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產業」AI寒冬論——風未停,豬未醒

三年前,O2O的火爆不需多言,最終卻幾乎全軍覆沒。2016年,直播突然爆紅,如今卻也早已變成了大型平臺之間的角逐。2017年,共享經濟爆發,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特別地,近幾年對人工智能的追捧更是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許多AI創業項目被看成了“風口上特立獨行的豬”,在資本催生下變成了賺錢的工具。

然而,隨著《AI Winter is Well on its Way》這篇文章的出現,「AI寒冬論」甚囂塵上。在未來,人工智能是否仍能延續風口之勢,還是隻是竹籃裡的水——一場空?

細數AI三宗罪

前段時間,一篇名為《AI Winter is Well on its Way》的文章在圈內引起軒然大波,其作者為計算機視覺和 AI 領域專家 Filip Piekniewski 。該篇文章細數了AI的三宗罪,核心觀點如下:

  • 深度學習蒙塵:行業大佬(以吳恩達為例)推文頻率下降,論文逐漸不那麼「革命性」;深度學習不成規模,模式優化抵達天花板
  • 智能駕駛車禍:系統致力於識別圖像,而非作出及時的應急決策
  • 行業頻出炒作:深度學習遠不及宣傳的那樣強大

Filip以為,正是深度學習這顆子彈將人類帶到「人工智能革命」的前沿,並表示深度學習的衰退已經臨近,該文主要針對深度學習、自動駕駛和對該領域炒作進行批判批判,最終得出了AI 寒冬必將到來的結論。

再聯想到IBM沃森大裁員的消息,一時間便又讓「AI寒冬論」甚囂塵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絡爭議不斷。

對此, Yann LeCun 回應:

這篇文章非常無知。Facebook、谷歌、微軟等企業近期增加了他們在 AI 方面的努力。Facebook 現在擁有一個專注於 AI 研究的大型組織,還有人工智能副總裁。微軟事業部的名稱裡就有「AI」(而沒有提到「Windows」或「Office」)。谷歌將其整個研究組織重命名為「Google AI」。這三家公司在僱傭 AI 科學家和工程師方面一直在加速。目前來看並沒有平臺期或者減速現象。

「先鋒產業」AI寒冬論——風未停,豬未醒

source:facebook

今年年初,李開復也曾表示:

今年年底將會出現許多人工智能市場上的經濟泡沫。關於人工智能的投資並不適用於新手參與,對於那些不瞭解技術就試圖進入人工智能的早期階段的人,他們會失去財富。那些吹牛的AI公司,亂用AI包裝的公司,忽悠不懂AI的VC公司,今年冬天就是他們的冬天。但是那些真材實料的AI公司,都會發展的很好。AI的大浪潮才剛剛開始。

看戲的多叫嚷

誠然,《AI Winter is Well on its Way》提到了許多人工智能的現實問題。

從吳恩達推文次數的減少,到深度學習元老楊立昆(Yann Lecun)卸任Facebook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一職,再加上今年五月陸奇從百度的離職,一切似乎都像是寒冬即將到來的預警。

而數月前,美國亞利桑那州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與一名行人的相撞,更是「撞出了一場全球性的自動駕駛危機」,再加上此前特斯拉自動駕駛模式下的撞車致死案例,關於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是否操之過急的爭議再起。

這一系列的事件都在向我們表明,人工智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無懈可擊,或者說自始至終,一直都是我們的臆想,生生將人工智能捧上了神壇

無論是深度學習模式的進一步優化,還是智能駕駛安全問題的亟待解決,無論是AI領域高精尖技術的研發,還是相關創業項目資本的助推,都成了人工智能遇到的瓶頸。

「先鋒產業」AI寒冬論——風未停,豬未醒

瓶頸的出現,預示寒冬的到來?

就拿無人貨架為例,從2017年中下旬至今,無人貨架的入局玩家數量由多變少,行業優勝劣汰,由分散到集中。無論是融資進程,還是業務發展,2018年初,成了各路玩家們的分水嶺,貨架裁員、創始人離職的消息頻出不斷,甚至一度野心勃勃的猩便利(螞蟻金服參投)以及便利蜂打造的蜂小櫃,境況也不甚理想,都被爆出撤點等相關負面消息。

無人貨架,充斥眼簾的便是那一地雞毛。

再加上堪稱「life or death」的無人駕駛車禍問題,這一切都不禁讓人思考人工智能最終的結局是不是又成了背後資本的狂歡?

無人貨架,堪稱2017年“最瘋狂”的賽道。這個資本追逐的最大風口,僅2017年就有50多家公司進入無人貨架領域,融資總額超過了35億元。然而在目前的資本情況下,高補貼、高虧損的狀態是不可維繫的。無人貨架,也就成了

“最短暫”的賽道。

現今,無論是創業者的經驗還是淘汰者的反思,進入無人貨架賽道和正在經營的品牌商們,都分享了諸多戰略和業務層面的觀點,目前他們也將注意力放到了今後發展的方向上,包括調整現有業務、業務戰略轉型、進行產品升級等。

那些忽略了缺陷的狂熱,矇蔽了雙眼的追捧,喪失了理智的崇拜,生生造成了無數吃瓜群眾的隨波逐流,創業者的見風使舵,投資人的見坑就躲,無人貨架的近乎“團滅”,給了我們當頭一棍。

「先鋒產業」AI寒冬論——風未停,豬未醒

人工智能,未來可期

無人貨架背後映射出的,又何嘗不是人工智能的未來?

這次「AI寒冬論」的興起,就是給了我們迴歸理性的契機,給了有準備應對寒冬的人一個機會。

米蘭·昆德拉說過: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選擇的終點。

就以智能駕駛為例,其作為一種新興事物,自出生之時就伴隨著不斷的質疑聲,頻頻以負面的形象出現在公眾眼前。

一場事故,將對智能駕駛的社會認可度直接撞到了冰點以下。

然而,桑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仍堅持:

未來的汽車不僅是無人駕駛,還會變成大手機、大電腦、大電視、大充電寶,還是個能辦事的‘小秘書’、移動的小房子,就像一個全能的“汽車人”。

無人駕駛仍然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方向。瓶頸的存在,事故的發生,都在提醒著我們技術遠不夠成熟,要真正將無人駕駛推行到現實生活中去,也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對於無人駕駛從業者來說,未來任重道遠,需不斷測試

培根曾說:跛足而不迷路,能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

我們仍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未來可期。

AI Winter is coming,不過降降溫也挺好

卞寧:本來生活為什麼沒做無人貨架?

無人貨架過的並不好,誰還有力氣再戰鬥?

AI Winter Is Well On Its Way -Piekniewski's blo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