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是夜一場大暴雨澆滅了多日的高溫,一大早起來,雨未止,晨風徐徐,十分的涼爽,暑日難得這樣的天氣出行。

目的地是大荔。

來大荔不是第一次,上次去大荔是在1974年,距今已四十四年矣。是年大荔出了個植棉能手——郟臘香,報紙有新聞報道——郟臘香的植棉小組移栽棉花每畝產皮棉三百多斤,而我們楊陵的棉花產量一直未能突破百斤。於是公社領導組織各生產隊隊長和棉花技術員去大荔石槽公社(如今的官池鎮)參觀學習。是時,我高中畢業返鄉務農,是生產隊的棉花技術員,有幸成為參觀團的成員。

記憶中的大荔不僅偏遠,且落後。四月初的大荔滿眼荒蕪,到處都是鹽鹼地,道路兩旁稀稀拉拉的白楊剛透出芽孢,光禿禿的像電線杆。我們乘坐的是解放牌敞篷卡車,卡車在公路上顛簸著,車後拖起一股黃塵,人人都被黃塵塗染得灰頭土臉。那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刁蒲城,野渭南,不講理的大荔縣。有人說起這個順口溜,有位大荔籍的技術員立即糾正說:“不講裡的裡沒有王字旁,外地人到大荔人生地不熟,找人問路,到某某村咋走?大荔人說端直往前走,到岔路口往右拐。再問還有多遠?大荔人回答,不遠,一頓飯的工夫。問路人往前走,右拐,遇一路人再打問,回答,快到了,一根菸的工夫,就是不說里程,因此留下了‘不講裡’的話柄。”

原來如此啊。大夥搞岔劈了,冤枉了大荔人。

司機年齡不大,三十四五歲,技術嫻熟高超,閒聊得知他十六歲就開車,有二十年的駕齡,稱得上年輕的老司機。一路風馳電掣,兩小時就到了大荔縣境,放眼看去,公路兩旁的田野村莊經過風雨洗禮,煥然一新,十分的養眼,全然沒有了記憶中的模樣。

之前,與渭南市作協主席李康美兄聯繫,告訴他近日我們去大荔採風,但那邊人不熟,希望他出面幫我們找個嚮導。康美兄十分爽快,說沒麻達。昨天晚上他又給我電話,說一切都安排好了,讓我放心,並說明天下午他到大荔與我見面。他前幾天剛去過大荔,為接待我們又要跑一趟,我既感動又過意不去,讓他別跑了,他說我來了再忙也要去。我被他的熱情感動得一塌糊塗。

車到臨渭、大荔交界處,大荔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華偉先生已等候多時,寒暄過後,帶我們去下寨鎮新堡村觀摩。

劉部長介紹,下寨鎮新堡村是大荔縣重點打造的首批美麗鄉村示範村之一。該村樹立“景村融合”的發展理念,著力 把全村建成小公園,努力打造“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村風和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

果然如此!剛一下車,我們就被村口的小公園景色迷住了,經過雨水洗禮的樹木鬱鬱蔥蔥,修竹青翠,繁花似錦;曲徑通幽,風懷其間;公園兩側有健身器材,幾個小朋友悠悠地蕩著鞦韆。此情此景,似乎身臨於城市的公園之中。

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大荔縣下寨鎮新堡村村口小公園

村幹部介紹說,這裡原來是雜亂無章的荒草地,每到夏秋兩季,蚊蟲滋生,澇池的水臭不可聞,前年搞了綠化,栽植喬灌木、竹子、花卉等各類苗木3萬餘株,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還建了涼亭、步道、鞦韆園,成為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澇池正在改造,再有兩個月就可完工。

舉目看去,澇池四周栽植了楊、柳,柳條隨風飄動,婆娑起舞;澇池中央還修建了一座拱形橋和亭子,假以時日,這裡一定是個休閒的好去處。

走進村子,街道寬敞乾淨衛生,家家門前都栽植著景觀樹,有幾家景觀樹下爬滿絲瓜蔓,樹上掛滿著絲瓜。好一幅秀美的田園風光圖!

問村子主產何業?

答曰:種植有黃花菜、小胡瓜、榴槤、小芋頭、蕪菁、西洋菜;還有手工編織等副業。

再問村民收入許多?

答曰:人均一萬五千有餘。

不禁想:倘若中國農民都有這樣的居住環境,都有如此高的收入,何須背鄉離井去城裡打工?

下一個觀摩點是趙渡鎮的嚴通村。

嚴通村是三門峽水庫移民返遷安置村,因位於原嚴莊村附近,取“政通人和”之意,故命名為嚴通村。該村是大荔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2017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文明村。

村支書王海軍是全國勞模,他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嚴通村按照全縣“四美”鄉村佈局,確定了建設移民生態新村、創建全國文明村的工作目標。通過清三堆、拆違建、建機制,集中對村內外環境進行改造提升。全村衛生區域實現網格化管理,既有保潔員,又有監督員,堅持做到村不漏巷、巷不漏戶。實行垃圾分類分管理,鼓勵群眾進行垃圾分類處理,根據集分多少兌換日常用品。將發展定位為“沿黃旅遊服務 農業體驗觀光”,打造集冬棗採摘園、農業體驗園、農家樂、自行車賽道為一體的黃河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為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創收開闢了新途徑。

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大荔縣趙渡鎮嚴通村澇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大荔縣城鄉新型殯儀改革和農村婚喪禮儀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嚴通村在庫區率先設立了“兩改”議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完善了村規民約及四會章程,嚴格實行了操辦婚喪事宜申報制度,申報內容包括:事由,擺席的桌數、菜品,菸酒的價格等,經議事會審查合理方可過事。並由議事會成員和村民全程監督提醒,極大地減少了事主的經濟負擔和群眾的不合理支出。村風民俗日益向上,移風易俗蔚然成風,群眾從過去的講排場、比氣派,到現在的比文化、比家風。文明習俗觀念已在嚴通村落地生根。

一個村子把婚喪禮儀搞得如此之好,把制度落實到了餐桌上,我們何不借鑑把防腐防貪落實到具體細節上,譬如,把官員收入和住宅面積公佈於眾,讓群眾監督,防患於未然。

隨後,我們來到安仁鎮小坡村。

小坡村素有“冬棗第一村”的稱號。登上觀光臺,放眼四望,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塑料大棚,棚內種植的是矮化冬棗。

我們邊品嚐冬棗邊聽小坡村党支書薛安全的介紹。

“你們想不到吧,”薛支書環指著周邊的土地,“這片土地20年前是一片貧瘠的荒蕪之地,遠看水一片,近看全是鹼,種一葫蘆打不下半瓢,這片地誰種誰賠。那時這片土地流轉費一畝僅五塊錢,2000年左右群眾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是省裡定的貧困村。

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萬畝冬棗塑料大棚

“我們小坡村耕地屬於高度鹽鹼地,附近缺少灌溉水源,雖說地下水資源豐富,但打的每口井,水都是苦的,無法灌溉農作物。當年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黃旅遊服務 農業體驗觀光”,打造集冬棗採摘園、農業體驗園、農家樂、自行車賽道為一體的黃河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為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創收開闢了新途徑。

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大荔縣趙渡鎮嚴通村澇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大荔縣城鄉新型殯儀改革和農村婚喪禮儀改革工作開展以來,嚴通村在庫區率先設立了“兩改”議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完善了村規民約及四會章程,嚴格實行了操辦婚喪事宜申報制度,申報內容包括:事由,擺席的桌數、菜品,菸酒的價格等,經議事會審查合理方可過事。並由議事會成員和村民全程監督提醒,極大地減少了事主的經濟負擔和群眾的不合理支出。村風民俗日益向上,移風易俗蔚然成風,群眾從過去的講排場、比氣派,到現在的比文化、比家風。文明習俗觀念已在嚴通村落地生根。

一個村子把婚喪禮儀搞得如此之好,把制度落實到了餐桌上,我們何不借鑑把防腐防貪落實到具體細節上,譬如,把官員收入和住宅面積公佈於眾,讓群眾監督,防患於未然。

隨後,我們來到安仁鎮小坡村。

小坡村素有“冬棗第一村”的稱號。登上觀光臺,放眼四望,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塑料大棚,棚內種植的是矮化冬棗。

我們邊品嚐冬棗邊聽小坡村党支書薛安全的介紹。

“你們想不到吧,”薛支書環指著周邊的土地,“這片土地20年前是一片貧瘠的荒蕪之地,遠看水一片,近看全是鹼,種一葫蘆打不下半瓢,這片地誰種誰賠。那時這片土地流轉費一畝僅五塊錢,2000年左右群眾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是省裡定的貧困村。

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萬畝冬棗塑料大棚

“我們小坡村耕地屬於高度鹽鹼地,附近缺少灌溉水源,雖說地下水資源豐富,但打的每口井,水都是苦的,無法灌溉農作物。當年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去了南方打工,而另外一些不捨得離家的人只能花費300塊錢承包附近村莊的‘優質’耕地來維持生活。

“後來我們調研發現,這片土地適合種棗樹,只要能解決灌溉水的問題,那麼棗產業一定能做起來。說幹就幹,我們打井尋找好的灌溉水,棗樹苗居然真的成活了。

“棗樹結果了,可以有收入了,村民們期待著豐收。可當我們的棗進入市場之後,才發現這個品種的棗根本賣不上價錢,最後只能賤賣。我們決定更新棗樹品種,選擇市場上價格相對高的冬棗來種植。第二年,所有的棗樹換成了品質更好的冬棗。如今冬棗成了小坡村的主導產業,全村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來源於冬棗,村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僅冬棗一項人均純收入已達到兩萬元。”

薛支書說到這兒,笑著問我們:“你們嘗我們的冬棗味道咋樣?”

我們異口同聲地答:“嫽得很!皮薄味甜、果脆肉酥、核小無渣。”

薛支書笑道:“這就是我們村冬棗的特點。”

隨後,薛支書帶我們去大棚參觀。走進大棚,令我們大開眼界,矮化冬棗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密如蒜辮。正是冬棗成熟的季節,大棚飄滿果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薛支書指著身邊的棗樹說:“發黃發白、帶著紅點,就是成熟的棗,你們放開肚皮吃,吃下麻達就找我薛安全。”

果棚裡響起一陣笑聲。

此時,笑聲更比冬棗甜。

太陽斜到西天,我們來到福佑古寨。

福佑古寨位居黃河西岸,是大荔縣近年來開發的黃河岸邊的一個旅遊亮點。 這裡利用古寨這個自然歷史遺蹟,建成仿古城牆、觀光亭等,宛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朝坂塬頭。

登臺放眼,“百福圖”大地景觀盡收眼底;稍遠一點黃河猶如一條白練,飄繞在天地之間;東眺中條山,當年抗戰烽火硝煙散盡,唯有云霧繚繞;俯瞰黃河溼地,碧水盪漾、漁湖鏡天,十萬畝水面波光粼粼;移轉目光,大西高鐵黃河大橋宛如一道鑲著銀邊的虹,堪與東岸鸛雀樓相媲美;好一派黃土高原上的江南水鄉!身置其境,心曠神怡,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夜宿望嶽樓賓館,頭枕同洲湖碧波,耳聽窗外夜風在樹梢颯颯響動,久久不能入睡。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進入了夢鄉。夢裡我與渭南、大荔文友相聚在同洲湖,高談闊論,不亦樂乎,其間品嚐九品十三花,以冬棗下酒,醉而忘返……(作者:賀緒林)

賀緒林|走馬觀花看大荔

福佑古寨俯瞰黃河溼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