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人都擠著要去美國?

初次灣灣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那麼多人要擠著要去美國?那麼多人大概是多少呢?

2018年CNNNews報道,在美已移民華人大約超過了兩百四十萬人,你說多嗎?好像也不多,但近十年前往美國唸書和移民的人的確數越來越多了。
根據最新報道稱投資移民排期長度可能達到10年甚至更長,這樣可能導致即便父母投資移民在許多年後拿到綠卡,但兒女已過21歲不能將其帶到美國。另外,就在前幾天,我看到“450位中國富豪聯名起訴美國國務院:不滿EB-5排期過長”的新聞,要知道投資移民剛開始時排期很短,甚至不需要排期就可拿到身份。



針對這個問題,我個人看法是人們選擇移民無非是經濟、教育、生活節奏、環境或變故等因素。以下純個人觀點,儘可能做到客觀評價,沒有比較中美的意思。


首先在經濟上,最直接關乎個人發展、工作、買房和貨幣購買力。這十年來國內買房成為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帶來了太多悲歡離合。就身邊博士好友畢業後在國內二線城市做大學老師,最近決定要買房。在他所在的城市,三室兩廳兩衛的房子,價格約150-250萬人民幣。如果要買好一點的學區房,至少要300百萬以上,可能面積還小。


這個同學畢業於國內985大學,目前副教授,薪水加上外快差不多20萬人民幣。雖然不算少,但是要買房,壓力還是很大。近幾年常看到新聞,稱國內大學老師收入很高,甚至博士後可以年薪百萬,但那都是頂級的高校,要求極高(甚至不切實際),只有極少數能拿到,不具有參考性。實際上,很多高校招青年講師,月薪也就幾千。


而在美國工作和發展(能拿到工作簽證通常能力不錯),工作兩三年加上合理理財,貸款買房不是問題。華人大多聚集在大城市,房價肯定至少在30- 60萬美金或上不封頂。之前有一位網友聽到20萬美金的房子就嗤之以鼻,嘲笑稱其怎麼可能住人。


但客觀數據擺在這,全美房價中位數21萬左右。20萬-30萬美金的房子放在紐約、舊金山等大城市的確是不優,但是放在中西部、南部或者大城市周邊城鎮已是中等偏上的房產。當然,價格越高房子越好,每個家庭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來做決定。因此,除開幾個特大城市房價高昂,可能需要家裡經濟支持買房,其他地區和大城市周邊城鎮的房價還是較為溫和,自己扛下來是沒有問題的。

(著名房產中介Zillow數據:全美中位數房產價格) (10美金以內房產,特點:破舊、需要翻修、治安學區不好)





(以上三張圖為中等偏上的房產,中西部大約27-50萬;大城市60、70萬上到不封頂。)


此外,美國各大房產網站都有計算房貸的功能。例如,如果買30萬美金的房子(三室二廳三衛 帶院子;僅中西部例子地廣人稀),用三十年還貸,每個月需要支付的貸款和房租差不多。因此,買房其實更划算,因為房子畢竟是自己的。


所以近幾年對不少中國留美的人來說,語言過關的情況下,在二三線城市、城鎮找到工作(實驗室、教授的優勢),買房、生活基本不是問題。身邊朋友圈裡在美國做老師的,陸陸續續都已購買房產,通常都是20萬左右,有車庫帶一個小院子。


身邊在大城市的朋友,比如前幾年一對剛畢業好友在休斯頓先添置了一棟複式小公寓(Condo)大約8萬美金(兩室一廳兩衛),今年有了孩子準備換成一套40多萬美金的獨立小別墅(四室二廳三衛小花園)(距離休斯頓1小時車程)。當時前往他們第一個新家時,也驚訝休斯頓有這麼便宜的房子,治安區域指數為中等,只是沒有優質的公立學校而已,很合適小兩口居住。



(Condo房型,特點:性價比高、通常板房、隔音差,至少兩戶連在一起)


說完房產,很多人糾結於收入的高低。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扣稅相當高,其廣義上的稅包括聯邦稅、州稅、Social security、 Medicare(給老人或殘疾人的特殊醫療保險,簡單來說工薪族養著他們),其中Social security、 Medicare佔稅前工資的7.65%,並且不參加退稅季節的退稅。一般實際到手工資約60%-70%的稅前。雖然扣稅較狠,但美金的購買力很高,例如二三線城市生活,實到手3800美金工資,生活綽綽有餘。但是在紐約、波士頓大城市肯定是不夠的,其差別在於房價和租放成本,其他生活用度物價上差距不算太大。


在生活氛圍上,有句話在留學生圈很出名“歐洲、日本、韓國留學回國的女生會越來越時尚洋氣,而在美國留學的女生則越來越隨性,平時一件T恤+Legging 就可以出門。”

這是因為國外整體生活、社交氛圍更輕鬆,彼此更關注於性格、談吐,而不是見面先打量外在穿著和各種頭銜。只要穿著大方得體就好,在這一點上我個人還是很欣賞。



除了美國,其實我是贊同年輕人能外出闖闖生活、豐富經歷(其他城市或國家都可)只有嘗試不同的生活節奏和環境,才能知道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畢竟,我們總會渴望沒有得到的那部分,這也許是慾望的來源之處。


因此,為什麼擠著去美國?各自有各自的訴求,僅供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這才是美國


有位中國作家到美國之後感慨:“20年來,隨著我在美國生活的逐漸 深入,我不斷髮現一個令我深深感慨的事實:這裡的社會機制的設計完全是為了解決人民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的。也就是說在這個社會中,不管你發生什麼情況,很難感覺到走投無路的境地,而是永遠有條路在等著你。”很多時候我們所瞭解到的美國,都是片面的或是表面的。下面小編根據多位在美國生活過的朋友的經歷來分析一下美國的“好”到底好在哪裡?
教育著重改變人的意識,小事關懷備至
在美國,若一位母親一時疏忽而使得孩子掉入泳池不幸遇難,她是會收到法院“翫忽職守”的傳票的。因為沒有盡到一個監護者的責任,將會面臨被判刑的處罰。這看起來太不近人情。這位母親剛剛經歷了失去孩子的悲痛,還要因此而坐監服刑。
但法官的理由很簡單:由於母親的失職,一個生命意外消逝,這是法律不允許的。其社會意義是,這位母親一旦判刑,“法律所起的警示作用將使千千萬萬個母親在保護孩子方面更加盡職盡心。”其哲學思想是,“你生出一個孩子時,他首先屬於他自己。他是帶著無數與生俱來的權益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不管他自己是否有意識,不管他是否長大成人,這個社會有層層的法律保護著他。”維護孩子的權力,保障老人的健康,維護保障弱勢者的權利,這是美國各級政府的主要工作重要任務。
有位華人的父母辦了美國永久居住權後,一天,老年中心負責人在檢查了他父母的居住環境後告知他,有三個地方需要改進,老人床邊要裝抻手可及的電話,父母臥室要有低度夜燈,浴池邊要安金屬扶把。並且還會定期來複查。
消費制度建立在較高的社會文明基礎上
如果你在美國買了一雙鞋並已經穿了兩週,但是覺得不適腳去找商家退換,店員會對你說,有三種選擇,一是換一雙,二是用這錢買其他商品,三是由店裡主管決定退貨退錢。
這樣的退貨、退款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文明基礎上的。任何一個好的社會制度的維繫,更多的不是靠法律,而是靠自律。
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
記者是無冕之王,是說沒有媒體的揭發報道,暗箱操作的政權就會專制腐敗,可是政權常常以打擊犯罪需要保密,暗箱操作的理由充足。
在美國只需花幾十美元買個無線電接收器,你就能收到警方通訊的全部信息。可能我們都會覺得很不可思議,這樣子的話警察不是什麼秘密都沒了嗎?而且這樣子不會造成混亂嗎?
但是美國記者認為警察不需要什麼秘密,因為他們是為我們服務的。而且如果警察的童話只有警察自己知道,等人都抓好了,事情處理完了再告訴記者,那時候誰知道這事是真是假?
簡單明白的一句“他們為我們服務”,把所有試圖暗箱操作的理由藉口一吹而散。維護社會抓罪犯是政權的責任,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抓罪犯,抑制權力膨脹防範暗箱操作是政府權力部門自己應該解決的技術問題,而政府為民服務是原則問題。
權力與責任明確,公正有效地處理糾紛
在美國,如果你在公共場所被人打了,兇手又逃了,你可以要求政府賠償。因為政府有責任的。有人犯罪使你受害,你受了傷要看病,你誤了工有損失,這些都是政府要賠償的。
這是很多人在美國可能會感到又一次被顛覆觀念的事。又不是政府犯的罪,政府是打擊犯罪的,我們只看到政府淺表的責任。政府是有責任的,公民沒保護好,罪犯又逃了,美國人追究到政府深層的責任。
有一位中國作家,在美國因為一件事與人打架,自以為有理打人的、做好了認罰打人的他沒想到自己一拳竟然如此嚴重:花了昂貴的律師費,也只是與受害人達成賠償協議,還被判服刑一天,100個小時的社區勞動{寬鬆的勞改},2000美元的罰款。
這位自認為打人是光明正大有道理的作家,被律師告知“美國法律裡面,他該不該打,是另外一回事,與本案無關。這個官司法官只想知道你打沒打人。如果他欠你錢或者欺騙你,導致你身心受到傷害,你可以起訴他。那是另外一筆官司。”
遇事不就事論事,出事不掌握分寸,眉毛鬍子一把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要麼不了了之,要麼置之死地,我們的糾紛大都是這樣解決的。
層層向下負責,民眾的自由和權利有保障
美國是個層層向下負責的社會,“有了城市百姓的支持,你可以當上市領導:有了本州選民的支持,你才能當上州長或議員:有了全國選民的支持,你才有可能當上總統。”
這是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最大的不同,美國的這種機制使得選民們活得理直氣壯。為官者服務於民的態度也無需進行學習教育,因為選民本身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這種向下負責負責到什麼地步有時令人匪夷所思:舊金山的希爾斯堡城,不設路燈,不開商店。這事州長、總統也拿它沒轍。這個城市的居民依據自己的特殊地理、生活需要通過了不設路燈,不開商店的決議。
三權分立以人權為本,地方的自由度很高
美國是個三級立法的國家,國、州、市{縣}各頒其法其權其責。國法以人權為原則,司理國家大政內外方針:州法以人性為基礎,處理民事、刑事糾紛:市{縣}法尊重民情實況,保留傳統特色。
三法間不是上下屬關係,而是各司其職,猶如水中之魚層次分明,上、中、下三類食物不同互不干擾。偶有糾結衝突,反而是低一級的法律起決定性作用。道理不難解釋,越是低一級的法律,越接近社會符合人情,而高級法律因其抽象失去可操作性。
縱向三法各司其職,橫向州法、市{縣}法也有差異,這就是美國國家沒有教育部,各州的婚姻、交通、稅收、民事、刑事多少有些差別原因。
換成另一國家也許早就亂了套,可美國人大肯定人權,中承認人性,小尊重地方的原則下,滿足了方方面面的關係,將三級立法的制度運作的遊刃有餘。
看完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美國有更深的瞭解了呢?當然我們不能一味地認為美國的資本主義好而否認我們自己國家社會主義的優勢。這歸根到底是由兩國的歷史淵源以及國情等諸多因素決定的。想要知曉一個國家的好與不好,應該要從方方面面,不同角度去了解和感受的~
旅行其實很簡單,點擊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愛飛樂遊】,盡享海量旅行資訊,旅遊問題一站搞定!

愛飛樂遊


要回答這個命題,必須明確三個問題。一是什麼人爭先恐後的想去美國;二是美國到底哪些方面具有那麼大吸引力;三是中國人想去美國的有哪些人。這三個問題弄清楚了,上面的命題也就能確定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而且我們可以理性看待一些問題。

一,哪些人最願意移民美國。

美國是移民為主的國家,當地的印第安人反而成為少數族群。現在以歐洲白人為主建立的國家,白色人種佔絕大多數,其次是黑色人種,第三是亞裔黃色人種只佔極少數。大航海時代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殖民主義者,發展新大陸來到美洲,驅趕當地印第安人,毀滅當地印第安文化。從非洲販賣大量黑奴到美洲大陸從事採礦業種植業,謀取暴利,攫取鉅額利潤。二百多年前的美國大陸,還被西方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所控制,美洲人民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發動了內戰,擺脫了西方殖民勢力的控制,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美國。所以美國是以西方殖民者為主建立的白人國家。他們本身也是移民,對移民能夠包容,贏得了許多移民的衷心擁護。

第一,所以現在最願意到美國工作的人,是西方白色人種的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因為他們文化相同,信仰一致(都是基督教人,很少信仰天主教和東正教),到哪裡工作學習生活不感覺到生疏彆扭,心理認同度非常高。但是西方的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並不大量希望到美國工作。

第二,以色列人。

因為美國的金融寡頭大多數是猶太人。以色列也是美國最為忠實的盟友。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色列不能復國;沒有以色列支持,美國經濟就缺少血脈。以色列本地處於中東,戰亂不斷、動盪不安,愛好和平的普通民眾感覺移居美國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北美的加拿大、墨西哥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人,也有大多數精英移居美國。

第四,日本韓國泰國菲律賓新加坡人移民韓國眾多。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都是美國的亞洲盟友,在兩大陣營對峙時期,與美國進行經濟科技文化交流成為唯一可靠的選擇。因而這些國家到美國移民的人也比較多。同時需要指出,中華民國當局(臺灣地區)與美國聯繫密切,民間往來一直沒有中斷,所以臺灣地區華人移民學習到美國的也很不少。

第五,中國有一部分人也希望加入美國國籍。

所以儘管美國是移民國家,但是為了提高人口素質,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他們制定移民政策,規定移民條件,對於符合條件的高科技人才或者對於具備一定投資能力的人,才准許移民。所以顯得有點“擠”,但是對於大多數其他國家人們並沒有擠的感覺。

二,美國到底具有哪些吸引力

1,美國是移民國家,社會開放,美國文化發展排他性儘管還存在,但是相對其他國家顯得自信和寬容。

2,美國的法律法規,讓美國公民具有安全感。

3,由於種種原因,過去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之間執法合作不暢通,所以過去中國貪汙腐敗分子逃到美國成為規避風險的最佳選擇,因此過去許多紅通人員常常逃到美國規避。

4,美國經濟總量最大,軍事力量最強,東臨大西洋,西鄰太平洋,天然的地理優勢讓美國安享多年太平。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勝利國,人民福利好,科研優勢強,所以人們願意到美國學習和工作,更有利於自己生活和與高技術高科技高水平人才交往。

三,中國都是哪些人希望移民美國。

中國想移民美國的人主要有三種:

1,是到美國留學人員、訪問學者滯留人員中,有加入美國國籍願望的。

2,由於種種原因過去從事反華活動壞分子或者貪汙腐敗分子受到美國政府的庇護;這些人為躲避中國國內法律追究而選擇出逃美國而想加入美國國籍的。不過目前隨著中美執法協議的簽訂,執法合作已經成為必然,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3,由於遺產問題,為到美國繼遺產加入美國國籍的。


錦繡中華一捧土


首先,美國不是天堂,也要工作才有飯吃。

有些人在國內過著人上人的生活,以為美國是天堂,於是去了美國,結果發覺自己不是人上人了,沒人捧著、拜著了。於是發牢騷:美國這鬼地方,比中國差多了。

我的同學在美國生活了四十多年,並不富裕,很平常。我問他在美國生活的感覺如何,他回答說:有人的尊嚴。


自然法則是真理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走出國門看世界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美國成了中國人移居、留學、投資、生活的聚集地,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中國人擠破頭也要去美國,美國又是憑藉何等魅力成為國人海外置業的“香餑餑”??

美國教育全球公認

眾所周知,美國作為一個擁有全球領先教育品質美譽的國家,高水準的教育知名度是無可厚非的,而且,全世界百所名校裡,來自美國的高等學府幾乎佔了一半。而對於中國來說,國人歷來重視教育,讓子女獲得高學識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共同心願,所以,選擇移民美國,子女的教育、考試、簽證等一系列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美國高等教育實施的是寬進嚴出,注重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據調查顯示:

移民美國擁有移民身份後,子女上名牌大學SAT達到1,000分以上即可,而國際學生需要 SAT1,500分。另外,移民子女12年的義務教育都是免費的,這對於有子女美國留學需求的中國家庭來說,這樣的福利是非常有效的。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成功移民美國,那你的子女就可以在海外順利上學,孩子的上學費用也可以享受本地學生的待遇,而且移民子女考入美國當地院校也比較容易,發展空間相比國內留學生機會更大。畢業後也不用對找工作抱有太大壓力,因為美國相關機構會幫助你解決工作等問題,也就是說投資移民美國的好處還是很多的。

投資移民美國一箭雙鵰

人民幣貶值、股市大跌、國內房價居高不下,對於眾多國內高淨值投資者來說早已“習以為常”,為了對自己的資產負責,不少中產階級人群開始走出國內增速放緩的經濟市場而投身於海外,把資金投於金融體系相對健全的國家,美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來說,因其自有的優勢成為國內投資者海外置業的首選。資產配置全球化的時代,投資美國不僅可以實現多元穩定投資,還能獲得更多的回報,為自己資產的保值增值開闢新的渠道。

移民投資美國對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箭雙鵰的做法,有了美國移民的身份,可以更加便捷地瞭解美國當地的金融市場發展態勢,也可以合理有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加上美國完善的相關法律保障,可以有效避免因市場動盪以及政策變化帶來的財產風險。在美國投資房產,你可以享受與中國不同的福利,美國的房子是永久產權,所有信息透明可追溯。在美國即使是投資出租房,你也可以拿到比較滿意的租金。另外,移民美國獲得綠卡意味著你拿到了美國永久居住證,這時,你可以享受和美國公民一樣的補貼和其他福利待遇。而這也是眾多國人擠破頭也要移民投資美國的原因之一。

其實除了以上兩種影響國人“扎堆”美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美國物價低、不存在攀比現象、各自自食其力等等。當然,海投君也有自己的一套觀點:雖然投資移民美國已成未來趨勢,但是在做決定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投資移民美國的功課,選擇移民美國哪座城市、投資美國哪個項目,資金是否儲備齊全等,只有將這一切考慮周全,才會給你的投資移民美國夢減輕不少負擔。


凡凡談籃球


美國是一個高度物質化的社會,很多人認識的美國很大程度都是通過電視報利等媒體和人們的口口相傳去認識的,特別在我國積貧積弱物質缺乏的年代,廣大的華人華僑通過正當或不正當的渠道以賣“豬仔”的方式到美國打工創業以他們的勤勞和節儉而積下來的財富回鄉建房和寄生活費的方式而回報家人或家族,這更影響了很大一部分的民眾認為美國包括其它國家比中國更富有更多的賺錢機會,這種認知在很長一段時間在民間特別是沿海大部分地區華僑多的地方已經根深諦固,嚮往物質豐富的生活是普通人的天性,再加上國內有些媒體的選擇性報道美國的物質文明有多高生活有多富有,這更加深了對國外生活的嚮往,但現在隨著我們國力的提升物質供應的更加豐富和優秀治安環境,還有一部分在外國生活了一定時間的國人所遇到的和當初想象的巨大差異,對所想象的美國並不是那麼美好,對美國的嚮往已經逐漸理性的迴歸,並沒有象以前移民美國那麼強烈了,還有很多出去了雖生活得不如意但礙於面子而不想回來。


其實真的不重要


這個問題很奇怪,我咋沒看到那麼多人“擠”著要去美國,而且我所認識的人也沒聽說誰要死乞白咧的要去美國,反而倒是聽到越來越多的留學生要回國。十年前你提這個問題很正常,今天你提這個問題是不是有啥其他意圖?

前幾天才爆出中國人在美國奮鬥二十年,最後落得個被掃地出門的事情,這兩天又發生中學槍擊案,美國真的是中國人的樂園嗎?恐怕是個有正常思維的人都能給出答案:不是。

美國不是以前被一些人吹捧的人間天堂,就算作為美國人,不做事一樣會去睡大街,沒有錢一樣會被人瞧不起。不要以為到了美國就可以躺著數錢,很多去了美國的華人並不是活得如你們想象的那麼光鮮,一樣要去洗盤子、送餐等等你在中國壓根都不願意乾的活。

在美國有尊嚴嗎?難道美國的種族歧視是現在才有的?可以說種族歧視已經根深蒂固了,而且只會越來越嚴重,不要以為你是黃皮膚人種就沒事,那更慘,連黑人都瞧不起你。不要嘴硬不承認,誰在美國誰知道。

在美國自由平等嗎?你說呢?你敢在美國說推翻美利堅合眾國嗎?你去跟華爾街的富豪兒子打一架,看看誰坐牢?你去白宮門口示威要求和白人同等國民待遇,看看人家整麼幹掉你。有人說美國的總統在校車裡,你問過克林頓家和布什家同意你了嗎?中國人從第一批進入美國,一直到現在,一百多年了,出過總統嗎?別跟我扯駱家輝,要不是美國那時候需要中國搞死蘇聯,誰知道駱家輝是哪個鳥人。

以前是有不少明星、富人去美國,但是這兩年已經明顯降溫,這些人更多的是選擇加拿大和北歐,美國和澳大利亞不再是香餑餑。你還在說擠著去美國,你還活在十年前?要不就是腦袋進水了。

目前當然還有人想去美國,我也祝那些去美國打拼的中國人能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畢竟你們過去了會給國內的人留下更多的機會,很好,在異國他鄉注意安全,保重身體,事業有成。至於那些拿著美國國籍的,還死皮賴臉的說自己的事業在國內的那些明星、有錢人,你們該消停了,好好在美國老實待著,享受皿煮就好了。


風雲說收藏


東西便宜,嫖妓不花錢,可以隨便生孩子,恨誰就可以隨便找個理由槍斃了他,可以和媽媽結婚,可以靠忽悠別人撈錢,空氣是甜甜的,可以看看恐怖分子什麼樣,可以競選當總統,只要出名就可以摸任何女人的屁股。好處太多了,數不過來。樓下的補充吧


李醫生138051989


擠著要去美國?是否有點言過於實。不要怪我講得直,提出這樣問題所有人,都表明一個向題:那就是自信心不足,更講得嚴重點,喪失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真弄不懂現在青年人,到底在想些什麼?中國是你的國啊。今天難道中國不好嗎?美國就有那麼的完美無缺嗎?有些老是想著美國,恐怕連得夢都想著美國?要知道,當我寫到此時,有點生氣了,連寫學的速度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因為我愛我的國。古言道,子不嫌母醜,民不嫌國窮。母親在醜,在難看,再窮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祖國再窮也是你我他的共同國家。何況今天的母親一一我的國在崛起,在日日的繁榮。我對那些願意出國入居的人,看得很平談,他們去就由他們去吧,沒關係。但我對這種被出國而感到不安,自已也想學的人看不慣。因為這種人太沒思想了,想趕潮流。我是這樣認為,出國人士最終會回國的,歷史將會證明=中國要比美國好。


吳定律


到底是不是很多人擠著去美國,我這裡沒有詳細數據,沒法正面回答這問題,是多還是少真沒具體的數據在手。

但是呢,國內每發生一次公共事件,都會成了移民的催化劑。比如說,前幾天的三顏色幼兒園事件吧,在一些圈子裡就成了催化劑,N多人又重提或者又加快移民計劃。無它,害大人還能忍,畢竟大人是有意識還能趨吉避凶,但連小孩的生存環境都這樣惡劣,那就不能忍!這就是他們的一個態度。不要以為只是個體事件,歸根到底還是國內違法成本太低。比如三個顏色能怎樣,最多也就幾個底層的幼師坐牢,高層拍拍屁股出個汗而已,上市依然是上市。換國外,這得鉅額的訴訟,鉅額的索賠,還能上市?!

這只是其中一起,只是時間比較近,因為怕時間太不近,大家都忘了,是的,很多人都很健忘的。可以說,每次公共事件都是一些人移民的決心。要注意的是,三顏色可是月付5500的幼兒園,家長群體本來就是屬於中產,這本身也說明了移民的群體主要在哪。也許真的那句話:貧窮不能移,當然,貧窮也限制了一些人的想象力,不能去想深層次、核心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比如三顏色對於某些看來人也許就是打小孩而已的小事。又怎麼會想辦幼兒園是壟斷資源,權力尋租?

移民,是一個生活選擇,但在國內,更多是因為只能用腳投票!這並不是某些人所想的不愛國、甚至叛國賣國(沒權沒勢,哪來「國」可賣),很多移民就是想離開,所以只要能離開,好多國家都可以選擇,並非只是美國,不過美國不單是發達國家,並且還是移民國家。美國國內就是移民史,移民更容易溶入社會。這應該美國成為首選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