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著名抗日將領出自黃埔軍校?

歷史的印記


抗日戰爭爆發時,距離黃埔建校不過一十三年,由於軍中資歷和晉升“停年”等因素的影響,戰區司令和軍團總指揮等職務基本被保定生所把持,黃埔前三期的少壯派軍官除胡宗南等個別人外,大多還在師長和旅長的職務上晃悠。

民族解放戰爭是檢驗軍人精神與能力的最佳考場,勿庸置疑,黃埔系中央軍是抗日正面戰場的中堅力量,不妨根據其中的抗日戰功、軍職高低、位置重要和參戰經歷,遴選出黃埔抗日十大名將,一家之言,不足之處歡迎斧正。

一、胡宗南(黃埔一期)



浙江人,陸軍上將,排在第一位是因為胡宗南是抗戰時期黃埔生唯一的戰區司令長官,1944年代理第一戰區司令官,1945年初實任;同時胡宗南在八年抗戰期間指揮幾十萬中央軍精銳,力保潼關和西安不失,成功衛護了四川北大門。不管在解放戰爭中其如何草包,抗日功績是不好抹殺的,1945年胡宗南指揮“豫西戰役”取得勝利,徹底斷絕了日寇華北方面軍從河南窺視陝西的念想,麾下第1軍和第2軍是軍事委員會直屬攻擊軍。

二、王耀武(黃埔三期)



山東人,陸軍中將,黃埔生唯一的方面軍司令官,1944年實授陸軍總司令部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從淞滬抗戰的第51師師長起步,歷任第74軍軍長、第24集團軍總司令和第四方面軍司令,打滿抗日全場,參加了至少10次大型會戰,若非級別和資歷稍遜,幾可排名黃埔第一的抗日名將,一手帶出來的第74軍號稱“抗日鐵軍”,後來的五大主力之一,華中日寇畏之為“虎之師”。

三、杜聿明(黃埔一期)



陝西人,陸軍中將,中國第一個機械化軍第5軍的實際領軍人,中國遠征軍代理司令長官;杜聿明1933年就曾經參加長城抗戰,1939年率第5軍在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1942年率領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入緬作戰,予敵重創,由於英軍的不合作先勝後敗。抗戰末期就任昆明警備總司令,所帶出來的第5軍也是五大主力之一。

四、宋希濂(黃埔一期)



湖南人,陸軍中將,1932年即參加“淞滬抗戰”,全面抗戰爆發時已任德械第36師師長,是最早加入淞滬會戰的中央軍部隊之一。火線升為軍長後參加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等戰役,1941年實任第11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警備司令,最大的抗日功績是在中國遠征軍兵敗後馳援惠通橋,力保怒江防線不破,拱衛了大西南後方的穩定,1944年參加滇西反攻戰役。所帶出來的第71軍戰鬥力並不輸於其他五大主力部隊。

五、關麟徵(黃埔一期)





陝西人,陸軍中將,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後隸屬劉峙、湯恩伯等指揮,在華北地區與日寇血戰,是南口戰役和臺兒莊大捷的功臣。歷任第52軍軍長、第32軍團長、第15集團軍司令等職,參加武漢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最大的抗日功績是1940年日寇侵佔越南後,關麟徵集團軍(後改為第9集團軍)千里奔赴滇南駐防,終日本投降也未讓日軍自越南深入滇南一步,確保祖國南大門的安全。所帶出來的第52軍絕對是被低估的戰力強悍隊伍。

六、李玉堂(黃埔一期)



山東人,陸軍中將,“三李不如一王”的一李,淞滬會戰爆發時任第3師師長,1938年升任第8軍軍長參加武漢會戰,後劃歸第九戰區薛嶽指揮,是歷次長沙會戰和贛北作戰的主力部隊,1940年第8軍和第10軍合併成為新的第10軍,李玉堂成為首任軍長,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死守長沙的功臣,戰後升為集團軍副總司令,第10軍因防守不動如山獲封“泰山軍”。之後歷任第36集團軍和第27集團軍總司令,參加常德會戰和長衡會戰,是華中地區抗日骨幹將領。

七、方先覺(黃埔三期)



江蘇人,陸軍中將,李玉堂第3師的骨幹將領,全面抗戰爆發時任該師上校團長,1938年升任旅長,1939年升任預備第10師師長,跟隨李玉堂先後參加臺兒莊會戰、歷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戰役,在第三次長沙戰役後被直接擢升為第10軍軍長。在1944年的“長衡會戰”中死守衡陽47日,斃傷日軍近6萬人,創造了抗日戰爭中的守城奇蹟。

八、胡 璉(黃埔四期)



陝西人,陸軍中將,陳誠土木系重要將領,全面抗戰爆發時任第11師66團上校團長,淞滬會戰後因作戰勇敢升為第67師119旅旅長,參加武漢會戰、湘北會戰、棗宜會戰,1942年升任土木系發家部隊第11師師長。1943年在鄂西戰役中的“石牌保衛戰”死守要塞,力保通往重慶的要道不失,為鄂西大捷立下汗馬功勞。1944年升任第18軍軍長參加湘西會戰,所部第18軍後來成為五大主力之一。

九、廖耀湘(黃埔六期)



湖南人,陸軍中將,黃埔畢業後留學法國聖西爾軍校,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出身,歷任機械化第200師參謀長、副師長,桂南會戰的崑崙關戰役後升任新編第22師師長,參加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後撤往印度蘭姆伽整訓,接受全套美式裝備和美式訓練,1943年10月率部開始緬北反攻作戰,大破當面日軍第18師團,其後擴編為“新編第六軍”,1945年空運回國參加湘西會戰和南京受降,所部新六軍後來成為五大主力之一。

十、餘程萬(黃埔一期)



廣東人,陸軍中將,這是排名前十中唯一的師長,1940年出任第74軍57師師長,轉戰華中地區,1943年在常德會戰中奉命率領8000“虎賁”死守常德城,兩週內斃傷日軍萬餘人,雖然在最後時刻率殘部突圍,但為四周各部援軍的圍攻爭取了時間,迫使日寇第11軍不得不倉惶撤退,其實常德城雖破,常德會戰最後是勝利的,餘程萬功不可沒。


度度狼gg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其中大概有四萬多的畢業生,而在八年抗戰勝利後,黃埔軍校僅存的畢業生大概有一萬多人,其中就有兩萬多人犧牲在了抗日戰場上。而這兩萬多人中大部分是中下層軍官,當然還有高級將領,至於抗日名將,無論犧牲的還其活下來的都挺多,所以就以黃埔十大名將為例。




林彪

抗日戰爭中因“平型關大捷”而一戰成名,之後負傷去了蘇聯休養,因此之後在無輝煌戰績,但在解放戰爭中所向披靡,指揮了遼瀋、平津等大規模戰役。

關麟徵

抗戰時期任52軍軍長,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等戰役,人稱“關鐵拳”,與“孫鋼頭”孫連仲並稱。

胡璉

抗日名將,歷經多次大戰,在抗戰時期率領11師死守石牌要塞,而也因為石牌要塞之戰,其獲得“青天白日勳章”。

徐向前

紅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後來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其是共和國元帥。

陳庚

陳庚大將無須多言,抗戰時期便為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一生參加過多次戰鬥,為共和國大將。



王耀武

也算一位身經百戰的抗日名將,參加過淞滬會戰、蘭封會戰、上高會戰等等戰役,在萬家嶺大捷中殲滅日軍四千餘人。

宋希廉

“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者,抗戰之初,率領其部下從西安開赴淞滬會戰前線,參加過多次戰役,是一位抗日名將。



鄭洞國

參加過古北口戰役,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等等,後來任中國遠征軍新一軍軍長入緬做戰。

杜聿明

指揮過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在1939年任第五軍軍長,指揮部隊在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

戴安瀾

“外辱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其是揚我中華國威的第一人,率領200師奔赴緬甸做戰,最後戰死沙場,一代抗日名將戴安瀾。



還有像楊靖宇、左權等等犧牲在抗日戰爭中的共產黨將領,他們都是黃埔精英,他們都是值得我們銘記的抗日英雄。


歷史之絕唱


黃浦軍校是1924年由蔣介石親自組建的、以培養陸軍軍官為目的的一所軍事學校,共舉辦了六期,培養處級軍官達八千人。這些人大多成為軍旅界的精英,尤其是日寇大規模入侵中國之後,他們是的許多人為了祖國的命運耍壯烈犧牲了。我謹在此舉杯為祭,也列舉幾位來看黃浦軍校的抗日名將,讓後人永遠銘記他們的英雄事蹟。

林彪,黃浦四期,曾擔任115師師長,率軍取得了平型關大捷,五臺山大捷等。

關麟徵,黃浦一期,被稱為“陝西冷娃”,率部取得臺兒莊大捷,一武漢會戰中頑強拼搏,讓日軍聞風喪膽。

胡璉,黃浦四期,號稱金門王,曾參加淞滬會戰,湘北會戰等,多次重創日軍。

徐向前,新中國十大元帥之一,率部在太行山地區與日軍展開游擊戰,共消滅日軍二萬餘人。

陳賡,黃浦一期,任八路軍386旅旅長。在娘子關等地大量殲滅日軍。

還有王耀武(黃浦一期),宋希濂(黃浦一期),鄭洞國(黃浦一期),杜聿明(黃浦一期),戴安瀾(黃浦三期)等。


綺閣書生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創建的,愛國成為了黃埔軍校學生的力量源泉,從1924年創辦至七七事變爆發,為民族培養了無數抗日愛國將領,成為了抗日的中堅力量,十四年抗戰湧現出太多的黃埔師生為國為民拋頭熱血。曾任侵華日軍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說過,抗日中堅力量乃是以蔣介石為核心的、以黃埔系軍官為主體的中央軍。下面介紹國軍幾位著名抗日名將(排名不分先後)

1、戴安瀾

戴安瀾畢業於黃埔三期,有海鷗將軍之稱,抗日名將。1933年參加了長城抗戰,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參加了臺兒莊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升任國軍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第200師少將師長,隨後參加了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和著名的崑崙關戰役。1942年率領第200師作為遠征軍先頭部隊入緬作戰,在同古保衛戰後撤退途中遭敵襲擊身負重傷,由於缺乏治療藥物壯烈殉國,時年38歲。

2、謝晉元

謝晉元畢業於黃埔四期,1932年以少校營長的身份加入蔡延鍇第19路軍,參加了一二八事變保衛上海。七七事變爆發後,時任孫元良第88師524團團長,參加了淞滬會戰,謝晉元524團以八百壯士做為斷後掩護任務、死守蘇州北河岸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數日震驚全國,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1941年4月24日被汪偽政府收買的叛徒殺害,抗日名將、為國捐軀。

3、王耀武

王耀武畢業於黃埔三期,抗日鐵軍74軍的靈魂人物,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鄂西會戰、雪峰山會戰等,幾乎打滿了整個正面抗日戰爭,曾兩度獲得國民政府最高榮譽飛虎旗,其中抗日戰爭最後一次大會戰——雪峰山會戰也是王耀武指揮的,為人精明能幹而且戰功卓著,曾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三李不如一王”之說。

4、胡璉

胡璉畢業於黃埔四期,曾有“狡如狐、猛如虎”之稱,陳誠土木系第18軍主力戰將,1937年在軍長羅卓英的指揮下參加淞滬會戰,在有“血肉磨坊”之稱的羅店大戰日軍第11師團等部,而名聲大噪。1943年率領第11師在石牌要塞大戰日軍第39師團等部,打出了“吃人部隊”的稱號,守住了最後的國門,保證了鄂西大捷而獲得青天白日勳章,1944年晉升第十八軍軍長,1945年參加了王耀武指揮的雪峰山會戰。

5、關麟徵

關麟徵畢業於黃埔一期,是繼胡宗南之後第二個擔任集團軍司令的黃埔系學生,1933年率領第25師參加長城抗戰重創日軍第八師團而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抗戰爆發後任52軍軍長,在漳河南岸擊退土肥原賢二第14師團,1938年參加了臺兒莊戰役重創日軍第5師團,打出了“關鐵拳”的稱號,1939年湘贛會戰後升任第15集團軍司令,其部下鄭洞國、杜聿明、劉玉章等都是黃埔抗日名將。

黃埔系出身的抗日名將還有很多,例如常德保衛戰的餘程萬、衡陽保衛戰的方先覺、國軍五大主力之首整編11師師長張靈甫、五大主力之一新六軍軍長廖耀湘、軍中秀才邱清泉、鷹犬將軍宋希濂,還有杜聿明、鄭洞國等等,就不一一介紹了。


賽門軍略


黃埔軍校畢業的抗日名將太多了,寫上一整天也寫不完。我覺得,活著看到抗日勝利的人就不用寫了吧,畢竟都是名滿天下的抗日英雄。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犧牲在抗日戰場中的英雄。

根據官方統計,畢業於黃埔軍校,在抗戰期間犧牲的高級將領一共有21位,其中中將7人(含追授),少將14人(含追授)。鑑於篇幅太大,今天先說十位。這些英雄的名字,後人不能忘記!



戴安瀾少將,後追授中將(1904~1942)

黃埔三期畢業,安徽無為縣人。抗戰中擔任中國唯一一支機械化師--200師師長。在入緬作戰中,於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其後,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彭士量少將,後追授中將(1904—1943)

黃埔四期畢業,湖南省瀏陽人,曾擔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三軍暫五師中將師長,於1943年11月15日,在著名的常德會戰中犧牲,年僅39歲。彭士量師長也是常德會戰犧牲的第一位將軍。



黃梅興少將,後追授中將(1897—1937)

黃埔一期畢業,廣東平遠縣人。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就與日寇有過多次較量,屢建奇功,日寇稱黃將軍為“黃老虎”。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黃梅興將軍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於淞滬會戰爆發的第二天,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進攻日軍陣地時,不幸被炮彈擊中,經搶救無效而壯烈犧牲,年僅40歲。

黃梅興將軍也是淞滬會戰中第一位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後被追授為陸軍中將。



蔡炳炎少將,後追授中將(1902―1937)

黃埔一期畢業,安徽合肥人。淞滬會戰中,蔡炳炎率部在羅店與日寇第十一師團激戰。蔡將軍親自率一營兵力與日軍反覆衝殺。激戰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5歲。國民政府追認為陸軍中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很多資料中將蔡炳炎錯寫成蔡炳興,希望予以重視,不要連犧牲烈士的名字都搞錯了!



楊傑少將(1895-1937)

黃埔四期畢業,河北容城縣人。淞滬會戰中,楊傑將軍率部扼守西塘,戰況異常慘烈呈絞肉機狀態,陣地數度易手,1937年10月11日晚,日軍衝鋒破我軍陣地,上級詢問戰況。

將軍答:“尚能支持,不須後援”。

言畢,親率預備隊前去逆襲,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官惠民少將(1906-1937)

黃埔四期畢業,廣東曲江人。淞滬會戰中,官將軍率部接替在嘉定縣佈防,遭到日軍的瘋狂進攻。官將軍親至前線,組織部隊反擊日寇,突有兩發炮彈先後投擲到將軍周圍,官將軍壯烈犧牲。

吳繼光少將(1903―1937),

黃埔二期畢業,安徽盱眙縣(今江蘇盱眙)人。在淞滬會戰後期,吳將軍奉令率部阻擊日軍,掩護主力轉移。日軍在陸、空猛烈火力掩護下,對國軍陣地發動全面進攻。吳將軍親臨戰場,督師殺敵,不幸被敵彈擊中要害,壯烈犧牲。


賴傳湘少將,後追授中將。(1903-1941)

黃埔四期畢業,江西南康縣人。1941年9月24日,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親臨一線指揮,激戰中賴將軍左手負重傷,仍堅持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後被日寇飛機掃射,將軍躲避不了,被射中要害。警衛員揹他退下,將軍掙扎著對周圍的部下說:“不要管我,繼續戰鬥!”說完就壯烈犧牲了。



梁希賢少將(1898—1941)

黃埔五期畢業,陝西同官(今屬銅川市)人。在中條山會戰中擔任新編27師副師長。在師長王竣和參謀長陳文杞先後壯烈犧牲後,梁將軍堅持率餘部繼續作戰,在臺寨村陣地與日寇激戰,官兵傷亡殆盡後,梁將軍為了不被日寇俘虜,自己跳入黃河自殺,慷慨殉國。

另注:師長王竣和參謀長陳文杞也是黃埔畢業,新編27師的三位指揮官都是黃埔畢業,三位將軍都沒有給黃埔軍校丟臉!



謝晉元中校,後追授少將(1905-1941)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廣東梅州人。謝將軍的事蹟就不用多說了。“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事蹟要是都不知道,就回家面壁去!

值得一提的是,謝晉元將軍是被叛徒刺殺的。中國什麼時候都有漢奸,國之不幸!


Mer86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為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出了大量軍事人才。在那個時代,黃埔軍校培養了大約四萬人,他們中有許多是基層軍官,默默無名犧牲在抗日戰場上,但也有許多在抗日戰場上打出名堂的知名將領,小編現在就來盤點一下抗日戰場上,那些南征北戰的英勇將領。

杜聿明

黃埔一期,曾參加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1939年11月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指揮桂南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

戴安瀾

黃埔三期,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餘,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

關麟徵

黃埔一期,南征北戰,參加了許多戰役,最著名的成就便是臺兒莊大捷。

張靈甫

黃埔四期,陸軍中將,參加了凇瀘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和鄂西會戰。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將領,比如胡宗南、黃維、鄭洞國、胡璉、宋希濂、王耀武、陳明仁林彪、劉志丹、羅瑞卿、趙一曼、徐向前、陳賡、左權、周士第、程子華、許光達、陳伯鈞、宋時輪等。關於他們,我就不一一介紹了,相信許多人一定比我更瞭解他們。

除了將領外,我們也要向默默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無數中國軍人致以最高的敬意,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意說歷史觀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黃埔軍校那副經典的對聯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麼有多少人知道黃埔軍校的校訓?黃埔軍校的校訓為“親愛精誠”,言簡意賅,說的是軍校師生要團結互助,共同誠心誠意報效國家。這也是黃埔軍校能夠出現許多抗日將領的重要原因。

截至1937年,黃埔軍校共開設12期,培養了約1.6萬名軍官。這些黃埔學子遍佈中國各地,或正在與日軍作戰,或準備與日軍作戰。黃埔軍校湧現的抗日將領主要集中在前四期,經過長期的戰爭洗禮,這些黃埔學子最低的軍銜也是個團級幹部。

在抗日戰爭中,黃埔一期杜聿明將軍率領第五軍取得崑崙關大捷,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熊。黃埔一期戴安瀾將軍出兵國外,痛擊日軍。黃埔一期王耀武將軍擔任74軍軍長,在多次會戰給予日軍重大殺傷。在我軍,陳賡大將,黃埔一期生,抗日時期帶領386旅與日軍作戰中取得多次勝利。同時還有徐向前元帥,也是黃埔一期生,粉碎過日軍六路圍攻,作戰靈活,極其擅長用兵,是不可多得的抗日名將。

黃埔軍校遠不止培養上述名將,除了極少數黃埔人投降以外,絕大多數黃埔軍人都在抗戰前線與日軍殊死戰鬥。當然,能夠成為抗日名將的大多都活著看到了抗戰勝利,大部分黃埔學子都犧牲在了抗日戰爭中。這些為了民族犧牲的英雄,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


兵說


從1924年6月到1949年底遷往臺灣之前,黃埔軍校在大陸開辦了二十三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培養出了23萬多畢業生。其中,不少畢業生成為國共雙方的骨幹將領。他們在抗戰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國民黨方面:胡宗南、杜聿明、黃維、鄭洞國、戴安瀾、胡璉、宋希濂、張靈甫、王耀武、陳明仁等。

共產黨方面:林彪、劉志丹、羅瑞卿、趙一曼、徐向前、陳賡、左權、周士第、程子華、許光達、陳伯鈞、宋時輪等。


人畜無害的小白兔


太多了,比較出名的有杜聿明、胡宗南、關麟徵、李默庵、李玉堂、李延年、李先洲、黃維、戴安瀾、王耀武、張靈甫、胡璉、廖耀湘、邱清泉、鄭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