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白”到“事业编”

如果一个人集数学白痴、逻辑混乱、做题龟速、反应很慢、心理素质差、矮丑挫各种短板于一身,那考公还有希望吗?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从2011年第一次参加公考起,屡败屡战十来次,笔试第四、第五好几次,好容易笔试第三进面,被第一名秒杀。事业单位倒是多次进面,但是进面见光死。2015年我才通过省级事业编考试,目前在大院里的机关上班。

回首公考虐我千百遍,我待公考如初恋的时光,我觉得不能一举成“公”的原因不仅仅是那些短板,更重要的是我没有为短板做出足够积极的努力。事实证明,当鸵鸟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能补的补,能修的修,无法修补的绕着走,才能最大程度地止损。

我被数学虐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幼儿园,从掰着指头数数起就数不利索。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所有的数学老师对我都是一副嫌弃脸。高中三年,字迹工整,黑、蓝、红三色错题本攒了好多,但两次高考都是90分(满分150)。高考填志愿,老师问我选什么专业,我解气似的大声说,什么专业不学数学,就选什么专业。那时,我以为这辈子彻底摆脱数学这个噩梦了,没想到几年后还要面对公考。

数学在公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甚至有激进的说法,“得数学者得公考”。摊上我这么一个数学白痴,难道只能放弃公考吗?偏偏,我想放弃也不行。拜第一份工作报社编辑HR所赐,我研究生刚毕业手里就只剩一个户口迁移证了。我从派出所打听,这算“口袋户”,想迁回湖北农村老家是不可能的,找回户口有三条出路:考编制、买房子和嫁人。第一条尚在我努力的范围之类,就闷不吭气跟数学这个老冤家又耗上了。

想想我高中的错题本和高考90分,我果断地放弃了深度练习,从QZZN论坛上下载了一些专项分析,记住了几道基本的简单题型。15道题有把握做对三五道就很开心,其他的蒙一个同样的选项。蒙的选项尽量和有把握做对的选项不一样,这是我处理公考数学题的最高智慧了。运气好的话,数量关系正确率居然高达50%。

数学差的人,逻辑一般也好不到哪去。雪上加霜的是我大二为了省120元计算机二级培训费,翘了大量逻辑课去公共机房蹭免费电脑用。这是我本科期间最愚蠢的决定,没有之一。学得似懂非懂的逻辑知识早就悉数还给老师了,几乎是从零开始。我还是采用专题专项突击的办法,老老实实地学知识点、记套路。我对理性的东西忘性都很大,今天学会了,明天又不记得了。只好套路——真题反复练习,准确率从30%上升到60%以上。逻辑题总有一两道非常绕,我逻辑虽然很混乱,但是直觉异常精准,5秒钟内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道我解不了的“天题”,果断放弃。在分秒贵如油的公考考场,认怂要趁早,这也是一种技能啊!

对数学和逻辑两大短板我做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图形我试了一下直接放弃。有个公考专家说如果你看见一种题整个人都不好了,还是放弃吧。图形题之于我就是如此。高中看见几何图我就想立刻去死,时隔多年,几何图并没有变顺眼一丁点儿。

因为放弃的太多,所以公共基础知识丢不起分了。法律知识我在南图翻了几本书,林鸿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最靠谱,条缕清晰、语言简洁、案例生动,是良心之作。要说有什么长处的话,很惭愧,虽然中文系出身,学生时代就开始发些小文章,工作到现在,依然保持每年10来篇国家级刊物的发稿量,但申论写得很一般,事实上,我高中作文得分也一般。罪魁祸首还是反应慢,每次都是走出考场才文思如泉涌。我只好提前练好套路备用。文学名著里那么多名言名句,生动事实,都能为我所用。我考上事业编那一次,作文比较出彩。主题是怎么应对工作中的挫折,我拟的副标题是“磐石之坚,蒲苇之韧”,化用了《孔雀东南飞》的“磐石无转移,蒲苇纫如丝”。举例子引用了《戴高乐传记》中,军校校长评价学生时代的戴高乐除了个子高以外乏善可陈的梗。文章结尾,引用了莫泊桑的著名鸡汤“生活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得那么坏”,还有柳青《创业史》“人的一生很长,但是关键的路只有几步,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总的说来,这篇作文算是体现了中文系学生应有的文采,而且写作时间我特地留足了一个小时,没有鬼急吼地画完,字迹还算工整。在数学题乱蒙很多道的情况下笔试第一,那篇作文应该立了大功。所以,数学白痴们不必灰心,也许数学很厉害的人,作文挫到屎。

笔试考智商,面试除了谈吐还是要看形象的。我面试比笔试更加惨不忍睹,心理素质差,一进考场脑袋一片空白,最低居然只有60多分,很少超过75。刚开始还觉得不服气,后来想想,面试穿的什么呀?

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格子衬衫、漏趾平底凉鞋!

素着一张平谈无奇的脸。一方面是我不修边幅惯了,另一方面,囊中羞涩我很心疼置装费。在衣履光鲜的备考人群中,我瞬间觉得气场弱下去了。2015年,我突然意识到需要妆点下形象,买了白底水墨郁金香花朵收腰伞裙,高腰线视觉上拉长了可怜的小短腿。踩着黑色羊皮磨砂高跟鞋,海拔终于超过一米六,长高了气场也强了。我穿不惯高跟鞋,就把它装进鞋盒拎进考场。索性又买了兰芝气垫BB霜和ZA珊瑚红口红。装备齐全地坐在面试候考室,心里笃定了很多。面试总算没有出现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的场面,不过成绩也一般。笔试第一、面试后综合排名第三,但是招两个人,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如果我面试再少零点几分,又要当一回分母。可见备考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能放弃哪怕让自己变好一丁点儿的机会。公考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的。

如果你所学的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如果你不想创业折腾只想稳定工作,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公考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平常心也很重要,考上了,也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而已;一次考不上可以再来。我考公那几年去图书馆借书时候,看到新上架的文学书心里痒痒,就骂自己不勤奋,应该多看法律书,多做数学题。回头想想,那种心态对我并没有太多的正面帮助。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享受现在的努力才是最健康的备考状态。

首发:谈公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