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氣焰千萬丈,

聽吧 !母親叫兒打東洋,

妻子送郎上戰場。  

我們在太行山上,

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

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裡進攻,

我們就要他在哪裡滅亡,

敵人從哪裡進攻,

我們就要他在哪裡滅亡。”

——作詞:桂濤聲 作曲:冼星海 歌名:《在太行山上》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中國名山大川很多,

有一座山脈很重要,

那就是太行山!

因為她如巨龍般盤踞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

綿延數百公里,

高峻挺拔,溝壑縱橫,

鬼斧神工,美輪美奐!

因為她橫亙於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間,

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

北起北京西山,南到豫北黃河北崖王屋山,

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

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因為她是山西與山東地名的淵源,

是山西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

因為她承載和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興衰歷史,

從春秋戰國的長平之戰,到近代的抗日戰爭,

一直在演繹著可歌可泣的壯美篇章!

........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知道太行山,是童年的記憶;

認識太行山,是青年的話題;

徒步太行山,是核變成驢後的事兒!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對於我和太行山而言,更是如此!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屈指數數,

走進太行山,

走萬里路也許還遠遠不夠,

但是“千里躍進”應該綽綽有餘了。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於是,我拿起了筆,

想寫寫太行山,

記錄下那一段段崢嶸的歲月,

既是“為了忘卻的紀念”,

又是對大自然恩賜美景的眷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行走在南太行,

我經常被震撼著、感動著。

她展示給世人的,

既有貫通南北的天下脊樑,

也有風景秀美的山水華章,

裸露的山岩嶙峋骨感,

跌宕的澗水如簾如霧,

山坳裡時見村落井樹,

絕壁處竟有斷崖人家。

這裡是縱橫開闔的古戰場,

金戈鐵馬的博擊曾讓大地血流成河;

這裡又是古代逸士的歸隱之處,

竹林七賢的佳話傳誦至今仍餘韻未消。

太行山的美,

不僅是山水,亦是歷史的滄桑,

就像那首歌的韻律,磅礴鏗鏘又不乏悠揚綿長。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行走在南太行,

無論是千峰萬嶂的險俊還是陰晴雨霧的變換,

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賜予,

目不暇接的美景讓人沒有絲毫疲勞之感。

一里一風景,一天一境界,

尤其是身邊層林盡染的秋色,

你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

想到自己的夕陽時光。

是啊,人們都說青春是人生最燦爛的時光,

我卻覺得夕陽的絢麗並不遜於青春。

就象這太行山,

每一段自有每一段的風景,

我們的生命,每一程也有每一程的意義,

即便老了,我們依然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

這寬度不是官階,不是金錢,

而是我們的心境,

是一種不為衣食所牽,不為名利所累的淡然。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行走在南太行,

我不斷修正著自己的方向,

為的是不迷路,

為的是尋找更美的風景。

在人生的旅途上,

我們同樣需要因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年輕時不甘人後,

年老時甘於人後,

在紛紛擾擾、物慾橫流的塵世給心闢一條蹊徑。

你看那太行,

論高度比不上喜馬拉雅,

論秀美爭不過桂林山水,

名氣輸於黃山,

尊威更在泰山之下,

但縱觀四海,

又有哪一座山如此密切地把自己和中國的歷史進程拴在了一起?

不必沮喪別人比自己優秀,

不必在乎別人比自己富足,

珍惜自己的擁有,熱愛併發揚自己的擁有,

你會覺得,自己已足夠幸福。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行走在南太行,

我學會了欣賞。

既欣賞萬山紅遍,

也欣賞巉巖深谷,

既欣賞飛瀑流泉,

也欣賞枯樹衰草。

欣賞能讓我們的鏡頭更多地捕捉精彩,

欣賞能讓我們的心靈更緊地貼近大自然。

旅者匆匆,攝者流連,

如果說一般遊客和攝影人很難玩到一起,

那區別就在於欣賞的角度不同,

細節各異,獲得的滿足感更是大相徑庭。

其實,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

人無完人,事無至美,

少一些挑剔,多一分欣賞。

胸有雅量,學會欣賞,

你才能真正愛己愛人愛生活。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多次出行,串聯成冊,

是因為次次線路不同但又密切相關,

是因為回回來去匆匆一木難成林,

是因為每每牽腸掛肚很想把全景呈送。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當然,太行山很大,

我很難把她的山水溝坎都探索一遍;

太行山很美,

我沒能力把數不清的美景塞進我的鏡頭;

太行山很悠久,

我沒有完全讀懂她沉澱千古的文明史話;

太行山很龐雜,

我面對滿山遍野的花草樹木動物只能人與亦云;......

因此,我就是我,

一個用腳步丈量太行山水的徒步者而已,

走錯路、叫錯名、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在所難免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所以你不必太認真,

我也斗膽開篇為文,

以每次活動的線路為母根,

以每次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為枝葉,

以每次我拍攝的或優或劣圖片為點綴,

開始我的太行之旅。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至於好與孬,美與醜,

你說了算!哈哈!

——偃城浪子2016年11月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長篇紀實《徒步南太行》: 前 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