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爲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保險,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在發達國家估計流行了幾百年。我們自建國之後,也慢慢引入了這個東西。通俗來說,買保險就是買一份保障,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在早年間,我們的保險從業通常只對國企開放。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的私企不一定可靠,如果保險崩盤事關重大。另一方面,我們那時候更多講計劃,要控制在集體的手中。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為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這幾年,保險行業逐漸向私人企業放開,甚至也向外資企業放開。不過,即使放開,要獲得一張拍照也十分的困難。包括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互聯網界的大佬都要擠破腦袋,想盡各種辦法硬擠入保險業。這是為何呢?我們通過30年前的保單,來認真看看,這其中的奧秘到底是什麼。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為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這是原來的封面,製作於上個世紀80年代。所謂的簡易人身保險,有些類似於如今的社保。這個險種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當年許多人怕退休之後,養老存在困難。每個月把工資的一小部分投進去,到了60歲就能夠一次性支取出來,聽起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買賣。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為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這個保單,投保於1988年的3月,期限是30年。說真的,不要說考慮資金的問題,就是堅持30年,也讓人感到敬畏和佩服。當時,許多技術都還不成熟,不少關鍵環節都還是靠人工手寫完成。這在今天,是無法想象的,因為手寫的,只要丟失了就無法找回,同時還容易被篡改。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為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認真看上面這些數字,它指的是期滿後能夠獲得的總收入。以1990年為例,一個50週歲的人,投入15年,到了2000年,到期之後,他可以一次性獲得246元。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為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上面描述的是保費,每個月人民幣2元。再回到那個30年的單子,每個月2元,1年便是24元,30年就是720元。最終獲得的是1940,從字面上盈利是1220元,回報率是169.4%。

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為何要硬擠入保險業?看30年前保單你就明白

我們再來看看,1988年,2元是個什麼概念。那個時候,國營廠工人的待遇大概在80元左右每個月,而大學裡教授們大約在150元左右。一年24元,大約是普通工人三分之一的工資。放到今天,國營廠工人工資,大約是6000左右,按如今的去轉換,等於當年他們每年投入是2000元。每年投2000月,到了30年後,卻獲得了1940元。說來有些荒謬,也就是,一個30年的生意,似乎虧損了之後的29年的投入。

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似乎就能發現為什麼諸如馬雲、馬化騰、劉強東這樣的大佬也如此看好這個行業了,因為只要精算師算得好,通貨膨脹跑得快,可能比互聯網上的其他領域都穩健且有利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