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暑,七月中。

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暑》

自從立秋過後,暑熱便消退了一些,早晚也能感受到絲絲涼風,十五天過去,我們迎來了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了,氣溫由高向低逐漸過渡,即將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處暑以後,我國黃河以北地區的天氣慢慢轉涼。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天氣特點

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時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自北南下的蒙古冷高壓初露拳腳,形成的下沉、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其後,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夏季控制我國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農業時令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也就是說,處暑過後,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萬物逐漸凋零,農作物也迎來了成熟的季節。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暑早的雨,穀倉裡的米。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暑高粱遍地紅。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準有九不離。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來趕集。

民間習俗

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處暑正值中元節之際,所以除了出遊迎秋等,也有許多習俗是與中元節息息相關的。

祭祖

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處暑養生

“處暑”期間,氣侯逐漸乾燥,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少攝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強肝臟功能。同時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和不吃了,就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

處暑,人容易出現口鼻乾燥,咽乾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所以,此時節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那麼,是時候安排一場秋遊啦~

處暑:秋天是真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