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不是藥神》,還有一部值得科普的電影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這部影片不僅具備極高藝術價值同時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並且也向我們科普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其實,2015年,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就將漫畫家熊頓與淋巴瘤做鬥爭的故事呈現在了大銀幕上,讓很多人瞭解另一個愈發猖獗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盤點一下近年來離開我們的明星,居然有很多人罹患的是這種病:曾參演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末代皇妃》等片而走紅的演員李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著名主持人羅京、日本演員高倉健、著名一級表演藝術家廖丙炎……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淋巴瘤不叫“癌”?

惡性腫瘤的命名系統把起源於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稱為“癌”,如肝癌、肺癌等,而惡性淋巴瘤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因此不稱為“癌”。類似的,白血病也是一種不被稱為“癌”的惡性疾病。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惡性淋巴瘤是較為少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9-10位。嚴格地說,惡性淋巴瘤並不只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疾病,所以需要通過病理檢查來確定患病的具體種類。

淋巴瘤的早期症狀很會“偽裝”,患者多會出現扁桃體腫大、發熱等“感冒”症狀。此外,頸部、腋窩或者腹股溝會出現淋巴結無痛腫脹。因為症狀不典型,與常見的感冒相似,很多人會忽視這類疾病。

這正是淋巴瘤的狡猾之處。很多患者都和熊頓一樣,在早期出現症狀的時候沒有引起重視。等到重病住院,病情已經難以挽回。如果在一個月內出現淋巴結無痛性腫大、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夜間盜汗、體重明顯減輕或乏力、皮膚髮癢、扁桃體腫大等,需要特別警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現無痛淋巴結腫大或不明原因發熱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那麼,可以採取哪些方式預防淋巴瘤呢?

電影中熊頓生前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自己病前的生活方式,恐怕很多人都正在經歷,但極其不健康:病前的我一直是頭彪悍的“女紙”,仗著自己壯漢型的體格晨昏顛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過三件,夏天睡不蓋毛毯。從來沒有為健康操過心。所以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不是還會通宵加班。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會引發或是加劇病情。只有時刻提防、及時就診才能避免淋巴瘤的侵害。

總之,希望大家能夠珍惜自己的身體,早睡早起,好好吃飯,用微笑趕走這個世界的一切陰霾,最終,讓“淋巴瘤”滾蛋吧!

*寶山區科普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7-B02-005)

血液科 醫學博士 夏樂敏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除了《我不是药神》,还有一部值得科普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