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血玉劫

清朝顺治时期,江南有一姓王的大户人家;其祖父曾在清太宗皇太极手下做官,因其祖父打仗英勇;立过不少的战功,得到清太宗皇太极不少的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而其中就有一块古玉。

据说,这块玉已有几百年历史,第一位主人是一位奇人,在山中历练之时于山涧中看到此玉,奇人拿起此玉后细细的观察了半个时辰后,言道:玉养人,人养玉,玉之本性伴人存;,白玉血玉由心定,。就将此玉一直佩戴在身上。后来这位异人遇到一位有缘人,就将这块玉跟给他人。这块玉佩换了十几个主人,如今王家族长的大公子王长安就佩戴着此玉。

民间故事,血玉劫

王长安自幼在江南长大,好游山玩水,好吟诗作赋。但王长安毕竟出于官宦之家,却有一些瞧不起寒门学子。

科举之期即将来临,王长安带领一个书童,一个丫鬟进京赶考,白天走大道,晚上住驿站,如此过了半个月,再走两三日就要到京城了;王长安早已经忍受不了旅途的劳累;就急忙赶路,却不料走过驿站二十公里后就下起了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一间破庙,三人只好赶往庙里避雨。

庙里早已经来了几个人,看打扮像读书人,有一位眉清目秀的,特别秀气。王长安三人说明来意,就在寺庙角落里坐下来。双方简单的聊了聊,自报家门。王长安听到对方是寻常子弟时,便没有了交谈的热情。不过那个长的眉清目秀之人白沐却紧紧地盯着王长安身上的玉佩,神情有一些不自然。

民间故事,血玉劫

第二天,王长安就让书童赶着马车向京城出发。

到了京城后,王长安来到京城的府邸,早已有管家在那等着。沐浴后,王长安准备了一些“水果”拜访父亲的京城好友礼部尚书韩大人。进了韩府后,王长安待了一个时辰,就回到府邸,找到书架里找到治国之类的书籍抄写起来。

科举那一天,王长安自信满满的进入考场,却路遇到白沐,看了一眼就走了。

科举很快就结束了,众多书生在京城停留准备放榜的那一天。王长安在考试结束后就约了几位官家子弟喝酒。

然而,放榜的那一天,许多人却没有看到状元和榜眼的名字;只见一位太监道:传皇上口谕,宣王长安,白沐进宫面圣。王长安听到后,不知缘由,但是圣旨不可违,就跟着太监进宫面圣。但白沐却带着喜色,跟着太监向皇宫走去。

民间故事,血玉劫

原来,二人答案各有千秋,都能获得状元,但在顺治和大臣心中无法分个高下,就想让两人在大殿上述说自己的答案,再来定夺状元和探花之位。

二人见到顺治就跪拜,顺治刚刚询问,白沐就呼道:请皇上替民女做主,惩治江南知府王道平。王道平也就是王长安的父亲。

顺治惊问何由?

原来五年前,白沐的父亲乃是江南的县令,发现王道平和当地盐商勾结,徇私枉法,准备上报朝廷,却被王道平残忍杀害,而当时王道平就佩戴着玉佩,而那块玉佩自从那时起就染上了红色,怎么都清洗不掉。

白沐四处状告未果,却被王道平派人追杀,只得隐姓埋名,苦苦寻思告御状。这才来了一出女子进京赶考,替父申冤告御状。

顺治皇帝就领大臣索尼严查此事,果真如白沐所说。顺治就颁下圣旨,将王道平秋后处斩,家人流放,家产充公。而当时的状元和榜眼一直是考生的谜团,不过这却已经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