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古代祭祖

最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大谈中国要鼓励生育,其中有这样两个观点:

其一,中华民族几千年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文化。

其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过去如果一个家族里边,作为一个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所以他必须过继也要过继一个孩子过来。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古意

胡教授这两句话,足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多么肤浅,学识已是捉襟见肘。

什么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胡教授认为,这话的意思:没有后代,就是三种不孝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

这种解释,明显是望文生义。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孝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语出《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三”,不是确指,而指“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三”指的是“多”。也就是说,“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孟子

到底有多少种?孟子认为有五种,《孟子·离娄章句下》:“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舜妻剧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谈舜时提到的。舜是“孝子”,但后母待其恶劣,舜只好离家。在外出时尧要把女儿嫁给舜,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这是违反孝道的。结婚肯定会有生育发生,所以《孟子·离娄上》中便有后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结婚明明可以有后代,“为无后也”绝对就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胡教授可能没有读过《孟子》,或者不懂其中的意思。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舜妻剧照

“后”,相对于“前”。舜此前未告诉父母而娶妻,这已是不孝。没有尽后代的责任,所以这事性质严重。怎么理解,都跟不生育儿子没有关系。胡教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古人强调的是孝行,属于主观的范畴。至于能不能生儿子,可能存在客观原因。如果患有“不育”问题,显然与孝行就没有关系,传统文化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古意

“作为一个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胡教授也是信口开河。

古代各家族,男丁如果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没有违反宗族族规,都是可以进祠堂。胡教授说的“要过继一个孩子”,指的是古代立嗣继承,这方面的理解胡教授同样错了。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古意

“立嗣继承”,最早始于周代,目的是保证贵族身份的继承,民间平民中并不存在。贵族世袭制度瓦解后,立嗣制度开始大众化。而民间立嗣,目的是解决财产继承与宗祧继续问题。即至少是两个目的,而不是一个目的。

立嗣继承,一般在同姓中进行。因为涉及财产继承问题,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令人接受。比方说一个寡妇,按立嗣继承原则,应该在夫家侄子中选择一人,而这样的人与寡妇缺少亲情。所以,很多寡妇都希望选择一个娘家的侄子来继承。这种做法,同样为官方所允许。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古意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寡妇娘家的侄子需要改姓。这一改,这个男人真的就不能进祠堂了。

胡教授说:“作为一个男性,没有孩子,是进不了祠堂的。”民间事实,正好与胡教授说的相反。

教授一开口,便知有没有!“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多么陌生!

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