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靈頂勁不是那樣理解的

作者:風行水上則渙 2007-11-06

太極拳裡的松,不是指大家普通理解的放鬆,而是一種“棚”的狀態,是維持在一種即不用拙力,又不失控制的狀態。放鬆是鬆懈,不是太極的松,松就是松,是一種綜合狀態,裡面有不用拙力,氣血貫通,骨節對接,意貫,自然,捨己從人,鞭子等等很多含義,是一體的狀態,是一個狀態,所有的用都是從這個狀態出來的,正勁也是從這裡出來的,所以太極拳才能柔時軟如棉,剛時身似鐵,最後是又有剛又有柔,陰陽相濟,棉裡裹鐵的混元勁。

虛靈頂勁,是指中氣衝頂的感覺,是清氣虛靈在上的感覺,不是自己主動去定,也不是脖子放鬆那麼簡單。剛開始練的時候會要求自己主動用意不用力,用那麼一點意虛虛領起、頂起自己的頭,意在百會,而以後中氣貫穿任督,不用自己去用意了,丹田一發動,氣機即散步全身,濁氣下沉,清氣上衝,頭是自然頂著的。這樣的狀態下,在平時,只要意到頭頂,就會虛靈頂,意到指尖,則氣血灌注。

你說的徒手格鬥的時候,放鬆會容易受到衝擊,不錯,放鬆是會,因為那是鬆懈。而太極的松不是那樣,是一種棚的狀態,是一種守中的保護狀態,是不會受到衝擊的。這即不會產生對抗的力讓對方借用,又不會鬆懈失去控制和保護,會自然的將外來的力由骨節傳導從腳下化去,而受力的地方則是通過旋轉的抽絲勁改變對方的狀態。

再說你說的保護機制。在外家武術裡,也是要求人除了需要用的地方的肌肉作用以外,其他地方的肌肉不能緊張的,那樣是在自己和自己對抗,看起來自己用了很大力,實際上打到對方沒多少力。而脖子這裡,一般是要用手護住的,這裡太柔弱,即使是練橫功的人,也得貫上意才能承受。而那種緊張後的肌肉收縮的生物本能,是給人在自然界生存有個最基本的保護,以降低人在意外情況下受傷和死亡的概率。而對於格鬥來說,對手是人,故意去攻擊的話,脖子那點本能的緊張,根本起不了多少保護作用,遇到會打的,還更容易受傷。

在下在遇到師父以前,一直在追尋武道。因中學時曾被好幾個同齡的小流氓持棍圍毆過被打的很慘,深感自身強大的重要性,所以去練過空手道、散打、劍道這些,經常與人切磋,有時候一個禮拜要打好幾場,一身是傷,那時候是亂來。拜師習太極拳後,已經不去空手道散打那些地方了,覺得那些太差勁。後來,則是怕傷人,更不去了。惟劍道還一直在去,一是因為劍道也是要完全放鬆不用努力,靠的是丹田和腰,這與太極初衷不違背,進階的東西更可以融在劍道里,只是道場的人看不出來而已。劍本來就是手臂延伸,更松後用劍更好。而且用太極的抖發勁去打很舒服,看起來也不會奇怪。二是劍道格鬥的時候是要穿上盔甲,只要不用正勁,只用隅勁,一般不會傷到對方,這樣我就可以在劍道那裡體會身上有太極功夫和普通人用努力的方式打的感覺。(但這只是太極裡身體松活彈抖的運用,不是太極劍,那是兩回事)雖然說穿了盔甲不會受大傷,但真要被打到還是很疼的,淤血腫塊那也是經常的,而且劍也比拳頭快的多,一劍當頭劈下來,眼睛得睜著去看,身體和步法要求更大更靈活。當然有了聽勁和隅勁去打就輕鬆多了,現在去劍道場就是檢驗自己內裡的功夫長了多少,現在每個禮拜也得和5-6個長年練劍道的人打吧,遇到真跟我一樣瘋的人就和他不穿甲拿木刀直接對毆,當然這種機會相對少的多,畢竟很少有人願意,這不比以前那些空手道散打這種有規則下的格鬥,不穿甲真要被木刀打中,會傷的很厲害,也會非常疼。

平時的話遇到那種喜歡用拳頭說話的人,基本上都是亂打流的,容易解決,而且我現在也很少遇到這種事情了,現在基本上不會有人對我用拳頭了,難得碰到不講理的,用眼神和言語就夠了。畢竟和為貴,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才合太極。我自己是很不喜歡用武力去壓迫別人,去解決問題。武力只是防身和自己的實力之一,是“不祥之物,君子不得已而為之。”能不用就不用,我喜歡說服別人。道德是最重要的,尊重別人的自由和基本權利就是尊重自己。

所以我現在除了在訓練場上和人打打以外,很久都沒有發生過在平時和人動起手來。但隨時都有那一絲敏感,遇事心裡也會留個心。

沒那些事最好,沒事是福。我只是個學中醫的學生,我只想先做一個好醫生,習武,是為了不用動拳頭。

虛靈頂勁不是那樣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