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獲70億大單!客戶是咱「一帶一路」朋友圈第一個好友

中國石化集團國際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與科威特石油公司(KOC)簽署了20臺鑽機合同,合同額為1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13億元。

通過科威特新聞網(Kuwait News Agency),我們看到,在科威特,中科兩國合作的最佳“見證者”是電信行業和石油行業。在電信行業,華為是科威特第二大外國公司,佔據科威特超過50%的市場份額。而在石油行業,中石化是科威特最大鑽井承包商。這一合同的簽訂進一步鞏固了中石化作為科威特石油公司(KOC)最大的陸上鑽井承包商的地位。

通過“一帶一路”這條新“絲綢之路”,為油氣企業海外資源開發、投資帶來新思路。

“一帶一路”朋友圈首個好友——科威特

這個坐落在海灣的小國,兩側是強大的鄰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伊朗,科威特的戰略位置和龐大的石油儲備使其成為世界上人均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根據EIA的數據,截至2016年1月,科威特預估有1020億桶探明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在全球所有石油生產國中排名第六。

科威特還是中國第八大原油進口來源國,2017年中國從科威特進口原油1824萬噸,佔中國原油進口總額的4.4%。這個以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聞名的阿拉伯國家,是最早同中國建交的海灣國家之一,也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同時也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之一。

中國駐科威特大使王鏑說,中科兩國經濟具有互補性,這為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提供了契合點。從能源領域來看,科威特原油出口收入佔該國總收入的94%,而中國有大量的原油進口需求,201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另外,科威特在油田勘探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程承包項目需求量大,而中國企業正好具備經驗和實力,目前中國企業在科威特執行各類工程承包項目64個,涉及油田服務、勘探、煉化等領域。

此外,據新華網報道,科威特埃米爾薩巴赫將於7月7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展望此次訪問時表示,中方期待通過此次重要訪問,進一步鞏固中科傳統友誼,增進政治互信,深化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各領域合作,推動中科關係邁上新臺階。這預示著中科兩國在能源、油田勘探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將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一帶一路”能源加速器

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巨大,而且還在不斷擴大。2013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其他液體燃料淨進口國;2017年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2018年5月,中國天然氣進口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而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6月26日公佈的最新預測,未來兩三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因此,確保能源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優先事項之一,急需避免在能源進口上依賴少數關鍵供應商。然而,目前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中東和非洲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這些石油和天然氣是通過海運和海上油船運輸的,美國在這些通道的影響力仍然很大。因而,“一帶一路”“帶”來的石油和天然氣項目就承擔著提高國家能源安全水平和建立新的、更有效的通往國內外市場的貿易路線等各項重任。

1、中亞

早在2013年“一帶一路”計劃首次宣佈之前,中國就已經開始進入中亞油氣領域。這一倡議的提出,不僅進一步促進中國在該地區業已有業務的發展,同時還從國家層面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中亞不僅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大亮點,更是中國油氣供應體系上的重要一環。

油氣管道項目作為中國參與中亞油氣項目的一大亮點,其目的是從該地區能源豐富的國家為中國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油和天然氣,例如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這條管道起於阿姆河右岸的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經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從霍爾果斯進入中國,成為“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分AB雙線敷設,單線長1833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氣管道。C線也已鋪設完畢,D線正在鋪設中。據中石油新聞中心報道,2017年,中亞天然氣管道累計向中國輸氣超過2000億立方米。

在哈薩克斯坦,通過持有其第四大石油開採企業AktobeM-naigas(85.42%)和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67%)的大量股份,中石油參與了哈國四分之一的油氣資源(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運營著哈國最大的煉油廠西姆肯特(Shymkent))。僅在2017年,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累計產油達到2.9億噸。

在烏茲別克斯坦,中石油正在烏國的五個陸上勘探區塊以及橫跨鹹海的海上區塊勘探石油和天然氣。2008年,中石油與烏茲別克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共同開發北部費爾幹納盆地的明格布拉克油田(Mingbulak),據估計,該油田的可採石油儲量超過3,000萬噸。

在土庫曼斯坦,中石油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阿姆河天然氣項目(AmuDarya)的生產共享合同(PSC),該氣田的天然氣儲量多達1.6萬億立方米,於2010年開始商業化生產,2017年,阿姆河天然氣公司累計產氣超過600億立方米。

中國在中亞的強大影響力為中國未來通過陸路向歐洲出口的精煉燃料奠定了基礎。

2、南亞&東南亞

除中亞外,“一帶一路”還向南亞和東南亞擴散,開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菲律賓的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業務。這些國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不斷增長的港口投資對中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顯著縮短了從中東和非洲到中國的天然氣運輸所需的運輸成本和時間。

在巴基斯坦,中巴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舉不勝數。中石油管道局計劃在瓜達爾港投資16億美元建造兩個FSRU;此前外媒曾報道中石油管道局將建設一條從瓜達爾到巴南部訥瓦布沙阿,最終到達中國新疆喀什的管道,從而繞過馬六甲海峽,通過巴國從中東和非洲接收液化天然氣,大大減少運輸時間和成本。2016年,中石油還曾提議與巴基斯坦國家石油公司(PSO)共同建設一座20萬桶/日的煉油廠。

在緬甸,2016年4月,由廣東振戎主導規劃在緬甸建設年加工原油500萬噸、價值30億美元的煉油廠項目最終獲得緬放批准。2017年3月下旬,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石油管道在擱置了2年之後終於重啟,將打通最後2.5公里,這條耗費15億美元的石油管道終於能夠開始為中國西南地區輸送原油。從此,中國從中東進口的部分原油將能直接在緬甸卸下運回國內,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

在孟加拉國,2016年10月中國**訪問南亞國家期間,中孟兩國簽署了涉及25個項目、價值200億美元的協議,這些協議涵蓋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和運輸項目,以及孟加拉國東煉油廠產能擴建項目。

在菲律賓,2016年10月杜特爾特首次訪華,歷史上北京與馬尼拉之間的冷淡關係正在解凍。中非兩國已經達成聯合勘探南海油氣資源的共識,就在今年2月份,中菲兩國同意成立一個特別小組來制訂勘探南海石油和天然氣的框架。據環球時報報道,菲律賓外長表示,中菲南海共同勘探工作最快或明年展開。

“一帶一路”朋友圈再擴容,半年新增六好友

根據中國貿促網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一帶一路”朋友圈新增六個國家。

6月21日,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成為太平洋島首個簽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國家;6月19日,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成為第三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雙邊合作文件的南美國家;6月4日,北美洲的安提瓜和巴布達成為東加勒比國家組織內首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5月16日,在中阿建交40週年之際,中東地區最大的非OPEC產油產氣國阿曼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5月14日,北美洲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成為加勒比地區首個簽署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4月8日,奧地利加盟“一帶一路”與中國成為友好戰略伙伴,奧地利新政府將“對華關係”及“一帶一路”納入施政綱領。

儘管他們並不都是能源大國,但對我們能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都有著重大意義,能源合作空間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