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低于男性,尤其是从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得到发展,女性地位被压制,“三从四德”成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必备。男子可以在已有妻子的情况下纳妾,如果正房亡故偏房则可以转正,而一旦丈夫亡故,作为妻子的女性则会受到封建理学的束缚,守寡一生,直到老去。

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那些年,一个女子一旦丈夫早些亡故,不仅得不到到任何同情,还会背上克夫的恶名。不仅如此,古代寡妇是不允许私自改嫁的,以后她的行径还会被家族中长者、街坊邻居监督,一旦被发现耐不住寂寞与其他男子有染,便会被官府甚至族中长辈动用刑罚。

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不过如果一个寡妇可以坚持守寡到老,当地县衙就会上报朝廷,表彰其“德行”,朝廷会派人为其修建贞洁牌坊,在其上铭刻她一生记录以及表彰之语。

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这在封建社会看似是一种光荣,甚至会让守寡老人的子女以及族人觉得这是一种荣耀。然而这却是一个女子拿自己一生的自由,一生的幸福换来的,这在那时候看起来是正常的,如今看来却是悲哀而又不幸的。

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有书记载,明朝时期曾经有一年轻女子丧夫,自此以后再未迈出过家门,直到有一日邻居家失火火势蔓延,眼看众人忙着逃跑,她却只是将夫君遗子交予府中下人带出,自己抱着女儿端坐堂前被烈火焚烧而死。这在当时竟然获得了别人的肯定,他们看来这是女子贞洁不移追随亡夫而去,还为其立了贞洁牌坊,这女子留下的更多的或许是封建理学的无奈,这或许也是她寻求解脱的方式。

古代女子丧夫,如何耐住寂寞坚持守寡,五旬老妇道出实情

大部分女人为了自己孩子都会选择一直守寡,那么她们又是如何耐得住寂寞的坚持下去的呢,明朝有一位守寡五十多岁的老人留下了真相,原来在她丧夫后便准备了百余枚铜钱,夜间无聊时便置于地上,再一枚枚捡起,以此排解孤独。而当她老去以后人们发现了这件事,便为其立碑明志,至此才留下这真实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