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血玉劫

清朝順治時期,江南有一姓王的大戶人家;其祖父曾在清太宗皇太極手下做官,因其祖父打仗英勇;立過不少的戰功,得到清太宗皇太極不少的賞賜,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而其中就有一塊古玉。

據說,這塊玉已有幾百年歷史,第一位主人是一位奇人,在山中歷練之時于山澗中看到此玉,奇人拿起此玉後細細的觀察了半個時辰後,言道:玉養人,人養玉,玉之本性伴人存;,白玉血玉由心定,。就將此玉一直佩戴在身上。後來這位異人遇到一位有緣人,就將這塊玉跟給他人。這塊玉佩換了十幾個主人,如今王家族長的大公子王長安就佩戴著此玉。

民間故事,血玉劫

王長安自幼在江南長大,好遊山玩水,好吟詩作賦。但王長安畢竟出於官宦之家,卻有一些瞧不起寒門學子。

科舉之期即將來臨,王長安帶領一個書童,一個丫鬟進京趕考,白天走大道,晚上住驛站,如此過了半個月,再走兩三日就要到京城了;王長安早已經忍受不了旅途的勞累;就急忙趕路,卻不料走過驛站二十公里後就下起了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有一間破廟,三人只好趕往廟裡避雨。

廟裡早已經來了幾個人,看打扮像讀書人,有一位眉清目秀的,特別秀氣。王長安三人說明來意,就在寺廟角落裡坐下來。雙方簡單的聊了聊,自報家門。王長安聽到對方是尋常子弟時,便沒有了交談的熱情。不過那個長的眉清目秀之人白沐卻緊緊地盯著王長安身上的玉佩,神情有一些不自然。

民間故事,血玉劫

第二天,王長安就讓書童趕著馬車向京城出發。

到了京城後,王長安來到京城的府邸,早已有管家在那等著。沐浴後,王長安準備了一些“水果”拜訪父親的京城好友禮部尚書韓大人。進了韓府後,王長安待了一個時辰,就回到府邸,找到書架裡找到治國之類的書籍抄寫起來。

科舉那一天,王長安自信滿滿的進入考場,卻路遇到白沐,看了一眼就走了。

科舉很快就結束了,眾多書生在京城停留準備放榜的那一天。王長安在考試結束後就約了幾位官家子弟喝酒。

然而,放榜的那一天,許多人卻沒有看到狀元和榜眼的名字;只見一位太監道:傳皇上口諭,宣王長安,白沐進宮面聖。王長安聽到後,不知緣由,但是聖旨不可違,就跟著太監進宮面聖。但白沐卻帶著喜色,跟著太監向皇宮走去。

民間故事,血玉劫

原來,二人答案各有千秋,都能獲得狀元,但在順治和大臣心中無法分個高下,就想讓兩人在大殿上述說自己的答案,再來定奪狀元和探花之位。

二人見到順治就跪拜,順治剛剛詢問,白沐就呼道:請皇上替民女做主,懲治江南知府王道平。王道平也就是王長安的父親。

順治驚問何由?

原來五年前,白沐的父親乃是江南的縣令,發現王道平和當地鹽商勾結,徇私枉法,準備上報朝廷,卻被王道平殘忍殺害,而當時王道平就佩戴著玉佩,而那塊玉佩自從那時起就染上了紅色,怎麼都清洗不掉。

白沐四處狀告未果,卻被王道平派人追殺,只得隱姓埋名,苦苦尋思告御狀。這才來了一出女子進京趕考,替父申冤告御狀。

順治皇帝就領大臣索尼嚴查此事,果真如白沐所說。順治就頒下聖旨,將王道平秋後處斬,家人流放,家產充公。而當時的狀元和榜眼一直是考生的謎團,不過這卻已經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