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峰
不會,我的答案很明確。
我們知道,今年的最高層明確說了嚴控房子長價,這個很明確的信號,說明了對於房價的控制到了一個不得不控制的地步。
如何商品都不可能永無休止的漲價,那麼是什麼在支撐房地產一直在漲價呢?
城市化進程,投資渠道的狹窄,宏觀政策的需要,都讓房地產成為一定時期的經濟支撐。
雖然,高層釋放了明顯的信號,但是目的是讓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所以,不給漲,卻不一定給大幅度的跌,如果跌的厲害,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問題也很嚴重。
但是這個時候買房子也不明智,說不好就成了接盤俠。
煮茶聞書香
在中國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炒礦,炒玉,炒蒜,炒鹽,最後都以暴跌告終。
中國人投資喜歡一窩蜂湧進,跑的時候也是一窩峰湧出,跟大海的波浪一樣,總有人死在沙灘上,總有人裸遊。
當看到房價只漲不跌,很多人把全部家當押上,還借高利貸炒,因為房子沒讓他們失望過,他們已放鬆了警惕。
過去外資喜歡到中國投資,是因為人民幣堅挺,利息高,08年將1億美元換成人民幣能換7.8億,投7.8億人民幣到現在,不算5%的利息,如按今年最低6.10,能換走1.27億美元,加上利息3.9千萬,換成美元630萬美元,總共足1.66億美元。
如果投資房產,7.8億人民幣至少升值5倍,也就是39億人民幣,按今年最低6.1換成美元,就是6.39億美元。
所以中國房價跌一半,國際投資者賣房還有最少三倍的利潤,跌到80%還有利潤,除非跌90%,或者人民幣貶到10塊以上。
李嘉誠為什麼跑,也在這,早跑早安心,也不會被外匯管制。
中國那些房地產商,學到李嘉誠的皮毛,沒學到李嘉誠的精髓,王健林如果跟李嘉誠一起跑,現在早在英國過紙醉金迷的生活,就因晚一年領悟,才不得不賤賣資產還債,賺的匯不出。
現在國家嚴控外匯,嚴控房價,嚴控銀行,嚴控企業,嚴控地方債,嚴控理財產品,嚴控互金產品,等於堵死了拉抬房價的資金來源,就只剩下一條降價走量的路。
炒房者有大的投資者降價的本錢嗎?
真到奪路而逃時,死的都是炒房者,多套房者,房地產商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反正都是銀行貸款,反正都有國外護照,你奈我何?
光芒萬丈34957
首先說2018年下半年的房價不會暴跌,其次是2018年包括今後至少三年都不適合買房。
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商品價格暴漲之後,必然會有一定跌幅。但是房價問題顯然不會這麼簡單。
房產作為事實的支柱經濟,牽扯的利益太多,房企和個人購房者向銀行的貸款超過30萬億,僅從防範金融風險考慮,房價也不允許暴跌。
2018年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說法時有耳聞。對應的則是急劇攀升的居民家庭負債,資管新規的實施,銀行表裡表外業務的清理整頓,以及越來越多的債券違約,P2P平臺爆雷等等。
所謂金融風險,無非是過度放貸的結果,形成比美國次級貸更刺激的龐大債務規模。
貸款的收緊,導致房企極度缺錢,對於個人購房者,則是首套房利率提升,首付增加,限售限購。
房企缺錢,融資渠道一條條被掐斷,為了避免資金鍊斷裂,部分房企降價銷售就成為很直觀的結果。但是考慮到群眾普遍買漲不買跌,降價的話前面的購房者就會打砸鬧,顯然需要高明的技巧才能降。否則的話,還不如僱群眾演員,繼續製造搶房氣氛銷售更好。
總體而言,大降的基礎不存在,想降,也要考慮國際影響,不一定能得到同意。
兵敗如山倒,一降成汪洋。
至於說2018年之後三年內不要買房,是因為現在再往後三年,房價即使出現30%以上的降幅,依然處於高位,遠遠偏離了應有的真實價值。財智成功認為合理的房價是一個人的月收入可以買一平米房子,所以現在多數城市房價都應該腰斬之後再斬一大截才行,顯然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土地公公做出配合。
高位接盤,就要承擔更多的降價風險,跟炒股是一個道理。房價低的年代,房子全款存三年期大額存單,一年的利息不一定夠一年的租金。如今同樣的金額,存大額存單,4%年收益率,差不多可以租兩套同一位置的房子。那麼,還是耐心等等吧。
新房不要買,更不要去接盤二手房,這是今後三年應有的姿態。
房炒不住的人太多,是房價到如今高度的重要原因。不斷提升的貸款利率和日趨臨近的房產稅則是壓垮這些死驢的最後兩根海草。
在發展經濟和保房價之間,相信聰明人都會做出理性的選擇,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高負債;
老齡化;
社保金缺口;
出口貿易問題;
產能過剩;
居民家庭負債過高;
消費增速下滑;
未富先老,問題重重,發展經濟,任重道遠,再撐房價,萬事蹉跎。
財智成功
下步只能降房價了!房企極度缺錢,向內部員工18%的高息借錢
如果全中國的錢,都不夠房地產發展的需求,那麼房地產還能一直欣欣向榮嗎?
有人說,這不可笑麼?
全中國所有人的錢,竟然滿足不了一個行業的需求,這個行業改發展到如何巨大的地步?
張軍輝認為:這還真不是笑話!
現在因為房價的高企,和全國的房地產遍地開花的開發熱潮,現在全中國的錢,似乎已經不夠房地產用了。
為什麼?透過現象看本質。
因為現在有兩個矛盾的現象同時存在,說明中國人的錢,已經快不夠房地產用了。
一個是:很多房地產企業叫苦連天,說融不到錢。
部分房企缺錢,缺到變相強制內部員工借錢給公司了,據傳近期已經有不少房地產企業通過發行,面向內部員工的基金產品來籌措資金,收益率有的甚至高達18%。
二個是:房地產貸款佔銀行所有貸款的比例創歷史新高,說明銀行是非常願意支持房地產企業的。
看下圖:
上圖顯示:商業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創歷史新高9.1萬億元,佔商業銀行貸款餘額比重為7.28%,為歷史最高水平。
也就是說,作為全中國的錢袋子,銀行對於房地產的支持,已經到了歷史最高地步,房地產貸款佔所有的貸款比例已經高達7.28%。
有人說7.28%,比例不是很高呀!
但你要明白,這個只是房地產開發貸的比例,很多個人的房貸,以及那些灰色的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貸款,肯定更多,這種雜七雜八的加起來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錢,肯定遠遠的高於明面上的這個7.28%。
這個說明:
銀行非常想支持房地產企業貸款,也是盡最大力度支持房地產貸款的,可是因為房地產的資金需求太大,作為全中國人的錢袋子的銀行,也有些力不從心,只能支持部分房企。
直接的表現就是:
今年以來部分銀行房地產開發貸額度緊張,甚至直接停擺的消息時有傳出。香港上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旭輝集團財務人士小張近來壓力很大,
因為現在很多銀行房地產開發貸已無額度,只有幾家大行還有一些額度。比如:
在一家國有大行工作的彭丹(化名)發現,今年以來銀行對房企規模資質要求,可謂步步提升:“一般來說我們都是會選擇排名靠前的大型房企,只是這個標準上半年還是top50,現在已經變成了top20。”
這說明什麼?
說明銀行已經騰不出貸款額度,給房地產企業了,也就是說銀行已經沒有錢,繼續去支持房地產的發展了。
看著那些爭論房價漲,還是跌的人,討論的面紅耳赤,不禁感覺有時候,簡單更好,不需要考慮什麼政策,態度,只有考慮下中國人的錢有多少。
看過此文,大家應該明白:
什麼叫力不從心!
即使再多的人想房價漲,可是現在房價不是幾百一平米的時候,而是動不動幾萬一平米的時代了,再想房價翻著幾倍的漲,要看中國有沒有那麼多錢了。
軍輝論房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在國家對樓市的強力調控下,限購,房產稅等等措施即將完全放開。
這樣做最重要的目的是意在完全抹除房產的投資價值,將房產還原成生活必需品,遏制瘋漲的房價,減輕剛需購房者的壓力
上半年出臺政策,下半年房價會暴跌嗎
完全不可能
房價是受市場主導的,只有需求極速下降,配合上政策才會有緩慢的下跌。
就目前來說,無論是幾線的城市,即便是炒房的人基本消失了,但對房子的需求依然火爆,情況就是從前10個人搶一套房到現在5個人搶一套,在任何形勢下的市場在求過於供的時候,價格絕不可能發生大幅下跌。
房地產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一旦房價暴跌,造成的連鎖效應甚至將引發社會問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房價會停滯瘋漲的勢頭,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逐漸回落,最終回落到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這個過程必然是一個長期,穩定的過程,不會在半年內就發生的。
現在買房還是要結合自身需求,能緩的話,還是可以再緩緩的。
首席投資官
儘管國常會釋放全面寬鬆信號,但是各城市的房貸利率並沒有下調,而且深圳、上海、福州都相應的上調了房貸利率,以證明未來是給實體經濟“穩槓桿”,而不會再對房地產“加槓桿”。所以,下半年房價會不會暴跌,就值得我們討論的了。
第一,一二線城市由於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上半年漲幅不大,所以下半年會有所調整,但降幅不會太明顯。不過,你在買房時,業主會為了早日出售,會主動讓利10-20%,所以,下半年一二線城市會呈現穩中有降的態勢。
第二,三四線城市和五線小城這類的中小城市,由於上半年房價漲得過快,風險積聚較多,而一旦棚改貨幣化安置收緊,投機資金撤離,那麼房價很有可能出現大起大落。對於那些經濟增長迅猛,產業發展較快,人口流入較多的中小城市,那麼房價可能跌幅還有限。但是對於那些基礎設施薄弱、人口淨流出大於淨流入,經濟增長相對落後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可能會出現大跌。
關於2018年下半年是否適合買房。我們認為您要考慮二個因素:一是房價已經漲了這麼多了,下半年買房,只可能是刀口舔血,充當高房價的接盤俠。如果是投資投機性購房者,還是不要買為妙,如果是改善型住房者,還是忍一忍,看看下半年形勢再說。
二是,房貸利率在上漲,剛剛深圳、上海、福州三地都上調了房貸利率,現在全國房貸利率在5.64%,下半年有望突破6%,在這種情況下,您還要考慮房貸利率能否承受得了的問題。我不主張投資和投機性購房者現在入市。
總之,下半年全國房價肯定是穩中有降,不排除有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大跌。至於大家要問下半年是否可以買房,我們認為房價漲了這麼多,風險早已積聚,還是不要買為好,另外房貸利率也要看一下,個人收入能否承受得了。
不執著財經
首先,我們要看題主所說的“暴跌”是幾個意思?是20%,30%還是50%,這絕對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區域的限制,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還是縣級城市呢?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進去,才可以有結論的。
我們也理解,有這種希望的人大概都是“剛需們”,都是無房一族,希望自己能夠在合適的時間,能買到適合自己的房子。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完全地抄底是基本不會存在的,接近與底部就已經很萬幸了!
那麼,2018年下半年是否會下跌呢?下跌,空間有多大呢?我們先舉一個現實的案例吧。最近的廈門火了一把,不是別的,就是房價的事情,一般區域的房子下跌了20%左右,偏遠區域的房價下跌大概在30%左右。這就是事實,但是,是否所有的城市都會這樣呢?
這還要看經濟發展的狀態,現在貿易戰開打,世界周邊環境複雜,“黑天鵝”,“蝴蝶效應”等會隨時出現,2018年房價的大趨勢是“穩”字當頭,略有下跌,局部區域會有30%左右的跌幅。
我們還是一直的觀點,縣級城市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縣級城市,2018年一定會是一個拐點的出現,房價5000以上的價格一定會在幾年以內迴歸到5000元以下的價格。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就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
在路上覓尋
2018年下半年,部分地區會跌,部分地區不再上漲,但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從7月底最新的政策動向看,至少在今年內,房價暴漲已經失去了政策的基礎,甚至連“漲”都將成為調控的對象。
至於房價會不會暴跌,我想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
第一,擠壓水分式的下跌肯定會發生。
對於過去兩年暴漲的純炒作地區來說,水分被擠出去是肯定的。事實上,有的地方正在擠水分。
這樣的地區,並沒有實質性的需求基礎,只是“信息”性質的炒作。一旦面臨政策的壓力,肯定會露出原形。
而跌的幅度,看水分的大小吧!
第二,需求性上漲的地區,不會上漲,甚至會跌,但幅度不會太大。
北上廣深這樣的地區,屬於需求性上漲。在限購的壓力下,有的地區已經有下降的趨勢。而有的地區比如深圳,正在實行更加嚴厲的政策。但效果如何,尚待觀望。如果像之前每月降幾十塊錢的話,那意義不大。
第三,房價與地方政府財政的捆綁程度,還需要實踐檢驗。一旦捆綁過深,那會對政策產生牴觸。
這個因素,最為重要。
所以,2018年下半年的房價失去了暴漲的基礎,不再上漲將成為主流;而下降,將不再稀奇;至於暴跌,一些大城市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靜觀財經
小二樓視,帶你瞭解樓市。
2018年上半年,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國內經濟結構去槓桿穩步推進,房地產調控未見放鬆,全國商品房成交額再創新高,達到6.69萬億,而全國70個大中城市其中65個上漲,2和個城市持平,三個城市下跌,這時候是否會想起2017年底就在預測2018年上半年房價下跌的人群,聽了他們的話後悔嗎?
中國房價的漲跌取決於市場需求,漲多少取決於貨幣,上半年央行兩次降準釋放一萬億貨幣流入市場,下半年預計投放兩萬億地方債券,沒有任何因素表明2018下半年房價會下跌,而且那麼多錢不流入房地產就會流入物價,該怎麼選擇?
房地產發展到後期肯定會出現兩極分化,有錢人住一二線城市千萬甚至上億的豪宅,周圍有最好的配套交通,醫療教育,環境物業等等。沒錢的人住五六線城市幾十萬的普通住房,當時周圍的一切配套都會發生降級。中國人不是買不起房,只是追求了自己能力之外的房子,明明收入差距那麼大,卻想要一樣的生活條件。
自住投資惠州東莞深圳可以私信我。
小二樓視
房價暴跌不可能。
我說一個觀點,房價暴漲的時候,政策往往後知後覺,但房價暴跌,甚至出現下跌的苗頭,政策往往先知先覺。
你們看宜昌,看河間。這兩個城市沒什麼知名度,房價還在漲,但已經開始限售了。你說可能是因為防止炒房而出臺限售嗎?
職業炒房客沒那麼傻,他們比普通剛需聰明得多,對政策研究比剛需透徹得多,什麼地方的房子能買,什麼地方的房子不能買,他們是最精明的一群人。
所以,限售不是為了嚇退炒房客,而是為了鎖住流動性,防止資金流出。三四線城市本身流動性就不好,再加上限售,房子根本就是磚頭,你就是房價降到一塊錢,沒人買,其實也是枉然。而那些買了房子的人,還是得乖乖還貸。中國人向來沒有主動斷供的習慣,而經濟還在上漲,被動斷供的可能性也很小。
三四線沒什麼投資價值,未來房價也許會下跌,但對整體的影響並不大,這些城市本來就沒什麼前途,維持住現狀即可。重點還是在大中城市。
而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我的觀點是,房價還是會慢漲。整體調控環境已經杜絕了保房價暴漲暴跌的可能。看看長沙,幾乎把所有的漏洞都堵上了。
而從供需的角度來說,整體供應並不會大幅增加,商品房比例被壓縮,保障房在增加。這也是穩定房價的方式之一。
我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有小城市的房子,早點置換成大中城市的房子,後者才安全。有房票的剛需,該上車還是上車,跟你有關的是房貸利率,房價並不是很重要了。房貸利率上漲,讓你會很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