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秀英東山貧困戶鄭敦山養羊產小羊 致富喜洋洋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東山貧困戶鄭敦山養羊產小羊 致富喜洋洋

鄭敦山與妻子王金娘給小羊羔餵奶粉。 海口日報記者 謝大強 攝

海口日報最新動態:秀英區東山鎮儒郭村背靠儒萬山,有上萬畝雨林,貧困戶鄭敦山、王金娘夫婦抓住政府精準扶貧的有利時機,靠山吃山,將政府當初扶持的17只黑山羊發展到如今121只的養殖規模,走上了一條自強不息養羊致富路。

政府扶持:鋪下產業發展根基

沿著儒萬山正在建設的環村公路旁有一座山坡,“咩咩”的叫聲遠遠傳來。尋聲望去,鄭敦山正在羊舍內清理打掃,妻子王金娘懷裡抱著一隻待哺的小羊,拿著奶瓶正給小羊餵奶,夫妻倆對小羊的細心就好比照顧孩子。

36歲的鄭敦山家裡5口人,前些年由於母親患病,子女就學,夫妻二人擔心外出打工照顧不了家庭,僅靠著家中的幾畝水稻解決溫飽。生活的重擔壓得這對80後的夫妻倆快喘不過氣來。2016年,鄭敦山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針對鄭敦山家的實際,政府精準施策,通過教育幫扶解決了兩位子女的學費,大大減輕了鄭敦山夫妻兩人的負擔。幫扶幹部經過實地考察和徵詢夫妻意見,先後為他家幫扶了17只黑山羊苗。

本地黑山羊品質好,市場一直供不應求,鄭敦山視這17只小羊為產業發展的基礎,每天下午把羊群趕到附近的山上吃草,等太陽下山再趕回圈舍。照顧小羊如自家的孩子,一隻剛剛出生的小羊失去了媽媽,王金娘便每天拿著奶瓶為這隻小羊餵奶,晚上甚至與小羊同眠一室。

自身努力:拓寬循環種養路子

小羊羔長成大羊,並不斷產仔。充滿信心的鄭敦山主動找到幫扶幹部,經幫扶責任單位的幫助,他申請到4萬元的免息產業扶貧資金,用於購買羊苗和建設羊舍。為節省資金,夫妻倆自己動手蓋起兩座羊舍,羊舍裡的羊由從最初政府幫扶的17只,發展到現在的121只。

“養殖不能僅靠老經驗,必須要講科學。”鄭敦山說,為了儘早識別羊生病的症狀,及時治療,只要政府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他一課不落參加,“等我的技術成熟後,我還想成立合作社帶動村民一起養殖黑山羊共同致富。”

在發展黑山羊養殖的同時,夫妻倆積極摸索拓寬脫貧致富的路子,利用自家周邊的空地散養土雞200多隻。如何將每天產生的雞糞、羊糞變廢為寶,勤勞的夫妻倆租了村裡的荒地,從荒山亂石堆中開墾出果園,種上荔枝和黃皮,雞糞、羊糞作為自家果樹的有機肥。“再過四五年,這片果園也會為家裡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鄭敦山說。

如今,靠著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勤勞,僅僅兩年時間鄭敦山家庭人均年收入從1060元增加到8600元,翻了整整8倍。“政府的扶貧政策這麼好,只要肯勤勞、能吃苦,就一定能脫貧過上好日子。”鄭敦山說,一分汗水一分收穫,經過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未來全家人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