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灵顶劲不是那样理解的

作者:风行水上则涣 2007-11-06

太极拳里的松,不是指大家普通理解的放松,而是一种“棚”的状态,是维持在一种即不用拙力,又不失控制的状态。放松是松懈,不是太极的松,松就是松,是一种综合状态,里面有不用拙力,气血贯通,骨节对接,意贯,自然,舍己从人,鞭子等等很多含义,是一体的状态,是一个状态,所有的用都是从这个状态出来的,正劲也是从这里出来的,所以太极拳才能柔时软如棉,刚时身似铁,最后是又有刚又有柔,阴阳相济,棉里裹铁的混元劲。

虚灵顶劲,是指中气冲顶的感觉,是清气虚灵在上的感觉,不是自己主动去定,也不是脖子放松那么简单。刚开始练的时候会要求自己主动用意不用力,用那么一点意虚虚领起、顶起自己的头,意在百会,而以后中气贯穿任督,不用自己去用意了,丹田一发动,气机即散步全身,浊气下沉,清气上冲,头是自然顶着的。这样的状态下,在平时,只要意到头顶,就会虚灵顶,意到指尖,则气血灌注。

你说的徒手格斗的时候,放松会容易受到冲击,不错,放松是会,因为那是松懈。而太极的松不是那样,是一种棚的状态,是一种守中的保护状态,是不会受到冲击的。这即不会产生对抗的力让对方借用,又不会松懈失去控制和保护,会自然的将外来的力由骨节传导从脚下化去,而受力的地方则是通过旋转的抽丝劲改变对方的状态。

再说你说的保护机制。在外家武术里,也是要求人除了需要用的地方的肌肉作用以外,其他地方的肌肉不能紧张的,那样是在自己和自己对抗,看起来自己用了很大力,实际上打到对方没多少力。而脖子这里,一般是要用手护住的,这里太柔弱,即使是练横功的人,也得贯上意才能承受。而那种紧张后的肌肉收缩的生物本能,是给人在自然界生存有个最基本的保护,以降低人在意外情况下受伤和死亡的概率。而对于格斗来说,对手是人,故意去攻击的话,脖子那点本能的紧张,根本起不了多少保护作用,遇到会打的,还更容易受伤。

在下在遇到师父以前,一直在追寻武道。因中学时曾被好几个同龄的小流氓持棍围殴过被打的很惨,深感自身强大的重要性,所以去练过空手道、散打、剑道这些,经常与人切磋,有时候一个礼拜要打好几场,一身是伤,那时候是乱来。拜师习太极拳后,已经不去空手道散打那些地方了,觉得那些太差劲。后来,则是怕伤人,更不去了。惟剑道还一直在去,一是因为剑道也是要完全放松不用努力,靠的是丹田和腰,这与太极初衷不违背,进阶的东西更可以融在剑道里,只是道场的人看不出来而已。剑本来就是手臂延伸,更松后用剑更好。而且用太极的抖发劲去打很舒服,看起来也不会奇怪。二是剑道格斗的时候是要穿上盔甲,只要不用正劲,只用隅劲,一般不会伤到对方,这样我就可以在剑道那里体会身上有太极功夫和普通人用努力的方式打的感觉。(但这只是太极里身体松活弹抖的运用,不是太极剑,那是两回事)虽然说穿了盔甲不会受大伤,但真要被打到还是很疼的,淤血肿块那也是经常的,而且剑也比拳头快的多,一剑当头劈下来,眼睛得睁着去看,身体和步法要求更大更灵活。当然有了听劲和隅劲去打就轻松多了,现在去剑道场就是检验自己内里的功夫长了多少,现在每个礼拜也得和5-6个长年练剑道的人打吧,遇到真跟我一样疯的人就和他不穿甲拿木刀直接对殴,当然这种机会相对少的多,毕竟很少有人愿意,这不比以前那些空手道散打这种有规则下的格斗,不穿甲真要被木刀打中,会伤的很厉害,也会非常疼。

平时的话遇到那种喜欢用拳头说话的人,基本上都是乱打流的,容易解决,而且我现在也很少遇到这种事情了,现在基本上不会有人对我用拳头了,难得碰到不讲理的,用眼神和言语就够了。毕竟和为贵,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才合太极。我自己是很不喜欢用武力去压迫别人,去解决问题。武力只是防身和自己的实力之一,是“不祥之物,君子不得已而为之。”能不用就不用,我喜欢说服别人。道德是最重要的,尊重别人的自由和基本权利就是尊重自己。

所以我现在除了在训练场上和人打打以外,很久都没有发生过在平时和人动起手来。但随时都有那一丝敏感,遇事心里也会留个心。

没那些事最好,没事是福。我只是个学中医的学生,我只想先做一个好医生,习武,是为了不用动拳头。

虚灵顶劲不是那样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