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017年中國移動業績報告中,首次將通信服務收入按照業務屬性分類為“管道類” 收入和“非管道類”收入,這種分類的明確在後4G時代意味著什麼?

管道類收入,按客戶屬性分類為個人移動市場收入、家庭市場收入、政企市場收入 ;“非管道類”收入為新業務市場收入,以此構成“四輪驅動”。

中國移動在大連接戰略中,希望四輪驅動的每個輪子轉得夠快更好。而四輪驅動中,業務側重點會根據各階段中國移動的市場能力和新增市場的發展潛力而不同,但謀求整體的齊頭並進。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017年業績主要呈現以下特徵:

一、整體業績

1.從通信服務增量收入結構看,2017年家庭市場和政企市場收入貢獻加大(注意上表同比變化一欄)。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從歷年數據業務收入佔比變化看,2017年,無線上網業務收入佔通信服務收入比年度首次超過一半。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通信服務收入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是在2015年,中國移動數據業務收入首次超過語音業務。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因此,無線上網流量單價的調整將主要影響中國移動的長遠發展,符合合理趨勢的薄利多銷,才能通過自身可持續發展助推數字經濟的發展。

3.2017年,中國移動全年營運收入達到人民幣 7,405 億元,較上年上升 4.5%。之前的2015年、2016年分別上升2.6%、6%。

通信服務收入增幅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達到 7.2%,為近 6 年新高。前幾年增幅見下圖: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通信服務收入增幅

4.2017年,總連接規模達到 12.29 億,其中,移動連接 8.87 億,有線寬帶連接 1.13 億,物聯網智能連接 2.29 億。

2018年,總連接規模突破 14 億,2020年總連接規模超過17.5億。

5.2015、2016、2017這三年:

2015年淨利潤為1085億元,減少0.6%;

2016年淨利潤為1087億元,增長0.2%;

2017年淨利潤1,143 億元,增長 5.1%;

淨利潤率分別為16.2%、15.3%、15.4%;

EBITDA率分別為:35.9%、36.2%、36.5%。

下面從4G、M-IoT、家寬、政企、新業務和5G等幾個方面簡要分析2017年、2018年的各項指標:

二、網絡建設:

1.2014年~2017年,4G基站數分別達到72萬、110萬、151萬、187萬個;

原本,2017年計劃4G基站新增26萬個至177萬個,但實質增長至187萬個

,覆蓋全國99%人口。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4G網絡投資雖然逐年下滑,但依然是中國移動2018年的重點之一。

2018年4G網絡投資計劃投資585億元。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014年~2017年,4G網絡投資分別為806億、791億、2016年預計757億,實質投入830億;2017年預計是742億元,實質為657億元。

3.2017年,傳輸能力不斷加強,骨幹網帶寬增長52%,自建海外POP點新增73個;

內容分發網絡(CDN)覆蓋全國340個城市;

4.在營運支出中,2016年、2017年鐵塔服務費用分別為281億元、369億元;

2017年新增租賃16萬座鐵塔,進一步完善網絡覆蓋;

根據新的定價方案測算,2018年鐵塔服務費預計約400億元;

2018年嚴控新增租賃鐵塔規模,預計新增租賃約8萬座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5.2017年,IT系統雲化比例提升,支撐能力增強;

三、後4G時代:

1.2017年,4G 客戶計劃淨增1億戶,實質淨增 1.14 億戶,總數達到 6.50 億;

2018年,4G客戶淨增5,000萬戶;

目前,VoLTE用戶在4G的佔比為30.9%,VoLTE 客戶總數達 2 億;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在2015年~2017年三年中:

4G 滲透率分別達到38%、63%、 73%;

DOU分別為339MB、697MB和1399MB;

其中,4G DOU分別為748MB、1GB、1.76GB;

移動ARPU值分別為56.3元、57.5元、57.7元,穩中有升

其中,4G ARPU分別為85元、74.4元、66.4元。

3.手機上網流量單價是否仍然存在彈性空間?

從2015~2017這三年看,中國移動手機上網資費分別下降了43%、36%、43%;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手機上網流量增加127.7%,收入增加了44.9%;2017年,手機上網流量增加了121.3%,但手機上網流量收入僅增加27%。

2017年,中國移動手機上網流量與收入的量收剪刀差持續擴大。

僅從數據看,用戶對於流量資費下降所帶來的獲得感趨向鈍化,手機上網流量成本下降是長期趨勢,但短期內不宜過度透支長期發展;

2018年7月,流量漫遊費的取消,移動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將致使2018年移動ARPU值呈現下滑趨勢。

4.中國移動需要轉變經營模式,迎接"變革期"。

在變革期中,流量+內容這一模式的過渡與發展,是否存在足夠的時間窗口期?不過好在,這三年中國移動用戶月離網率逐步下降,2017年降至2.06%。

不僅僅需要流量+內容,取消漫遊資費是否真的有利於流量使用的激發?這個問題只能等待2019年的今天才能知曉。

5.終端補貼:2016年為101億元,同比下降9%;2017年為97億元;

四、M-IoT

1.中國移動NB-IoT開通346個城市,實現端到端規模商用;2018年,NB-IoT連續覆蓋擴至全國縣市城區。因此,NB-IoT的全國連續覆蓋將為未來mMTC商用儲備網絡資源,但不僅僅於此。

2.2017年,物聯網智能連接 2.29 億,2018年,物聯網智能連接數淨增1.2億,與2017年淨增持平。

3.雖然,物聯網ARPU 為3元左右,是“比較低”的ARPU,但這一數據難以衡量物聯網的潛在價值。

物聯網連接數量的增長除帶動短信、流量增長,同時伴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提升各行業應用的價值;

五、5G(2018~2020年)

1.保持5G的領先優勢,對於中國移動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2017年,中國移動牽頭完成5G網絡架構標準制定,相關5G專利達500多項,成為ITU、3GPP中負責5G項目最多的公司之一;

2.中國移動重視5G投入和產出,重視商業模式的成熟問題。

2019年下半年,5G標準走向成熟,希望2019年5G試商用,2020年正式推出5G服務,力爭實現5G商用規模和下一代網絡轉型均走在全球運營商前列,同時推進國內經濟信息化的進程;

3.2018年,開展5G規模試驗與應用示範。

2018年,在17個城市開展5G規模試驗,其中,5個城市網絡側試驗,12個城市進行5G應用試驗;

4.在2018年的1661億資本開支中,包含5G網絡規模試驗和應用示範的投入;

5.中國移動重點關注5G在終端、芯片和應用模式,正在加大投入研究,即將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

此前,5G聯合創新中心建設了12個5G開放實驗室,120多家企業參與,包括60多家縱向垂直行業的企業,聚焦基礎通信、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雲端機器人、虛擬/增強現實等領域。

6.由於中國移動在每平方公里的光纖節點達到了9個,能夠快速的進入家庭和企業市場,沒有必要用5G非標版本做固定寬帶接入,同時,中國移動5G將應用在個人市場和垂直行業的發展;

7.5G網絡向高速率、智能化演進,促進用戶形成新消費模式。中國移動以5G為契機,加快推進以NFV/SDN為核心的下一代網絡轉型;

8.我國在5G Sub6GHz方面劃分了3.5和4.9GHz兩段頻率,其中,3.5G產業鏈是最成熟的。

中國移動正在與監管部門溝通,力爭獲得有利於中國移動當前和長遠發展的5G頻率。

六、固網、寬帶及家庭市場

1. 2015~2017年,

有線寬帶用戶數:5503萬戶、7762萬戶、1.13億戶;

有線寬帶收入:183.39億元、256.18億元、397.31億元;

有線寬帶收入在通信服務收入的佔比:3.1%、4.1%、5.9%;

有線寬帶ARPU:31.9元、32.1元、35.1元;

2.2015~2017年,有線寬帶投資分別為:112億元(家寬+集客專線)、225億元、184億元(家寬接入),2018年預計家寬投入74億元,比2017年縮減了60%的投入。(由於涉及數據統計口徑不同,及成文時間問題,看官們可翻閱中移財報獲得更詳細的信息)

3.家庭市場是四輪驅動的重要增長極。2017年全年淨增家庭寬帶客戶 3,495 萬,佔新增市場的 75.6%,客戶總數突破 1.09 億。

4.2017年,家庭市場收入352.11億元,增長56.6%,佔通信服務收入比為5.3%;2018年,提升家庭寬帶綜 ARPU,提高家庭數字化服務收入。

5.目前,中國移動正在積極構建家庭生態,詳見139計劃;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6.2016/2017年:

家庭寬帶用戶分別為:7446萬戶、1.094億戶;

市場份額:30%、37%;

家寬綜合ARPU:28.3元、33.3元,2017年較上年增長 17.5%;

家庭市場收入:225億元、352億元,增長56.6%;

8.2018年,家庭寬帶客戶淨增2,100萬戶,大力拓展低滲透率區域

9.2017年,光纖接入用戶佔比超98%;2018年建設“百兆能力、千兆引領”全光寬帶網絡;

10.從網絡開支及增長目標看,可以判斷,中國移動並不打算在固網寬帶市場成為龍頭企業,提升家寬品質更重要。

七、政企

1.2017年,政企市場收入676.28億元,同比增長32.1%,在通信服務收入佔比10.1%。

其中,集團無線上網流量收入160.43億元,增長63.2%;集團語音短彩信277.87億元,專線、IDC收入196.14億元。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2.2017年,政企客戶總數達到 602 萬,集團通信及信息化收入市場份額超 36%,年收入超億元的行業應用達到 9 項,客戶規模和收入份額實現雙提升。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3.2017年,政企市場聚焦工業、農業、教育、政務、金融、交通、醫療等重點行業,加大重點業務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推廣力度,不斷完善產品研發體系,擴大產品規模。

4.2018年,增強ICT集成和政企產品能力,提升政企市場的收入貢獻度;推進智慧政企工 程,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佈局垂直領域,以信息通信技術賦能實體經濟。

5.2018年,預計集團通信及信息化收入份額達40%。

八、新業務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1.在咪咕業務中,和視頻的收入增幅達到 67.2%,和閱讀收入增長10.3%。

2.手機支付業務「和包」交易額超過 2.1 萬億元。和教育年收入超40億元。

3.家庭數字化產品魔百和客戶2016年超過2280萬戶、2017年增長3445萬戶,總數達到5,725 萬戶,收入增長179.3%;

九、社會責任

1.2016年應急保障4476次,投入保障人員20.1萬人次;創新應用無人機高空基站支持應急救援;

2.2017年累計完成3.5萬個行政村的寬帶覆蓋;

3.滿足貧困地區群眾的通信服務需求,精準扶貧信息系統現已覆蓋664萬 貧困群眾;

4.實施綠色行動計劃,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40%;

5.累計培訓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校長 10.4萬 餘人,累計免費救治4498 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

中國移動2018年5G、M-IoT、家寬、政企和新業務規劃面面觀

十、comobs相關觀點:

  1. 非管道類業務屬性收入的提出與明確,儘管看上去是新瓶裝舊酒,但表明中國移動探索流量+內容、流量+服務,面向數字化服務發展的趨勢洞察;

  2. 報告指出,互聯網巨頭向基礎設施層面滲透,對運營商網絡替代威脅加劇。顯然,電信運營商不能僅定位於管道,中國移動2018年研究旗下子公司引進混改機制的可能性,因此,應該尋找適合自身長遠發展的戰略合作伙伴協同互補;

  3. 中國移動希望2018年EBITDA和淨利潤超過2017年,由於市場格局的競爭加劇,中國移動面臨政策不確定因素也將隨之增多;

  4. 從全行業發展角度看,2017年中國移動4G DOU 1.76GB還是偏低,3GB才是現階段4G用戶DOU的正常水準,說明用戶手機上網的行為仍然存在激發的空間,有賴於通過數字視頻、數字音樂驅動發展,同時,定向流量、免流業務需要滿足用戶社交的剛性需求。

  5. 三年來,中國移動自由現金流分別為:395.12億元、664.1億元、679.81億元,2017年現金及銀行存款達4072億元,應對2019年開啟的5G組網,以及拉動5G終端產業發展,當前資金儲備並不算充裕;

  6. 2017年,2G資產減值104.5億元,這一信息的披露究竟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