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楊寶森是京劇後四大鬚生之一,開始的時候是學習餘派的,在繼承京劇餘叔巖餘派的老生演員裡,楊寶森的唱腔可以算是最有特色的一個。楊寶森不僅學到了餘派的精華,而且能根據自己嗓音的特色,有所發展和創造,形成了自己的流派一一楊派。

一、楊寶森的行腔特點

楊寶森的嗓子高音少低音多。他的行腔平易、樸實,但越聽越有味道。主要原因就在於他的唱腔是從人物的思想感情出發的。這正是我們常說的“聲由情出,情賴聲傳”。

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就拿《文昭關》和《捉放宿店》裡兩段(二黃慢板〕來做一個比較吧。這兩段唱的曲調結構基本上是一樣的,可是所表達的人物心情卻不一樣。楊寶森能夠在行腔裡表現出不同的感情和意境,所以聽起來就有不同的韻味。

《文昭關》裡的伍子胥,因為全家被楚平王殺害,急於要報這個不共戴天之仇。當時他的處境險惡,隨時有被捕的危險,心情是悲憤而焦急的。可伍子胥畢竟是一員武將,不是文弱書生,儘管悲憤焦慮,還是不失武將的豪邁氣概。

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楊寶森在這出戏的一段唱腔裡,比較恰當地體現了伍子胥這個人物的這種情緒。在咬字、噴口方面勁頭都比較大,行腔方面也比較爽朗。比如“一連七天我的眉不展”的“不展”兩個字、“俺伍員好一似喪家犬”的“家犬”兩個字,都唱得簡練、乾脆,悲憤之中有一種激昂的情緒。

《捉放宿店》裡的陳宮是個文人,唱腔要體現出溫文爾雅的風度。陳宮原先以為曹操是忠義之人,所以情願棄官出走,想和曹操共圖大事,但曹操無緣無故殺掉呂伯奢一家這件事,給了陳宮一個很大的刺激。

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楊寶森唱的這段比較細緻地刻畫了陳宮當時那種悔恨的心情,抒情的味道比較濃厚,他根據陳宮那種悔恨交加的消沉心情,常常運用“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的方法,使曲調有起伏、有變化,跌巖有致。

比如“悔不該心猿並意馬”一句,在唱出“心猿”的“猿”字以後,突然一頓,後面的腔就顯得曲折悠揚了。“並意馬”的“並”字使一個平易的小腔,後面的“意”字稍稍翻高,就顯得起伏很大,並且突出了人物的悔恨情緒。

通過這兩段的對比可以看出,楊寶森在曲調的抑揚頓挫上,安排得是很巧妙的。

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二、楊寶森的發音、咬字特點

楊寶森的嗓音條件並不好,他的中、低音好,高音不太夠用。這樣的嗓子容易帶噪音,聽起來覺得乾澀。可是,楊寶森善於運用鼻音來作為輔助,聽起來柔和、圓潤,避免了噪音。

另外楊寶森的共鳴運用得很好,能夠把許多閉著嘴唱的字唱得響,放得遠。比如《空城計》的一段“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的“請”字,“官封到武鄉候執掌帥印”的“印”字,不但圓潤、動聽,而且聲音送得很遠。

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楊寶森的咬字和餘叔巖一樣,能夠做到“顯而不露”。他咬字不很重,可是清楚明確、自然流暢。如果咬得很重、很死,就會使人感到矯揉造作了。《武家坡》裡的那段“一馬離了西涼界”,裡面有一些複音字。

楊寶森把這些複音字的“頭”、“腹”、“尾”三個部分唱得很清楚,又結合得渾然一體。比如,“一馬離了”的“了”字,聽起來既有“立、衣、奧”三個音,又不至於是割裂開來的,而是渾然一體的一個“了”字。

京劇楊派老生創始人楊寶森,他的唱腔特點有哪些?

楊寶森還能夠利用字音的變化,加強感情的表現。比如“不由人一陣陣淚灑胸懷”的“胸”字,他利用“虛烏翁”的切音,使了一個婉轉動聽的小腔,聽起來就有點傷感的味道。

由於楊寶森的音高受限,他的音色用來表現蒼涼、悲哀的感情很合適,這是他獨到的地方。不過楊寶森的身體很不好,49歲的時候就病逝了,未能給人們留下很多作品,也是一件頗為遺憾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