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苗說起,爲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辯護

這兩天比較火的新聞是關於疫苗的,想必大家比我知道的還早,我們自己或者親朋好友可能就打了這樣的疫苗,大家都很憤怒、失望,甚至感到絕望,朋友圈有人調侃說,「真難相信自己能夠活到現在」,相關人員簡直畜生不如,我們痛恨這樣的無良企業和沒有責任感的人,希望他們都得到應有的懲罰。

我們都知道,谷歌把「不作惡」當作公司的口號,當時覺得沒什麼啊,現在想想,谷歌是真的了不起,「不作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就像馬克思所說的,「當利潤達到 10% 的時候,他們將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 50% 的時候,他們將鋌而走險;當利潤達到 100% 的時候,他們敢於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 300% 的時候,他們敢於冒絞刑的危險」。

這一段時間的各種事件,會讓人很痛心,我看到有一句憤恨的話是「先滅狗,再抓人」,我實在是不能理解這事兒跟狗有什麼關係,可能是我理解有誤吧,沒明白他的意思。我沒有更多的建議給到大家,比如家長該做什麼,這個可以參考更專業的人士的回答,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今天讀了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是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被關在集中營的自傳,以及他的意義療法。本文不是重點講這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強烈推薦。

快結尾的時候看到一個小標題——為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辯護,突然覺得好喜歡這句話。

什麼是悲劇性的樂觀主義?書裡給的解釋是

悲劇的樂觀主義,它指的是即使身處「三重悲劇」當中仍然並一直保持樂觀的情緒。而所謂「三重悲劇」包括以下三種因素:(1)痛苦;(2)內疚;(3)死亡。

換句話說,即使身處灰暗之中,也應該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書中有這麼一個戰爭結束之後的故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有一回,我跟一個朋友穿過農田正朝集中營方向走,突然到了一塊長著綠油油莊稼的田地。我本能地想繞道走,但他拽著我的胳膊,徑直從地裡穿了過去。我嘀咕了幾句,大概是說不該踐踏青苗。他生氣了,惱怒地瞪了我一眼,吼道:“你甭說啦!他們奪走了我們多少東西?我老婆和孩子都被毒死了,更別說其他了,你卻不許我踩幾根莊稼!”

作者的觀點是,「誰也沒有權利為非作歹,哪怕別人曾經這樣對待你。」所以,我們再抨擊的時候,一定要警醒著自己,不要陷入作者這位朋友的這種怪圈,惡人的確需求得到懲治,但是自己不要成為惡人。

雖然我們身處的環境有很多缺陷,但是希望我們能當一個樂觀者,相信這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並且付出我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自己變成社會的缺陷。就像作者所說的

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任何給定的處境,面對災難而保持樂觀。人類總是有能力(1)將人生的苦難轉化成成就;(2)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3)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wx:志哥 (ID: zhige-me)

期待與你相遇,一同成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