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的2017

我的2017

每年年終,我都寫篇文章祭奠逝去的一年。都記不得是第幾個年頭了,曬在QQ空間與公眾號也就這三、四年的事兒。

其實每次記錄過往的一年,翻開空間與朋友圈動態,往事才鮮活下來,而我不知道這細枝末葉的歲月片段還能沉澱多久,才能多記憶中褪去。

早年寫日記,擔心被人看,總是藏在某個隱秘的地方,後來連自己也找不到了。

少年時寫東西,是怕人看,現在寫東西,是怕人不看。

以前怕人看過後笑自己的幼稚,如今幼不幼稚已無關緊要。

生活是自己的,文字也是自己的,文字記下的生活更是自己的。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這裡,我也就在這裡。

很佩服那些堅持寫日記數十年而不綴的人,我最長僅堅持過500余天,後來日記寫成了週記,再後來週記成了月記,以至如今成了“年記”了。

不過年記,堅持下來也還不錯。瞧那羅胖都把他“時間的朋友”賣到二十年後了。而我的“年記”姑且只賣予自己。

2017翻過去了,回首這一年,可謂是“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致我的2017

這一年,從年初診斷患高血壓,服用三月不甚見效,到棄藥改食療、運動療依然無效後,最終向命運投降,開始“藥不能停”的生活。

這一年,又開始坐班。同樣的行政,不一樣的任務與職責。早已習慣螺絲釘的生活與命運,哪兒需要往哪兒擰是對我的最好詮釋。

這一年,是我自媒體之路的第二年,頭條與公眾號總計發文116篇,感受到碼字的不易,體會了太多的禁區,各種違規、各種刪文與下架讓我意冷心灰。收穫的是一群維權中專生友人們的認可,還有頭條號幾個月斷更卻依然漲粉的數字。

這一年,應朋友之邀,重啟高中輔導教學與高考衝刺。尷尬與艱辛的是同時教英語、歷史、政治三門,幸運的是收穫學生的廣泛好評。教高中生必須給學生乾貨,而大學似乎會吹牛的老師才受歡迎。

這一年,內人讀研,撇下我與孩子,方知肩頭重負。男人唯自立與自強方彰顯其厚度。

這一年,將南昌一小旁學區房變賣,本以為手頭可寬鬆些,未想單位集資房用錢、老家蓋房要錢、貴陽買房要錢,串到一起更顯捉襟見肘了。

這一年,年度好劇僅看了《白鹿原》。一年一劇,也耗我近三個月的八小時之外。留下太多素材與感悟,卻未及能形成一篇文字。

這一年,魔都求弈,開始領略高水平圍棋之授課方式。八月百靈杯零距離領略全國各地圍棋少年風采。

這一年,上海、六盤水、都勻、織金、荔波、鎮遠、丹寨、三都、銅仁、凱里都留下了我的足跡。韭菜坪、雲漫湖、毛尖小鎮、鎮遠古城、萬達小鎮、鄉愁貴州、上博、上海科技館等景點走入了我的記憶。

這一年,接了三門新課《中國法制史》、《中國秘書史》、《考古學概論》。上每一門課是記載著我的成長。尤其是考古學,有時為上好一節課,遍查史料、瘋狂閱讀,連夜製作PPT耗時達八小時以上。

這一年,有幸與兄弟學校交流(凱里學院、銅仁學院),走出小小的“井口”,原來世界辣麼大,人家是辣麼玩滴。

這一年,看了56本書,小說居多,詩歌次之。原來骨子裡文學細胞比史學細胞活躍。

這一年,為了完成工作量,也能三夜交三篇文稿,合計萬字。

這一年,5公里跑進30分,半馬就著一丟丟(18公里)。

......

2017年,人生的第三個本命年,就這麼劃上了句號。

凡此種種,已如滔滔之江水一去不復。

2017,已成歷史的輕煙,世事滄桑都該塵封在屬於它的寂靜的時光裡。

2018,朋友,有你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