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一直低於男性,尤其是從南宋時期程朱理學得到發展,女性地位被壓制,“三從四德”成了那個時代女性的必備。男子可以在已有妻子的情況下納妾,如果正房亡故偏房則可以轉正,而一旦丈夫亡故,作為妻子的女性則會受到封建理學的束縛,守寡一生,直到老去。

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那些年,一個女子一旦丈夫早些亡故,不僅得不到到任何同情,還會背上剋夫的惡名。不僅如此,古代寡婦是不允許私自改嫁的,以後她的行徑還會被家族中長者、街坊鄰居監督,一旦被發現耐不住寂寞與其他男子有染,便會被官府甚至族中長輩動用刑罰。

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不過如果一個寡婦可以堅持守寡到老,當地縣衙就會上報朝廷,表彰其“德行”,朝廷會派人為其修建貞潔牌坊,在其上銘刻她一生記錄以及表彰之語。

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這在封建社會看似是一種光榮,甚至會讓守寡老人的子女以及族人覺得這是一種榮耀。然而這卻是一個女子拿自己一生的自由,一生的幸福換來的,這在那時候看起來是正常的,如今看來卻是悲哀而又不幸的。

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有書記載,明朝時期曾經有一年輕女子喪夫,自此以後再未邁出過家門,直到有一日鄰居家失火火勢蔓延,眼看眾人忙著逃跑,她卻只是將夫君遺子交予府中下人帶出,自己抱著女兒端坐堂前被烈火焚燒而死。這在當時竟然獲得了別人的肯定,他們看來這是女子貞潔不移追隨亡夫而去,還為其立了貞潔牌坊,這女子留下的更多的或許是封建理學的無奈,這或許也是她尋求解脫的方式。

古代女子喪夫,如何耐住寂寞堅持守寡,五旬老婦道出實情

大部分女人為了自己孩子都會選擇一直守寡,那麼她們又是如何耐得住寂寞的堅持下去的呢,明朝有一位守寡五十多歲的老人留下了真相,原來在她喪夫後便準備了百餘枚銅錢,夜間無聊時便置於地上,再一枚枚撿起,以此排解孤獨。而當她老去以後人們發現了這件事,便為其立碑明志,至此才留下這真實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