瞬間。
這是我的動力,也是我為了他們母子努力奮鬥的目標。
小人物,也能成為大英雄。。。
閱讀更多 小人物vs大英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