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古代擊鼓說唱俑

有一樁事,安徽與湖北兩省爭論了幾十年,但最終雙方始終都沒爭出一個各自滿意的結果。

這樁事,就是“黃梅戲”的起源問題。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黃梅戲資料

黃梅戲是一種地方戲,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在中國諸多的地方戲中,黃梅戲顯然已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地方戲。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黃梅戲演員馬蘭

2006年,黃梅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這一“非遺”,又被界定為安徽、湖北兩地共有,這在眾多“非遺”之中也是不多見的。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戲曲演員化妝扮戲

黃梅戲的起源,通常被表述為起源於湖北黃梅縣,清乾隆、道光年間傳入安徽安慶地區,在安慶地區發展為獨立劇種。這種觀點,被當代學界所採信,並被收入諸多權威性著作。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黃梅戲藝術家韓再芬

這種“權威”觀點,其實存有很大的誤區。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曰:“夫黃、舒之間,天下奇山水也。” “黃州”即湖北黃岡,“舒州”媽安徽安慶,姚鼐對地方文化的考察,“文化圈”被劃到秦置“九江郡”。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嚴鳳英、王少舫電影版《天仙配》

黃梅戲起源認識的最大誤區,就是失去了姚鼐這樣學術大家的開闊視野。早期行政區劃的設置突出便利性原則,區域內的文化圈與社交圈具有同一性。至少至明清時期,安慶的社交圈仍多見今江西、湖北,而不限於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南直隸”或“江南省”,這在當時的文人交遊軌跡及相關著述中見有清晰的顯示。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嚴鳳英

“文化圈”的同一性,決定了安徽、湖北、江西交界地區文化的同質與同源,包括其中的民間文化與民間藝術。就黃梅戲早期的採茶戲而言,在安徽、湖北、江西廣泛存在,甚至涉及中國更為廣大的其他地區,並不為某一地方獨有,源、流更是難以釐清。藝術皆起源於生活,不同藝術形式總是個性與共性並存,視採茶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的觀點,本身就難以立論並經得起推敲。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鳳陽花鼓

化募(討乞)、花鼓、採茶等民間小調,有時也被稱作“小戲”,但這種劇情簡單的小戲,與嚴格意義上的戲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戲曲的形成,前提是有職業性質藝術家的介入,高素質文人的加入促進元雜劇的興起,這些皆為戲劇史所反覆證明,觀之世界戲劇史也一無例外,以黃梅與安慶的不對等,即可排除黃梅在黃梅戲形成中的意義。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崑曲

“南直隸”與“江南省”這類“新”區劃,對安慶文化圈的影響其實又是巨大的。安慶地區戲劇的傳承與發展,同樣經歷了這種“楚文化圈”到“吳文化圈”的轉變。瀏覽諸多黃梅戲起源的議論,似乎普遍忽略了這種影響,尤其是對明清時期安慶戲曲盛況知之甚少。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戲曲演員化妝扮戲

就現有的史料文獻來看,“黃梅戲”首見於民國九年(1920)《宿松縣志》(今安慶市宿松縣)。地方戲曲被命名為“黃梅戲”,具體一定的偶然性與複雜成因,並不能證明黃梅戲的源、流關係。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黃梅戲資料

安慶是一個文化昌盛的地區,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包袱沉重的地區,傳統主流文化影響深重。傳統文化觀,文學大宗為詩,其次為文,戲不入流。受傳統主流文化意識影響,戲曲在安慶一度處於被禁止狀態,包括官方與民間,這在官方文告及民間族規中均有明確記載。將地方戲命名為“黃梅戲”,是地方主流文化對民間藝術排斥的反映。而在當代,這種價值觀又被完全顛覆。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戲曲演員化妝扮戲

安慶市根親文化研究會調查顯示:清乾隆時期,安慶遷陝移民後裔群體中,完整、全面地保存了孕育黃梅戲誕生的安慶民歌小調,即流行於陝南地區的“蠻子腔”。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舊戲本

作為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的當代黃梅戲,實際上成熟於新中國建立之後,是安慶老一輩藝人努力的結果。建國前後的黃梅戲,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當代黃梅戲的源頭,只能追溯到當時既有的安慶民歌小調,而無需更遠。事實上這種“跳躍式”的溯源,既不符合藝術傳承規律,也沒有太強的可信度。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戲曲演員化妝扮戲

民國九年黃梅戲命名後,這一安慶地方劇名幾乎又被改寫。1926年北伐軍進入安徽,安徽省城安慶文化界人士,動議將流行於地方的戲曲定名為“皖劇”。“皖”,本指安慶,現為安徽的簡稱。如果這一動議順利實施,現在只會存有“皖劇”,而會不再有所謂的“黃梅戲”。黃梅戲的起源,很可能“跳躍式”地溯源某一“南戲”,並且更符合安慶地區的“戲劇史”,根本就不會再出現湖北、安徽之爭。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皖劇團”徽章

民國時期的安慶“皖劇團”,已經處於實質性的籌辦中。近年安慶城中出土有當時的“皖劇團”證章,但未見更為詳細的“皖劇”文獻史料。安慶“皖劇團”及“皖劇”,因抗戰爆發而胎死腹中。可惜,這方面的文獻史料並不祥實。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戲曲演員化妝扮戲

由此可以看出,安徽、湖北的黃梅戲之爭,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日本。如果沒有日軍侵華事件的發生,安慶地方戲只會有“皖劇”,“皖劇”的源頭指向,只會是既有的安慶民間地方小調,不會再有湖北黃梅縣之說了。至少可以肯定,黃梅戲起源之爭完全是或然的,根本就不是必然的。

安徽、湖北兩省幾十年沒爭出結果,這事是被日本人坑了!

傳統戲曲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