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題記:這世上已經有太多的文章,講述各種偉大的真理、精彩的故事、成功的楷模,我無意加入其列。我只想記述平淡的生活,記述有關兒子念念的一個個珍貴的片斷。

親愛的兒子,我會不愛你嗎?不會,愛你就像愛生命。

念念出生45天了。

暖陽斜照的下午,爸爸懷抱著念念在陽臺上曬太陽。念念溫熱、光潔的小身體散發著誘人的奶香味兒。

太陽透過紗簾投射下斑駁的光影,梔子、綠蘿、萬年青、海芋花……綠植佈滿陽臺,凝濃欲滴。早教玩具“智樂熊”循環播放著一首名為《大自然的律動》的催眠曲。閉目凝神間,爸爸隱約聽到了蟲鳴聲、鳥叫聲、潺潺流水聲、微風輕撫樹葉發出的沙沙聲……

在這清幽、靜謐、溫暖、宛若仙境的氛圍中,念念慢慢睡去,呼吸平穩均勻,睫毛忽而閃動,嘴角不時露出一絲謎樣的微笑,似乎在夢裡回到了那個溫柔鄉。爸爸在想,按照基督教的說法,那個溫柔鄉應該是你降臨人世前生活的地方——天國。那裡天空湛藍、陽光明媚、綠草如茵、鮮花盛放,連空氣中都彌散著淡淡的香甜;蜜蜂、彩蝶和蜻蜓追逐著上下翻飛;每個嬰孩都是小天使,他們赤裸著身體,長著一雙羽毛潔白的翅膀,快樂地、縱情地飛翔、嬉戲,格格地歡笑著,沒有一絲煩惱和憂愁……

念念是來自天國的使者,將上帝賜予爸爸的僥倖得近乎非分的恩寵帶給爸爸,而這恩寵恰是念念。

“當我凝視你的臉蛋兒的時候,神秘之感淹沒了我;你這屬於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泰戈爾的詩句盪漾在爸爸的腦際。

爸爸長久地諦視著念念。

恍然間,爸爸彷彿感到時光之河停止了流動,河面頓時平展如鏡,折射著點點繁星璀璨如鑽石般的光芒,這光亮似乎將黑夜點燃。爸爸站在時光之河裡,雙手託著念念,讓念念平躺在水面上,念念不知道爸爸在幹嘛,只是覺得很舒服、很愜意,偶爾用小手撥動水面,閉著眼睛甜甜地笑著,悅耳的笑聲在天空和大地間輕靈地迴盪著……

爸爸見念念睡熟了,便把念念放在沙發上,自己則繼續閱讀周國平的《寶貝,寶貝》。

“父母和孩子的聯繫,在生物的意義上是血緣,在宗教的意義上是靈魂的約會。在超越時空的那個世界裡,這一個男人、這一個女人、這一個孩子原本都是靈魂,無所謂夫妻和親子,卻彷彿一直在相互尋找,相約了來到這個時空的世界,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裡組成了一個親密的家,然後又將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

讀及這段,爸爸的心中驀地充滿了敬畏、感動和憂傷,進而倍感親情的珍貴。

正當爸爸陷入慨嘆之際,媽媽過來看念念了。

“念念多乖啊,每天早上醒來,只要看到爸爸媽媽還再睡,就一個人安靜地待著,沒意思了就玩玩手指頭,從不哭鬧,好像能體諒咱們的辛苦似的。”媽媽挽著爸爸的胳膊欣慰地說。

“就是,念念帶給咱們多少幸福和快樂啊,咱們該感謝念念。”爸爸回應說。

……

太陽沉入了遠處兩幢高樓的縫隙間,天色暗了下來。爸爸媽媽也都不再說話了,就這樣默默地守著念念,望著念念,心若止水,無限滿足。

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人永遠無法親眼見證自己的出生與死亡。

但是,人可以通過親眼見證至親的出生與死亡來最大限度地重溫自己曾經的出生和感受自己未來的死亡。

爸爸親眼見證了念念的出生,彷彿自己也重生了一次。

奶奶懷抱念念時,偶爾會誤將念念認成嬰兒時期的爸爸,朝著念念呼喚爸爸的乳名。這是一種恍若隔世的錯覺,或者說,念念的出生和長大,也讓奶奶重溫著爸爸曾經的出生和長大。

生命啊,多麼神聖,多麼玄妙,多麼令人動容。

我認為,一個初生的嬰兒真正惹人疼愛之處,並不是其柔軟、溫熱的身軀,嫩滑、光潔的皮膚,清新、芬芳的體香,漂亮、水靈的眉眼抑或某些萌態可掬的表情、動作等等,而是其與親近的人之間開始產生了精神層面的互動——當你對他(她)微笑時,他(她)也以微笑回應你;當你跟他(她)說話時,他(她)也以咿咿呀呀的嬰兒之語答覆你。

念念的這個階段,出現在出生45天至兩個月。

念念出生第45天的上午,媽媽把念念放在床上曬太陽,自己去忙。過了一會兒,媽媽過來看念念。媽媽輕聲呼喚著念念,念念也似乎聽懂了媽媽的呼喚,原本還翻著白眼、昏然欲睡,竟驀地精神振奮了起來,小眉頭一緊,小眼睛一瞪,小腦袋左搖右晃,小胳膊一個勁兒地揮舞,小胖腿一個勁兒地蹬踹,好像在急盼:媽媽來看我了,媽媽在哪兒呢?快找找。當念念四下找尋的目光與媽媽溫柔憐愛的目光交匯的那一瞬,念念的上嘴唇微微翹起,露出肉紅色的牙床,會心、甜蜜地微笑起來。我想,那應該是世上最聖潔的微笑,好像在說:哦,媽媽,原來你在這兒呢。

念念的微笑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爸爸認為是有意識的。為了驗證,爸爸讓媽媽刻意“消失”了五分鐘。當媽媽再次過來看念念時,果然不出所料,念念再次報以微笑。看來,念念在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爸爸媽媽都為念念感到高興。

入冬後,很多個晚上,爸爸都會給念念“講故事”。其實這個階段的“講故事”,其目的並不是想讓念念聽懂故事,而且以他目前的心智水平也不可能聽懂。所謂“講故事”,就是通過朗讀的形式,讓念念更加熟悉爸爸的聲音,增進父子感情,權且算作一種親子活動吧。

念念對爸爸的“講故事”倒是很感興趣。每當爸爸開始“講故事”時,念念都會興奮地手舞足蹈,口中發出“啊、呀、嗯、哦”以及各種無法用文字形容的聲音。每當這時,媽媽和奶奶都會圍攏過來,用欣慰甚至帶點驚奇的目光看著念念。

一天,念念在媽媽的臂彎裡睡去。一覺醒來,爸爸媽媽驚訝地發現念念的右耳因為較長時間的擠壓而縱向對摺了起來,尖尖的,有點像阿凡達的耳朵,抑或是神話故事中某些小妖怪的耳朵。爸爸媽媽相視而笑。爸爸趕緊用手機給念念拍了照,因為念唸的這個可愛的模樣一生中或許只會出現這一次。當爸爸幫念念把耳朵恢復原狀時,才第一次仔細地撫摸了念念的耳朵,嬰兒的耳朵真軟啊,軟得讓人感覺不到軟骨的存在,彷彿只有皮肉。

一日,奶奶突然大呼小叫:“快來看念念!”爸爸媽媽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趕緊飛跑過去。

走進房間一看,原來唸念吐出了一個碩大的唾沫泡。全家人看著念念滑稽的樣子,不禁開懷大笑。

一個嬰兒吐了一個唾沫泡,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啊,可卻帶給一家人最純粹的快樂。

仔細想想,人世間最真實的幸福原本都是極簡單的。

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隆冬的一天,爸爸媽媽驚喜地發現,陽臺上那盆許久未開花的梔子居然悄悄結出了一顆白皙、飽滿、散發著淡淡芬芳的蓓蕾。

俯身閉目嗅香間,爸爸媽媽還全然不知,一個更大的驚喜正等在後面——此時的念念也已宛若一顆肉身的蓓蕾,正在媽媽的體內不斷汲取養分,為十個月後的綻放充分準備著。

幾天後的晚上,媽媽通過一枚驗孕卡初步證實了念念的存在。爸爸收藏了那枚卡片,因為它上面保存著念念留給這個世界的第一抹痕跡——一道粉色的淺印。如今,卡片夾層裡的試紙已微微發黃,但那道粉印依然清晰可見。

每每想起那顆蓓蕾和念念之間近乎巧合的關聯,爸爸總會想到“天意”二字。爸爸是相信“天意”的。從芸芸眾生中爸爸與媽媽的相遇、結合,再到念念的生命歷經千難萬險而最終形成,這一切皆為天意,皆有因緣。

得知媽媽懷孕喜訊的那幾天正值歲末年初,是一年中邀朋會友的高峰期。那段日子,爸爸一直把那枚驗孕卡揣在身上,常常在酒過三旬耳熱微醺時,藉故跑出包廂掏出那卡片湊近眼睛反覆查看,生怕“兩道槓”又變成了“一道槓”。每當一深一淺的“兩道槓”清楚地展現在眼前的時候,爸爸心裡就會感到無比踏實。

寒來暑往,轉眼間,一年過去了。那顆梔子的蓓蕾早已完成了萌發——初綻——盛放——衰落的生命歷程,而念念一生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隨著時間的推移,念念的各種身體機能和心智正按照大自然的安排逐一展現出來。

念念在出生兩個多月時進入了口欲期。所謂口欲期,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嬰幼兒時期處於一種完全不自立的狀態,依賴母親或其他養育者生活,基本沒有行動能力。口是嬰幼兒生活的中心和興趣的中心。吃奶是用口,飢餓或者不舒服的時候,用口哭叫,憤怒的時候,用口咬母親的乳頭,抓到東西都往口中塞。這是他的惟一認識手段。

簡而言之,口欲期就是指嬰兒通過口來認識和探索外部環境的一個階段,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

我想所有寶寶在口欲期的表現都應是大同小異的,念念也不例外。

念念在口欲期的第一個表現就是舔、咬他的嘴巴能夠觸及的一切東西。當爸爸媽媽抱著念念時,念念就會不停地舔舐爸爸媽媽的肩頭。當念念躺著時,就會將自己周圍一切能夠到的東西,比如擦嘴巾、被角、小狗小鹿玩具全部摟到嘴邊又舔又咬。念念還熱衷於吮吸啃咬自己的兩根大拇指。爸爸媽媽夜裡醒來時,常常在漆黑和寂靜中聽到念念津津有味地吮吸啃咬手指所發出的吧唧嘴聲,類似於我們啃豬蹄雞腳嗦味時發出的聲音。此外,念念還經常因為過於投入地吸吮手指而忘記了飢餓,或者說為了盡情地吸吮手指而甘願忍飢挨餓。具體表現就是夜裡很少像以前那樣哼唧著要吃奶,而是用吸吮手指取而代之。這種狀況導致媽媽要定時起來主動給念念餵奶。還有,念念目前尚不會抓握,只能將周圍的東西摟到嘴邊。不會抓握,就不能很好地控制,也就意味著無法盡情地啃咬、吸吮和舔舐。這也經常讓念念惱火不已。每當這時,念念的小臉就會鼓脹得通紅,小胳膊小腿奮力地踢打,並用口和鼻發出各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類似於某些幼獸惱怒時發出的聲音,直到最後用哭鬧錶示他的極度不滿。

念念在口欲期的第二個表現就是口水特別多。每次爸爸媽媽抱一會兒念念,肩頭、胸口就會留下念念的很多口水,有時甚至把衣服都浸透了。每次爸爸下班回家第一眼看到念念,念念的嘴角和下巴總會掛著很多口水,那模樣滑稽可愛至極。

念念剛出生時,媽媽在一本育兒書中看到:“如果家長在孩子口欲期過程中僅用粗魯或簡單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就會造成孩子在口欲期過後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腳丫,長大後會出現貪吃、嗜煙、酗酒、口吃、嘮叨等現象。孩子的口欲被無情地剝奪,還可能導致孩子將來習慣性咬人、咬壞東西、口頭攻擊或習慣性穢語等。”

天哪!原來口欲期這麼關鍵。難道爸爸的某些上述不良習慣也是因為口欲被無情剝奪造成的?趕緊“質問”奶奶去!

念念的心智得到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更加“識逗”了。常常是爸爸媽媽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就逗得念念發笑。爸爸媽媽跟念念說笑或逗弄念念,念念也基本能做到次次都有迅速的回應。因此,這段日子家裡便經常回蕩著念念脆亮的歡笑聲。

念念有一個真正“識逗”的表現,就是會跟爸爸做簡單的遊戲了。媽媽抱著念念時,爸爸經常會跑到念念臉朝的一側逗弄念念。此時的念念先會露出一絲羞澀的笑容,然後便將頭扎到媽媽懷裡蹭來蹭去,再把頭朝向另一側。爸爸跑過去繼續逗弄念念,念念還會重複剛才的表情和動作。就這樣來來回回逗弄幾次,念念要麼會衝著爸爸微微地笑,以表示玩得很開心,要麼會哼哼唧唧很不耐煩,以表示對遊戲失去了興趣。

有苗不愁長。念念一天天長大,越來越好玩了。爸爸會用文字記錄下念念成長的每一個重要瞬間,並將她們作為無價的珍寶,永久地收藏於爸爸的記憶寶庫中。

初生的念念正處在人生中最旺盛、最令人欣喜的生長階段,可爸爸的祖輩們卻順應規律、無可逆轉地步入了人生的暮年。

太姥姥病了,奶奶要回東北看望她老人家。

太爺爺病了,爺爺要在醫院照顧他老人家。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念念僅靠爸爸媽媽來照看。

愛你就像愛生命

愛你就像愛生命

片斷一

傍晚,爸爸在廚房做飯,媽媽帶著念念在臥室玩耍。做飯的間隙,爸爸忙裡偷閒跑到臥室門口看媽媽和念念玩得怎樣。透過門縫,只見媽媽疲憊地蜷在床上睡著了,鼾聲微起。躺在一旁念念則令人驚訝地以一種憐愛、溫存的目光注視著正在打盹的媽媽,不太靈活的手臂還輕觸著媽媽的長髮。從他純淨、清澈的眼神中爸爸分明看到了感激,從他輕觸媽媽的動作中爸爸似乎看到了愛撫。眼前的母子、昏黃的燈光和IPAD裡播放著的古典吉他名曲《平安夜》,共同烘托出一種溫馨、舒緩、恬靜、淡然的家庭生活氛圍。

這一幕令爸爸沉醉,許久地佇立在臥室門口。

片斷二

隨著身體的發育,念念的肢體活動能力越來越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洗澡時會興奮地用雙腿不停地拍水,水花經常濺溼爸爸媽媽的衣服,而且當爸爸媽媽做出“嚴厲”的表情、發出“嚴厲”的“呵斥”制止念念時,念念往往會笑著拍得更歡。二是睡覺不老實。念念三個多月時就可以熟練地翻身,五個多月大時每天睡覺都會翻來覆去轉著圈睡,常常是剛睡著時頭東腳西,一覺醒來便頭北腳南,來了個90度轉彎。

片斷三

夜晚,黃金時間,爸爸、媽媽正被某熱播電視連續劇所吸引,念念則在臥室睡覺。突然,念念的大哭聲傳來,這哭聲彷彿是跑道起點的發令槍,槍聲未盡,媽媽便已飛奔到臥室。幾番安撫過後,當媽媽將念念抱到客廳時,念念已經破涕為笑,睡得紅撲撲的小臉蛋兒上還留著枕巾的印痕,兩個眼角各掛著的一滴晶瑩的淚珠,證明他剛剛從一段不安的睡眠中驚醒。嗨,就是這兩顆淚珠,讓念念愈發的憐人兒,也讓爸爸忍不住去親吻和撫慰。嗯,這個憐人兒的小念念,教我們怎能忍心不疼愛你呢!

片斷四

嚴冬盡了,冰雪消了,大地暖了,新枝綠了,黃土高原的春天真的來了。

溫暖,綠色,花朵,對於苦瘠的黃土高原來說,這些都預示著希望,都顯得彌足珍貴。

近來,幾乎每一個清風沉醉的黃昏,全家人都會在小區裡散步。爸爸懷抱著念念走在前面,引領著一家四口散步的路線,媽媽推著嬰兒車緊隨其後,奶奶則慢慢地跟在最後。每當遇到同住小區的同事和朋友,彼此懷抱中或滿地撒花的孩子往往會成為關注的焦點,交流完育兒心得,大家還會天南海北地閒聊上一陣兒,談笑風生,其樂融融。一年年,一天天,和諧的鄰里生活畫卷就這樣被大家齊心繪就。

爸爸抬起頭,遠眺天邊絢爛的晚霞,再低頭看看熟睡的念念,心中驀然生起無限滿足——還奢望什麼呢?感謝生活的恩賜,就這樣平靜的過下去吧,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