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古代祭祖

最近,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大談中國要鼓勵生育,其中有這樣兩個觀點:

其一,中華民族幾千年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我們逐步形成了一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文化。

其二,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過去如果一個家族裡邊,作為一個男性,沒有孩子,是進不了祠堂的,所以他必須過繼也要過繼一個孩子過來。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古意

胡教授這兩句話,足見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是多麼膚淺,學識已是捉襟見肘。

什麼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胡教授認為,這話的意思:沒有後代,就是三種不孝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

這種解釋,明顯是望文生義。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孝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出《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這裡“三”,不是確指,而指“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 “三”指的是“多”。也就是說,“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孟子

到底有多少種?孟子認為有五種,《孟子·離婁章句下》:“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舜妻劇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談舜時提到的。舜是“孝子”,但後母待其惡劣,舜只好離家。在外出時堯要把女兒嫁給舜,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這是違反孝道的。結婚肯定會有生育發生,所以《孟子·離婁上》中便有後一句:“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結婚明明可以有後代,“為無後也”絕對就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胡教授可能沒有讀過《孟子》,或者不懂其中的意思。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舜妻劇照

“後”,相對於“前”。舜此前未告訴父母而娶妻,這已是不孝。沒有盡後代的責任,所以這事性質嚴重。怎麼理解,都跟不生育兒子沒有關係。胡教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古人強調的是孝行,屬於主觀的範疇。至於能不能生兒子,可能存在客觀原因。如果患有“不育”問題,顯然與孝行就沒有關係,傳統文化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古意

“作為一個男性,沒有孩子,是進不了祠堂”,胡教授也是信口開河。

古代各家族,男丁如果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沒有違反宗族族規,都是可以進祠堂。胡教授說的“要過繼一個孩子”,指的是古代立嗣繼承,這方面的理解胡教授同樣錯了。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古意

“立嗣繼承”,最早始於周代,目的是保證貴族身份的繼承,民間平民中並不存在。貴族世襲制度瓦解後,立嗣制度開始大眾化。而民間立嗣,目的是解決財產繼承與宗祧繼續問題。即至少是兩個目的,而不是一個目的。

立嗣繼承,一般在同姓中進行。因為涉及財產繼承問題,現實生活中往往不能令人接受。比方說一個寡婦,按立嗣繼承原則,應該在夫家侄子中選擇一人,而這樣的人與寡婦缺少親情。所以,很多寡婦都希望選擇一個孃家的侄子來繼承。這種做法,同樣為官方所允許。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古意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寡婦孃家的侄子需要改姓。這一改,這個男人真的就不能進祠堂了。

胡教授說:“作為一個男性,沒有孩子,是進不了祠堂的。”民間事實,正好與胡教授說的相反。

教授一開口,便知有沒有!“專家”對中國傳統文化是多麼陌生!

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