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著名抗日将领出自黄埔军校?

历史的印记


抗日战争爆发时,距离黄埔建校不过一十三年,由于军中资历和晋升“停年”等因素的影响,战区司令和军团总指挥等职务基本被保定生所把持,黄埔前三期的少壮派军官除胡宗南等个别人外,大多还在师长和旅长的职务上晃悠。

民族解放战争是检验军人精神与能力的最佳考场,勿庸置疑,黄埔系中央军是抗日正面战场的中坚力量,不妨根据其中的抗日战功、军职高低、位置重要和参战经历,遴选出黄埔抗日十大名将,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欢迎斧正。

一、胡宗南(黄埔一期)



浙江人,陆军上将,排在第一位是因为胡宗南是抗战时期黄埔生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代理第一战区司令官,1945年初实任;同时胡宗南在八年抗战期间指挥几十万中央军精锐,力保潼关和西安不失,成功卫护了四川北大门。不管在解放战争中其如何草包,抗日功绩是不好抹杀的,1945年胡宗南指挥“豫西战役”取得胜利,彻底断绝了日寇华北方面军从河南窥视陕西的念想,麾下第1军和第2军是军事委员会直属攻击军。

二、王耀武(黄埔三期)



山东人,陆军中将,黄埔生唯一的方面军司令官,1944年实授陆军总司令部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从淞沪抗战的第51师师长起步,历任第74军军长、第24集团军总司令和第四方面军司令,打满抗日全场,参加了至少10次大型会战,若非级别和资历稍逊,几可排名黄埔第一的抗日名将,一手带出来的第74军号称“抗日铁军”,后来的五大主力之一,华中日寇畏之为“虎之师”。

三、杜聿明(黄埔一期)



陕西人,陆军中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军第5军的实际领军人,中国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杜聿明1933年就曾经参加长城抗战,1939年率第5军在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1942年率领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入缅作战,予敌重创,由于英军的不合作先胜后败。抗战末期就任昆明警备总司令,所带出来的第5军也是五大主力之一。

四、宋希濂(黄埔一期)



湖南人,陆军中将,1932年即参加“淞沪抗战”,全面抗战爆发时已任德械第36师师长,是最早加入淞沪会战的中央军部队之一。火线升为军长后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战役,1941年实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警备司令,最大的抗日功绩是在中国远征军兵败后驰援惠通桥,力保怒江防线不破,拱卫了大西南后方的稳定,1944年参加滇西反攻战役。所带出来的第71军战斗力并不输于其他五大主力部队。

五、关麟征(黄埔一期)





陕西人,陆军中将,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隶属刘峙、汤恩伯等指挥,在华北地区与日寇血战,是南口战役和台儿庄大捷的功臣。历任第52军军长、第32军团长、第15集团军司令等职,参加武汉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最大的抗日功绩是1940年日寇侵占越南后,关麟征集团军(后改为第9集团军)千里奔赴滇南驻防,终日本投降也未让日军自越南深入滇南一步,确保祖国南大门的安全。所带出来的第52军绝对是被低估的战力强悍队伍。

六、李玉堂(黄埔一期)



山东人,陆军中将,“三李不如一王”的一李,淞沪会战爆发时任第3师师长,1938年升任第8军军长参加武汉会战,后划归第九战区薛岳指挥,是历次长沙会战和赣北作战的主力部队,1940年第8军和第10军合并成为新的第10军,李玉堂成为首任军长,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死守长沙的功臣,战后升为集团军副总司令,第10军因防守不动如山获封“泰山军”。之后历任第36集团军和第27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常德会战和长衡会战,是华中地区抗日骨干将领。

七、方先觉(黄埔三期)



江苏人,陆军中将,李玉堂第3师的骨干将领,全面抗战爆发时任该师上校团长,1938年升任旅长,1939年升任预备第10师师长,跟随李玉堂先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历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在第三次长沙战役后被直接擢升为第10军军长。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死守衡阳47日,毙伤日军近6万人,创造了抗日战争中的守城奇迹。

八、胡 琏(黄埔四期)



陕西人,陆军中将,陈诚土木系重要将领,全面抗战爆发时任第11师66团上校团长,淞沪会战后因作战勇敢升为第67师119旅旅长,参加武汉会战、湘北会战、枣宜会战,1942年升任土木系发家部队第11师师长。1943年在鄂西战役中的“石牌保卫战”死守要塞,力保通往重庆的要道不失,为鄂西大捷立下汗马功劳。1944年升任第18军军长参加湘西会战,所部第18军后来成为五大主力之一。

九、廖耀湘(黄埔六期)



湖南人,陆军中将,黄埔毕业后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出身,历任机械化第200师参谋长、副师长,桂南会战的昆仑关战役后升任新编第22师师长,参加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后撤往印度兰姆伽整训,接受全套美式装备和美式训练,1943年10月率部开始缅北反攻作战,大破当面日军第18师团,其后扩编为“新编第六军”,1945年空运回国参加湘西会战和南京受降,所部新六军后来成为五大主力之一。

十、余程万(黄埔一期)



广东人,陆军中将,这是排名前十中唯一的师长,1940年出任第74军57师师长,转战华中地区,1943年在常德会战中奉命率领8000“虎贲”死守常德城,两周内毙伤日军万余人,虽然在最后时刻率残部突围,但为四周各部援军的围攻争取了时间,迫使日寇第11军不得不仓惶撤退,其实常德城虽破,常德会战最后是胜利的,余程万功不可没。


度度狼gg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其中大概有四万多的毕业生,而在八年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仅存的毕业生大概有一万多人,其中就有两万多人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而这两万多人中大部分是中下层军官,当然还有高级将领,至于抗日名将,无论牺牲的还其活下来的都挺多,所以就以黄埔十大名将为例。




林彪

抗日战争中因“平型关大捷”而一战成名,之后负伤去了苏联休养,因此之后在无辉煌战绩,但在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指挥了辽沈、平津等大规模战役。

关麟征

抗战时期任52军军长,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等战役,人称“关铁拳”,与“孙钢头”孙连仲并称。

胡琏

抗日名将,历经多次大战,在抗战时期率领11师死守石牌要塞,而也因为石牌要塞之战,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徐向前

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后来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其是共和国元帅。

陈庚

陈庚大将无须多言,抗战时期便为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一生参加过多次战斗,为共和国大将。



王耀武

也算一位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参加过淞沪会战、兰封会战、上高会战等等战役,在万家岭大捷中歼灭日军四千余人。

宋希廉

“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抗战之初,率领其部下从西安开赴淞沪会战前线,参加过多次战役,是一位抗日名将。



郑洞国

参加过古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等,后来任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入缅做战。

杜聿明

指挥过长城抗战、淞沪会战,在1939年任第五军军长,指挥部队在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戴安澜

“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其是扬我中华国威的第一人,率领200师奔赴缅甸做战,最后战死沙场,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



还有像杨靖宇、左权等等牺牲在抗日战争中的共产党将领,他们都是黄埔精英,他们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抗日英雄。


历史之绝唱


黄浦军校是1924年由蒋介石亲自组建的、以培养陆军军官为目的的一所军事学校,共举办了六期,培养处级军官达八千人。这些人大多成为军旅界的精英,尤其是日寇大规模入侵中国之后,他们是的许多人为了祖国的命运耍壮烈牺牲了。我谨在此举杯为祭,也列举几位来看黄浦军校的抗日名将,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英雄事迹。

林彪,黄浦四期,曾担任115师师长,率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五台山大捷等。

关麟征,黄浦一期,被称为“陕西冷娃”,率部取得台儿庄大捷,一武汉会战中顽强拼搏,让日军闻风丧胆。

胡琏,黄浦四期,号称金门王,曾参加淞沪会战,湘北会战等,多次重创日军。

徐向前,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率部在太行山地区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共消灭日军二万余人。

陈赓,黄浦一期,任八路军386旅旅长。在娘子关等地大量歼灭日军。

还有王耀武(黄浦一期),宋希濂(黄浦一期),郑洞国(黄浦一期),杜聿明(黄浦一期),戴安澜(黄浦三期)等。


绮阁书生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创建的,爱国成为了黄埔军校学生的力量源泉,从1924年创办至七七事变爆发,为民族培养了无数抗日爱国将领,成为了抗日的中坚力量,十四年抗战涌现出太多的黄埔师生为国为民抛头热血。曾任侵华日军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说过,抗日中坚力量乃是以蒋介石为核心的、以黄埔系军官为主体的中央军。下面介绍国军几位著名抗日名将(排名不分先后)

1、戴安澜

戴安澜毕业于黄埔三期,有海鸥将军之称,抗日名将。1933年参加了长城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军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少将师长,随后参加了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著名的昆仑关战役。1942年率领第200师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作战,在同古保卫战后撤退途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缺乏治疗药物壮烈殉国,时年38岁。

2、谢晋元

谢晋元毕业于黄埔四期,1932年以少校营长的身份加入蔡延锴第19路军,参加了一二八事变保卫上海。七七事变爆发后,时任孙元良第88师524团团长,参加了淞沪会战,谢晋元524团以八百壮士做为断后掩护任务、死守苏州北河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数日震惊全国,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1941年4月24日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叛徒杀害,抗日名将、为国捐躯。

3、王耀武

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抗日铁军74军的灵魂人物,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鄂西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几乎打满了整个正面抗日战争,曾两度获得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飞虎旗,其中抗日战争最后一次大会战——雪峰山会战也是王耀武指挥的,为人精明能干而且战功卓著,曾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三李不如一王”之说。

4、胡琏

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曾有“狡如狐、猛如虎”之称,陈诚土木系第18军主力战将,1937年在军长罗卓英的指挥下参加淞沪会战,在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大战日军第11师团等部,而名声大噪。1943年率领第11师在石牌要塞大战日军第39师团等部,打出了“吃人部队”的称号,守住了最后的国门,保证了鄂西大捷而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4年晋升第十八军军长,1945年参加了王耀武指挥的雪峰山会战。

5、关麟征

关麟征毕业于黄埔一期,是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个担任集团军司令的黄埔系学生,1933年率领第25师参加长城抗战重创日军第八师团而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爆发后任52军军长,在漳河南岸击退土肥原贤二第14师团,1938年参加了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第5师团,打出了“关铁拳”的称号,1939年湘赣会战后升任第15集团军司令,其部下郑洞国、杜聿明、刘玉章等都是黄埔抗日名将。

黄埔系出身的抗日名将还有很多,例如常德保卫战的余程万、衡阳保卫战的方先觉、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11师师长张灵甫、五大主力之一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军中秀才邱清泉、鹰犬将军宋希濂,还有杜聿明、郑洞国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赛门军略


黄埔军校毕业的抗日名将太多了,写上一整天也写不完。我觉得,活着看到抗日胜利的人就不用写了吧,毕竟都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中的英雄。

根据官方统计,毕业于黄埔军校,在抗战期间牺牲的高级将领一共有21位,其中中将7人(含追授),少将14人(含追授)。鉴于篇幅太大,今天先说十位。这些英雄的名字,后人不能忘记!



戴安澜少将,后追授中将(1904~1942)

黄埔三期毕业,安徽无为县人。抗战中担任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师--200师师长。在入缅作战中,于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其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彭士量少将,后追授中将(1904—1943)

黄埔四期毕业,湖南省浏阳人,曾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于1943年11月15日,在著名的常德会战中牺牲,年仅39岁。彭士量师长也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黄梅兴少将,后追授中将(1897—1937)

黄埔一期毕业,广东平远县人。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就与日寇有过多次较量,屡建奇功,日寇称黄将军为“黄老虎”。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黄梅兴将军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于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二天,1937年8月14日下午6时,进攻日军阵地时,不幸被炮弹击中,经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年仅40岁。

黄梅兴将军也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后被追授为陆军中将。



蔡炳炎少将,后追授中将(1902―1937)

黄埔一期毕业,安徽合肥人。淞沪会战中,蔡炳炎率部在罗店与日寇第十一师团激战。蔡将军亲自率一营兵力与日军反复冲杀。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很多资料中将蔡炳炎错写成蔡炳兴,希望予以重视,不要连牺牲烈士的名字都搞错了!



杨杰少将(1895-1937)

黄埔四期毕业,河北容城县人。淞沪会战中,杨杰将军率部扼守西塘,战况异常惨烈呈绞肉机状态,阵地数度易手,1937年10月11日晚,日军冲锋破我军阵地,上级询问战况。

将军答:“尚能支持,不须后援”。

言毕,亲率预备队前去逆袭,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官惠民少将(1906-1937)

黄埔四期毕业,广东曲江人。淞沪会战中,官将军率部接替在嘉定县布防,遭到日军的疯狂进攻。官将军亲至前线,组织部队反击日寇,突有两发炮弹先后投掷到将军周围,官将军壮烈牺牲。

吴继光少将(1903―1937),

黄埔二期毕业,安徽盱眙县(今江苏盱眙)人。在淞沪会战后期,吴将军奉令率部阻击日军,掩护主力转移。日军在陆、空猛烈火力掩护下,对国军阵地发动全面进攻。吴将军亲临战场,督师杀敌,不幸被敌弹击中要害,壮烈牺牲。


赖传湘少将,后追授中将。(1903-1941)

黄埔四期毕业,江西南康县人。1941年9月24日,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亲临一线指挥,激战中赖将军左手负重伤,仍坚持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后被日寇飞机扫射,将军躲避不了,被射中要害。警卫员背他退下,将军挣扎着对周围的部下说:“不要管我,继续战斗!”说完就壮烈牺牲了。



梁希贤少将(1898—1941)

黄埔五期毕业,陕西同官(今属铜川市)人。在中条山会战中担任新编27师副师长。在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先后壮烈牺牲后,梁将军坚持率余部继续作战,在台寨村阵地与日寇激战,官兵伤亡殆尽后,梁将军为了不被日寇俘虏,自己跳入黄河自杀,慷慨殉国。

另注: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也是黄埔毕业,新编27师的三位指挥官都是黄埔毕业,三位将军都没有给黄埔军校丢脸!



谢晋元中校,后追授少将(1905-1941)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广东梅州人。谢将军的事迹就不用多说了。“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迹要是都不知道,就回家面壁去!

值得一提的是,谢晋元将军是被叛徒刺杀的。中国什么时候都有汉奸,国之不幸!


Mer86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出了大量军事人才。在那个时代,黄埔军校培养了大约四万人,他们中有许多是基层军官,默默无名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但也有许多在抗日战场上打出名堂的知名将领,小编现在就来盘点一下抗日战场上,那些南征北战的英勇将领。

杜聿明

黄埔一期,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戴安澜

黄埔三期,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关麟征

黄埔一期,南征北战,参加了许多战役,最著名的成就便是台儿庄大捷。

张灵甫

黄埔四期,陆军中将,参加了凇泸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鄂西会战。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将领,比如胡宗南、黄维、郑洞国、胡琏、宋希濂、王耀武、陈明仁林彪、刘志丹、罗瑞卿、赵一曼、徐向前、陈赓、左权、周士第、程子华、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等。关于他们,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相信许多人一定比我更了解他们。

除了将领外,我们也要向默默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无数中国军人致以最高的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意说历史观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黄埔军校那副经典的对联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么有多少人知道黄埔军校的校训?黄埔军校的校训为“亲爱精诚”,言简意赅,说的是军校师生要团结互助,共同诚心诚意报效国家。这也是黄埔军校能够出现许多抗日将领的重要原因。

截至1937年,黄埔军校共开设12期,培养了约1.6万名军官。这些黄埔学子遍布中国各地,或正在与日军作战,或准备与日军作战。黄埔军校涌现的抗日将领主要集中在前四期,经过长期的战争洗礼,这些黄埔学子最低的军衔也是个团级干部。

在抗日战争中,黄埔一期杜聿明将军率领第五军取得昆仑关大捷,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熊。黄埔一期戴安澜将军出兵国外,痛击日军。黄埔一期王耀武将军担任74军军长,在多次会战给予日军重大杀伤。在我军,陈赓大将,黄埔一期生,抗日时期带领386旅与日军作战中取得多次胜利。同时还有徐向前元帅,也是黄埔一期生,粉碎过日军六路围攻,作战灵活,极其擅长用兵,是不可多得的抗日名将。

黄埔军校远不止培养上述名将,除了极少数黄埔人投降以外,绝大多数黄埔军人都在抗战前线与日军殊死战斗。当然,能够成为抗日名将的大多都活着看到了抗战胜利,大部分黄埔学子都牺牲在了抗日战争中。这些为了民族牺牲的英雄,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兵说


从1924年6月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之前,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了二十三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毕业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国共双方的骨干将领。他们在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民党方面:胡宗南、杜聿明、黄维、郑洞国、戴安澜、胡琏、宋希濂、张灵甫、王耀武、陈明仁等。

共产党方面:林彪、刘志丹、罗瑞卿、赵一曼、徐向前、陈赓、左权、周士第、程子华、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等。


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太多了,比较出名的有杜聿明、胡宗南、关麟征、李默庵、李玉堂、李延年、李先洲、黄维、戴安澜、王耀武、张灵甫、胡琏、廖耀湘、邱清泉、郑洞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