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在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藍圖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在“9+2”城市群中,不同城市的優勢、定位、轉型和融合。

戴德梁行特別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篇,解讀灣區內重點城市的產業情況與未來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作為廣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廣州延續兩千多年的文化張力、核心交通樞紐地位以及紮實的產業基礎,是一直以來驅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動能。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逐步完善,廣州在其中充當的角色也愈發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風之下,廣州將藉助產業基礎優勢及人才科研資源優勢兩大核心,加速產業升級,打造灣區發展的

“智慧引擎”

灣區“最強大腦”擔當

廣州擁有大灣區內最為豐富的科研與人才資源,並在省內佔據絕對領先位置:共有各類高等院校83所,數量名列全國第三。截至2017年,廣州共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81人、“萬人計劃”專家95人;在穗工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6人、兩院院士50人。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粵港澳大灣區9城普通高等學校數量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廣州科研教育資源情況

在城市驅動力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知識與技術的流動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強動能。得天獨厚的產業信息和教育與科研資源,以及周邊廣闊的珠三角城市腹地空間資源,都為廣州製造業的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重要基礎。

據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統計,過去三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爆炸式增長,2017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51家,增量僅次於北京;至2017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8690家,其中電子信息類的企業佔到3699家,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啟了加速發展的步伐。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增量(2015-2017)

產業基礎“堅不可摧”

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製造中心,廣州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製造業產業體系,擁有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的35個,成為華南地區製造業和服務業最發達、門類最齊全的城市。

其中三大支柱產業,即汽車製造、電子產品製造和石油化工製造作為廣州經濟發展的基石,2018年二季度末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6.0%。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出,將成為產業騰飛發展的原動力,助力產業集群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與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相比,廣州現階段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入相對有限,同時,儘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資源豐富,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仍然較低。利用產業基礎優勢及人才資源打造高附加值產業鏈的產業升級將成為廣州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拐點。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重構產業升級新動能

在每一次城市發展拐點的關鍵時刻,廣州都能夠做出順應潮流的戰略抉擇,這是廣州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2017年,廣州被國務院批覆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中唯一的一線城市。

在此背景下,廣州進一步提出了產業升級的重點,即大力發展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力爭到2022年,全市IAB產業規模超一萬億元,並在財政、人才、用地等多個維度提出專項支持計劃,積極助力產業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產業升級重點:IAB+NEW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未來,廣州將依託灣區的核心樞紐城市地理位置,打造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得益於此,灣區內各城市間的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將得以充分流通,而廣州將憑藉紮實的製造業基礎、優質的人才資源、具有吸引力的產業發展政策等優勢,驅動灣區科技創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 / 區位優勢 打造最強大腦

▲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城市圈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框架下,廣州的C位擔當名副其實,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廣佛肇城市群將開啟產業轉型的光速時代。佛山及肇慶將承接廣州的產業轉型,助力廣州加速產業升級;

• 依託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廣州將加快建設四大核心創新平臺(國際創新城、中新知識城、科學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實現與深圳、香港之間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的互通,發揮深圳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的優勢,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

• 作為中國三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華南地區的交通核心,廣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結構頂端和中部,成為連接灣區與內地的核心節點,吸引更多科創成果在灣區落地生根、實現轉化,同時將灣區經濟效益輻射至內陸

劉小華

華中區董事總經理

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變革、創新驅動發展等宏觀背景下,廣州‘華南門戶’的區位和輻射力、作為省會城市的富集資源以及作為一線城市的發達經濟和產業、科研基礎等多重優勢正得到逐步釋放,‘雲山珠水’的城市骨架也正在被注入新的內涵,其未來必將成為灣區版圖上發光發亮的‘一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