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道家的可愛之處就是非常富有人情味,它不迴避“飲食男女”。而且,它還把這種“飲食”和“男女”都做到了極致。


它說理想的人生,第一要美其食;第二要任其服;第三要樂其俗。

美其食就是以食為美

《黃帝內經》裡說到,人生的第一追求應該是“美其食”。什麼叫“美其食”呢?如果從字面上來解釋,“美”是個形容詞,在這裡,它肯定是當動詞用。所以,“美其食”就是以食為美,它強調的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各花入各眼。比如說七龍珠,七隻龍一支珠,也有人會覺得它很漂亮。

所以,“美其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我們把每天吃的飯吃美了,這就把從物質層面的享受變成了精神層面的享受。而不是說,把麵包捏出什麼花來,把菜炒出什麼樣來,讓它看上去很美,不對,而是吃起來很美。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另外,人的主觀感覺也會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同樣做出來一個飯,今天吃好吃,明天吃就不好吃了。“珍珠翡翠白玉湯”其實就是一鍋泔水,可是,朱元璋在當年逃難的時候吃了,就美得讓他難忘。所以,“美其食”強調的是最後人和食物合二為一產生的效果。通俗一點說,就是大家在吃東西的時候要講究心境、環境,還要講究技巧。平常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是光盯著鍋裡的菜。哪一天,你夾了一小塊燒牛肉,還不是很大的一塊,然後就著那個白米飯,認真地咀嚼這一塊肉和米飯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口飯怎麼那麼好吃。

但是,現在很多人吃飯那已經不叫吃飯了,他就是在機械的往肚子裡塞東西。這就太可惜,太浪費了。

任其服”——讓自己的身體說了算

道家的可愛之處就是非常富有人情味,它不迴避“飲食男女”。而且,它還把這種“飲食”和“男女”都做到了極致。它說理想的人生,第一,要美其食,第二呢,要任其服。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美其食”前面已經說了。什麼是“任其服”呢?服是穿著打扮,任是穿著隨意的意思。就是說,穿的衣服要合體、合身,而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好看,得讓自己的身體說了算。

而且,“衣”和“服”意思也不一樣,衣是外衣,服是內衣。為什麼說服是內衣呢?因為它是“月”字邊。在古代的造字當中,月是“肉”的簡寫,所以,像我們寫肝、腎、胃,它都帶一個月字邊。這個月不是指月亮,而是指“肉”的意思。衣服的“服”它有個肉字邊,所以就是指貼著肉穿的那件衣服。一般人口中的“服”指的都是穿在身上的各種衣服,其實在古代,它特指內衣。而外面那隔了一層的,穿在上面的叫衣,穿在下面的叫裳。

在古代,這是分得非常清楚的。所以,說中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從這些地方就體現出來了。中國人說衣服有很多種說法,嵇某人說血有幾十種,這都是因為他們有特定的指向。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所以,假設要一箇中國的古代人來看現在的《超人》這部電影,他看到內褲穿在外面這個場景的時候估計會瘋掉。

我們經常說你服不服?原本的意思是說你穿的這件內衣貼身不貼身,扎得慌還是不扎得慌?其實,只有把內衣穿好了,你才能真正的感覺到舒服。

所以,你看一個女子的境界高低,就要看她是把錢花在外衣上,還是花在內衣上。什麼叫好老婆,好老婆就像一件貼身的內衣,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但是她的存在會讓你很舒服。不過,什麼時候你感覺到“內衣”的存在了,你們之間就出問題了,這就叫不服。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現在,我們不但是把傳統文化丟了,連思維和習慣都混亂不堪,內衣外穿反而成了一種時尚。有些女青年為了漂亮,衣服穿得非常少,這其實是氣弱的表現。一般氣弱的人大都會通過裸露的方法來達到吸引別人眼球的目的,這也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氣強的人,也就是感染力比較強的人,一般都是把自己包裹得很嚴實,但是他的感染力依然會流露出來。

佩服這兩個字在古代是一種治病方式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現在把“喝藥”說成是“服藥”。明明是拿嘴喝,為什麼要跟衣服的“服”聯繫在一起呢?古人以前治病,不是讓病人把藥湯直接灌在嘴裡的,而是通過聞藥的氣味來治病。比如說聞一些香藥料。人們把中藥做成一個香囊,然後掛在內衣裡面,這樣你低頭就能聞見藥味。在聞的過程中,這個病就治好了。我們管這種治病方式叫“服氣治病”。

我們經常說你服氣不服氣?其實以前指的就是服藥氣。所以,“佩服”這兩個字其實是古代一種治病的方法。“佩”是指佩玉,我們認為玉能通靈,戴個玉牌、手鐲,這樣就能保護你的內心。

樂其俗,別盲目攀比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古語有云:“習俗移人,賢智者不免。”所謂“俗”,就是在一方水土上,大家生活了千百年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對於這樣的習慣,《黃帝內經》說,我們要“樂其俗”,它的反義詞就是“移風易俗”。

“俗”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比如廣東人愛煲湯,山西人愛吃醋都是有原因的。廣東人愛煲湯為的是滋陰,山西人愛吃醋,跟山西人多結石有關。

所以,我們經常說“入鄉隨俗”,意思就是說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就要看看人家的生活習慣,然後跟著人家的生活習慣走。你非要橫插一槓子,改天換地,最後倒黴的就是你自己。

道家提倡的理想人生

“樂其俗”就是說我們要尊重這種千百年來形成的風俗習慣。比如說我們過年要放鞭炮,結果自1993年起,北京愣是以各種理由禁了13年炮仗,禁到最後怎麼著?沒有放鞭炮的那個年,過得就是陰冷、潮溼、灰暗,沒有任何喜氣。現在,過年放鞭炮的習俗恢復了以後,大家都歡歡喜喜過大年。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又把煙火放到了極致。

我們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不是用來打仗,而是用來放煙花爆竹,慶喜的,這是我們的“俗”。我們不僅要尊重它,還要保留它,而且還要以此為喜,以此為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