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裡,少不了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湯!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一到7月,離真正的三伏天就不遠了。天氣一熱,花姐週末待在家裡,居然都沒什麼炒菜煮飯的興致。

每當這時候呢,我都會給自己煮上一大鍋銀耳羹。加點紅棗蓮子什麼的,吃起來又沒負擔又開胃。冰鎮一下,還很消暑呢。不想吃飯的時候,就愛喝它。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不過紅棗+蓮子+銀耳這樣的搭配,經常喝難免會覺得沒新意。

今天發揮一點小創意,把百香果、檸檬、油桃這些夏日的水果煮進銀耳裡,果香四溢、酸酸甜甜的味道讓人難以抗拒。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我敢打賭,奶茶咖啡都比不上這一碗有料又有味~

RECIPE

夏日果味銀耳羹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材料

通江銀耳 半盒 / 百香果 4個

油桃 2個 / 檸檬 半個

調料

冰糖 適量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 1. 銀耳泡發:銀耳冷水泡發1小時。

» 花吃姐姐用的通江銀耳泡發時間短,小朵的也不用另外再撕。如果買的是一大朵的普通銀耳,泡發時間增加至2小時。然後撕成小朵,摘去底部黃蒂。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 2. 準備配料:百香果取果肉,檸檬去皮切塊,油桃切片。

» 檸檬皮要去掉,不然久煮易發苦。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 3. 煮銀耳:煮一大鍋水,水開後放入銀耳改小火煮半小時。

» 燉煮時間跟所用銀耳有關,花吃姐姐這次用的通江銀耳燉煮易化於水,如果使用普通銀耳,增加時間至1小時。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 3. 加水果:這時銀耳湯已稍顯濃稠,加入油桃片和檸檬小火煮十分鐘。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 4. 燜:然後加入冰糖和百香果攪拌均勻,關火燜半小時。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 5. 完成:冷藏口感更佳,酸酸甜甜,充滿了果香味,特別適合夏天呢。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抿一口入口即化的銀耳,喉嚨都舒服起來了。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大家一定發現了,上面所用的通江銀耳和平時的有些不太一樣。外觀上不是一大朵,而是小朵的。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乾的時候帶點黃,泡發後卻顏色白淨,體態挺立飽滿。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找了一朵平時用的銀耳,泡發後的對比尤為明顯。像一大朵花苞,焉焉的泛著黃。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普通銀耳底部有大片黃蒂,而通江銀耳的只有底部小小一點黃蒂。為什麼同是銀耳,差別可以這麼大呢?到底誰才是好的銀耳?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在古代,銀耳作為一種珍貴食材,是宮廷享用的御膳珍饈。其價格高昂,到了近代,價值一度超越人參鹿茸。

但到了現代,銀耳變成了價格親民又日常的食材,往往幾十塊錢就能買上一大袋。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因為我們日常買到的銀耳,基本都是人工袋料培植出來的:

棉籽殼、石膏、硫磺鎂、尿素等混合裝入塑料袋,點進銀耳菌種,放置室內生長。人工控制溫溼度,噴藥防蟲,這樣的銀耳生長很快。不出一個月,就有大朵大朵爭相長出。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這種行話叫“塑料袋銀耳”,佔據了市場的90%,節約成本又方便快捷,價格自然便宜了,但是營養和口感都大打折扣,而大多數消費者對此都是不知情的。

好在還有那10%的人,依舊堅持著做原生態的健康銀耳。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銀耳發源於四川通江縣陳河鄉的九灣十八包。北緯30度,綿延千里的大巴山脈群峰闢立,山谷險峻,雲山霧繞之中江水崩騰而豪邁。

天生雲,雲生霧,霧生露,露生耳。依託這得天獨厚的地形與氣候,孕育出了通江銀耳。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黎濤,就成長於這片大山之中。從小奔跑于山林之間,伴著農田長大。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奶奶每天早上會煮一鍋軟糯的銀耳湯。不用勺子,“咕嚕”一口就滑到嘴巴。那種沁甜,勝過所有奶茶飲料。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長大後,去了上海打拼。當他看到繁華的大城市裡車水馬龍,卻很難找到一碗好的銀耳湯,不免有些感慨。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市面上的銀耳質量千差萬別,參差不齊,大部分都是銀耳用塑料袋栽培。

他想,他應該回到家鄉,讓原生態的通江銀耳走出去,讓更多人品嚐到銀耳該有的味道。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中間的才是真正的通江銀耳

他與朋友一起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種植加工通江銀耳。誓要讓每一朵銀耳都來自真實的通江陳河,來自大巴山的粗皮青槓樹。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種出好的銀耳,週期很長,也非常艱辛。

種植過程

1. 砍山

每年的冬至過後,遵循古制“座七砍八”,生長滿七年的青槓樹,第八年砍來做耳棒。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青槓樹林

2. 截段

砍下的樹都有上百斤一根,需要截為一米左右一段,方便日後翻棒,接地氣。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3. 架曬

自然脫水, 用生石灰漿刷截面,對雜菌有滅殺作用 ,架曬需要50天左右。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4. 鑿孔

在耳棒上45°鑿孔斷開木纖維,利於菌絲迅速深入木纖維。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5. 接種

鑿孔後要迅速接種,陰雨天不行,時間稍長也不行。銀耳菌需要銀耳菌絲和香灰菌絲按一定比例拌和。才能更好的吸收青槓樹的營養。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6. 發菌

為了銀耳菌絲和木質纖維更好的結合還需要發菌。將無害農膜覆蓋,以保證合理的溫溼度,發菌期一般在50天左右,耳棒就可以入堂了。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7. 入堂、排堂

用竹樁或者木樁固定橫杆,再將耳棒以交叉形式人字形排堂,也可以井字型排堂,留足採耳的通道。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8. 噴水、出耳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9. 採耳、管理

銀耳從冒出到成熟需要15天左右時間,第一茬銀耳在15天后採,9天可以採一次,滾動輪流採,採耳的同時,要進行翻棒,要讓耳棒兩頭接地氣。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10. 洗淘、修剪

採摘後的銀耳要儘快洗淘,可以去除大部分木屑沉渣。然後修剪耳腳,以朵型不散為準。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11. 烘乾

修剪完的銀耳,烘乾水分。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12. 精選、包裝

烘乾後的銀耳集中裝袋密封送倉庫,保證銀耳不會氧化變色,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內儲存。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經過這樣漫長錘鍊的銀耳才稱得上是通江銀耳。

通江銀耳燉煮時易溶於水,燉出的羹湯呈半透明狀,黏糯得像蜂蜜一樣。

入口滑爽細膩,嚼之若有若無,回味甘甜,口舌生津。以勺盛而滴之,如膠似膝,成絲成線。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銀耳生長的過程就好像一個小生靈,它的生命根植進木頭之中。吸取空氣和樹木中的養分,有光也不好有雨也不好。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路程和內心盛開的花。 而他的,正是這樣一朵,皎淨如蓮,含在口中暖在心間的銀耳花。

用四季勞作,讓銀耳花永恆綻放。

三伏天里,少不了这碗好喝又消暑的甜汤!

如果想更加了解通江銀耳

掃描二維碼,進群備註:銀耳

品味顛覆舌尖滋味的銀耳

黎濤將於2018年7月10日20:00

在生活風格型消費投資平臺

【開始吧】

發起「鼎食之道 通江銀耳眾籌項目

點擊閱讀全文,就是對他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