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剛剛,個稅二審敲定了,維持5000元不變,贍養老人支出納入專項附加扣除,由此前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項支出可以在稅前予以扣除,增至五項。以後的收入有大變化了。

個稅二審定了,維持5000元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贍養老人支出納入專項附加扣除

備受社會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27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二次審議,二審稿中未對起徵點修改,即每月5000元不變另外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了。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二審稿中的一個新變化是,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由此前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項支出可以在稅前予以扣除,增至五項。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有關方面提出,為了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實際情況,建議對於贍養老人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

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報告中指出,這次改革,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低檔稅率的級距等方式,減輕了廣大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大轉變,個人所得稅制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

關於個稅起徵點,記者發現,二審稿中未對起徵點進行修改,維持了一審稿中起徵點調至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不變。

個稅,別隻看起徵點,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

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迎來二審,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此次在之前的基礎上增加一項變化:

  •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 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 贍養老人的支出也予以稅前扣除。(新增加變化)



個稅5000元真正的影響?

個稅免徵額標準提高,個稅繳納將節省多少錢?

在個人所得稅稅率方面,我國實行七級超額累進稅率,不同的應納稅所得額區間對應不同的稅率,稅率最低檔為3%,最高檔為45%。稅率具體如下表所示: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如果個稅免徵標準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考慮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不變,則個人將少繳納個稅45元,即(5000-3500)*3%。對於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3500-5000元之間的人而言,受益將是最大的。

個稅免徵額標準提高,對不同地區的人員影響不同

根據公式:個人所得稅=(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免徵額)×稅率-速算扣除數=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所以,各地工資收入水平不同、五險一金的繳納標準不同,也會影響個稅改革後的稅後收入。

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地區的平均工資水平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同時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也明顯高於普通員工。所以對於個稅免徵額提高,對於收入較低地區和人員的邊際影響會更大,對於高收入群體而言,影響並不是很敏感。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表2 2017年不同地區不同崗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元/月)

同時,對於不同地區,五險一金的繳納也會有區別,通過比較同一工資水平,可以看出五險一金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影響。從比較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五險一金繳納比例差別較大,南京、合肥、成都地區在住房公積金繳納上保持一致。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表3 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成都的五險一金繳納比例

分別比較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成都六個地區工資水平10000元的情況下,個稅起徵點從3500調整到5000,因為上海地區在扣除五險一金後,應納稅所得額在起徵點調整後,恰好從稅率20%一檔變為稅率10%一檔,從而稅後收入提高的金額更多,而其他地區基本一致,稅後收入均提高了150元。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表4 起徵點調整後的稅後收入比較

很明顯,不久的將來,工薪族也將隨著個稅大改而收益。


2018年10月1日後如何算工資個稅

依據全國人大公佈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1.以身份證號碼為納稅人識別號民個人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2.工資薪金:單位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個人自行按綜合所得需要辦理年度彙算清繳;

3.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其中:專項扣除包括按規定和標準繳納的五險一金;

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

4.工資發放單位:工資扣減按規定和標準繳納的五險一金減除費用五千元,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如果個人向單位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單位在算“工資個稅”時每月要扣減

即每月工資的個稅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稅前收入-五險一金-5000-專項附加扣除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小陳稅務諮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給員工A每月發15000元,個人繳納保險1600元

(1)如員工A未提供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給單位,則每月繳納個稅計算過程:

應納所得額:15000-1600-5000=8400元

則每月繳納個稅=3000*3%+(8400-3000)*10%=630元

按照現行個稅的算法,每月繳納個人所得稅:(15000-1600-3500)*25%-1005=1470元

員工A去稅務機關需要辦理彙算清繳,提供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額及資料,有可能申請退稅(估計要請專業人士);也可能,員工A有其他勞務報酬性質等綜合所得要補稅。

(2)如員工A向提供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具體範圍暫沒確定)給單位,每月1200元(樂觀估計),則每月繳納個稅計算過程:

應納所得額:15000-1600-5000-1200=7200元

則每月繳納個稅=3000*3%+(7200-3000)*10%=510元

按照現行個稅的算法,每月繳納個人所得稅:(15000-1600-3500)*25%-1005=1470元

員工A去稅務機關需要辦理彙算清繳,因已經在每月提供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額及資料,有可能要補稅(估計要請專業人士)或退稅。

備註:上面的案例算法,是按照全國人大公佈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徵求意見稿)》稅率表計算。

6.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不扣減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支出,也不需要按年度彙算個稅。

7.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扣除,有一個大大的安排,可能繳稅完全不一樣,下次kavin老師來說說。

8.思路大致如上文所述,最後以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定稿為準。

附個稅5000元工資計算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個稅二審5000元扣除額不變!新增加一項養老支出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