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整治南渡江流域土地新增耕地5118畝

原標題:海口整治南渡江流域土地新增耕地5118畝

海口市整治南渡江流域土地新增耕地5118畝

海口日報最新動態:8月27日,記者從海南省國土資源廳獲悉,19年來海南確保耕地保有量指標任務1072萬畝,只有增沒有減;實施省級土地整治項目222個,建設規模166萬畝,總投資40.99億元,新增耕地10.7萬畝,明顯改善了項目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調查顯示,海南省耕地後備資源區域分佈不均衡,全省符合條件的耕地後備資源60%分佈在澄邁、東方、樂東、昌江4個市縣,而北部、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海口、三亞及瓊海等沿海市縣,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建設佔用耕地數量較大,難以在本市縣行政區域內落實耕地佔補平衡。海南省積極嘗試,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做到按期繳納、應收盡收,努力提高補償力度。對財力較強、條件較好的市縣,鼓勵其借鑑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先行試點、逐步推開,不斷提高耕地保護內在動力和積極性,切實做好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和土地整治項目區建設,將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好、建設好。

“十二五”期間,海南省完成各類補充耕地項目63個,新增耕地面積5.97萬畝,其中省級項目新增耕地1.73萬畝,市縣級項目新增耕地4.24萬畝,通過項目建設為全省市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耕地佔補平衡、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報批,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已連續19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2017年底,海南省提出,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072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909萬畝,確保建成477萬畝高標準農田。

為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加強補充耕地指標交易管理,海南省近日出臺《海南省補充耕地指標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對補充耕地指標交易的組織實施、交易原則、交易程序、交易監督等方面作了詳細說明。

提高土地產出率,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廣大農民的願景。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海南省獲得中央支持最大的土地整治項目,整治規模32.6萬畝,投資27.95億元。該項目於2012年8月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21萬畝,新增耕地5118畝。目前已基本完工,進入收尾階段。建成龍華區新坡鎮(新彩)項目暨蘭花產業園、秀英區東山鎮(馬坡)項目暨蔬菜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農業基地。

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打造了頗具規模的現代化農業基地,實現規模化經營,為農業科技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通過土地整治,新增糧食產能62.8億斤,受益人數達到31.53萬人,農民人均新增年收入343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