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截图、文字:台长 史太郎

视频出处:亚洲电视《大都会乡里》(Youku视频网站,用户Frankie238上传)

特别鸣谢广府历史文化研究者朱光文生、公众号“志道广州”星期十、沙湾何润霖先生、紫坭村黄尧根先生、三善村老耀春先生、新桥村周珠仔师傅、潭山村许钜泉先生、黄洁明老师、Owenluo崔永泓先生、花花(微博@广东梦里昙花)、16号舰长(微博@番禺志)、文保爱好者

“天涯寻鹤人”等前辈、朋友,帮忙鉴别了部分图片,并提供相关资料

1990年代初的番禺,长什么样子?

和如今差别大吗?

原来1992年2月播出的香港亚洲电视(下简称“亚视”)剧集《大都会乡里》,已悄悄帮我们留下了“有片有真相”的珍贵画面片段。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亚洲电视《大都会乡里》(1992年2月3日在“亚视”本港台播出,但百度百科写该剧是1991年作品),片头的背景,正是如今番禺石楼镇人民路

1.市桥

(市桥河、市桥大桥、大北路环形人行天桥)

台长首先点播了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就让我惊呆了——是市桥河呀!原来市桥河也曾出现在港剧中呀!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广东番禺”的字眼,足够让很多老番禺们怀念落泪了。(第一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市桥大桥,当年仍车少显阔,如今车多路窄。(第一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这个从客车车头望出去的镜头,拍的是市桥街景么?隐约可见前方有个“XX楼”和“XX银行”。(第一集截图)

第八集中,陈山河扮演的竹升仔钟国强,拿着摄录机在市桥街头到处拍,番禺第一座行人天桥——大北路环形天桥上了电视,还有衣着大方时髦的市桥街坊。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街头上还可以见到拖拉机。(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看大图。由于剪接关系,不确定骑车的两个镜头是否也是市桥拍摄,可能是在别的地方拍了,然后剪到一起来。)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第八集中出现“番禺县日杂公司”“批发部”店铺内景,地上堆满了煤炉和沙煲㼜撑,估计也是在市桥,但由于上承剧中人到莲花山景区游玩的剧情,故不确定。(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后面的货架上好多大炮仗(鞭炮)呀!(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货架上满天神佛,地上放满花瓶,还有各种装饰品,数量很多,但商品的品种比较单调。(第八集截图)

2.石碁镇·新桥村

(新桥村如今属大龙街)

第一集首先出场的是女主角程军(何美婷扮演),设定为

土生土长的番禺乡村女青年,但一点都不土,还特别聪明醒目。

坐一程客车,她就赚了同车乘客一大笔兑换差价,回到村里还笑着跟人炫耀:“港澳同胞思想水平好低的!外汇很好赚!”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当年来往市桥和各镇的旧款客车(是番禺本地产的红桥牌客车么?),车窗可以打开,还有天窗,所以乘客吸烟都不足为奇。车厢环境舒适度,自然远不及如今的空调公交车了。(第一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新桥车站,这个候车亭应该是很多“老新桥”的回忆了吧?(第一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很明显,这条路应该就是如今车来车往的市莲路了。一定是这样,除非不是……(第一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女主角从澳门回到番禺,进村前特意把时髦的牛仔裤换成土里土气的裙子才回家,以免太招惹。不过如此旁若无人当众脱裤换裙,会不会太大方?旁边的男村民表示大饱眼福。(第一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车站里的“淋病福音”牛皮藓广告,虽然恶心,但也很怀念。(第一集截图)

除了第一集女主角坐车回村口这一幕之外,在新桥村拍摄的桥段,还有第八集秦沛从台湾回来寻母的感人一幕。

虽然与如今相差极大,但观乎路口建筑,以及“因桥成市”的独特环境,还是很容易辨认出:秦沛与母亲重逢这一段的拍摄范围,就是如今新桥村跨龙桥、圣母宫、思复祠前的一段街巷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村人通知秦沛找到了他的妈妈,大家从新桥村思复祠东侧的小巷冲出来,一路经过巷口思复祠圣母宫。(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镜头移向左面,正对着圣母宫的跨龙桥映入镜头。可见当时桥头两边仍有店面建筑,如今已改为小广场公园。(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秦沛(绿衣者)冲到桥上,终于见到老母亲,跨龙桥和后面的圣母宫瓦顶,映入镜头。(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秦沛母亲(中间老婆婆)背后的新桥涌,当年河水颜色还是很正常啊……(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趁秦沛跪下来,我们趁机看看桥头的建筑……(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最后,导演给了一个俯拍跨龙桥和新桥涌的画面,赞!(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第九集送别秦沛的场面,台长不确定是什么地方,据指也是新桥村,参照物是背景中的旧式现代建筑。(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好多番禺排粉啵!(左下角,第九集截图)

以下场景也是在新桥村拍摄

↓↓↓↓↓↓↓↓

秦沛与母亲重逢至分别的剧情,集中在新桥村拍摄,包括以下这些台长认不出来的地方,据说也是新桥村。

为此特意请新桥村周珠仔师傅帮眼,他确认,以下场景也是新桥村的——

场景一

秦沛母亲到河边挑水

河的远处出现一座桥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第九集截图,图①远处出现的桥,据周师傅所指,是“安全桥”。

场景二

母亲偷偷到药店搽跌打药酒

秦沛发现母亲隐瞒脚患病痛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药店外就是沿街摆卖的市集,据指也是新桥村。(第九集截图)

3.沙湾镇·沙湾北村

(留耕堂何氏大宗祠、华光路、福北路)

秦沛与母亲久别重逢之前,他以台胞身份回乡。消息事先张扬,村里为他举办盛大的欢迎仪式,又舞狮又烧大炮仗。这一幕拍摄的地点,是现在的

沙湾古镇留耕堂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这种欢迎港澳台同胞回乡的阵势,现在看来似乎很夸张,但当年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由于秦沛的角色姓秦,故镜头很巧妙地避开了”何”字,以免穿帮。(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换个角度,看整个广场四方塘。感觉和2012年沙湾古镇迎客之前的模样差不多。(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秦沛拜祭祖先的场面,在祠堂的拜庭“象贤堂”内拍摄。并没有惊动后座的何氏祖先。(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诗书世泽”牌坊背后的“三凤流芳”匾额,好熟悉对不对?(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这个镜头可以看到留耕堂“象贤堂”内的摆设,当时有些藤椅,还陈设了一些民间艺术造型的人偶。(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街坊乡里做群众演员,就这样上了香港电视。(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除了迎接秦沛回乡的戏份之外,剧组又在如今沙湾古镇西广场福北路-华光路T字路口的位置,就近拍摄了一些画面。

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西广场,更没有“沙湾古镇”旅游项目,有的只是农地,还有未扩路的

福北路……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沙湾北村来往涌边村的福北路,以前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如今的“北村小农庄”的位置,以前是农地。(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虽然已变了样,但台长认得出,这是由福北路T字路口通往留耕堂的华光路

据沙湾地胆指,“优酷”二字位置,是如今敬老院的门口;对面两屋,当时是小工厂,制造舞台筒灯。(第八集截图)

另外,留耕堂广场东南侧、正对着玉虚宫(北帝庙)的那家小士多,当年也上了电视。剧情交代,此处是男主角“王东发”(邵传勇扮演)的乡下亲戚(陈丽云扮演)经营的小店。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想不到在香港电视上见到这家熟悉的小士多沙湾北村的各位,是不是觉得特别亲切?哈哈哈哈……(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从士多向外望,背景中那个祠堂建筑,就是时思堂,如今用作沙湾古的展览场所。(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陈丽云是服务“亚视”多年的绿叶演员,2009年凭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沙湾北村留耕堂附近的街景,认出来是哪儿了吗?(第八集截图)

4.石楼镇·大岭村

看完秦沛,再看看竹升仔钟国强(陈山河扮演)。他回乡除了协助陈锦鸿办案,亦为了寻找想象中的田园故里风光。石楼镇的大岭村,正好满足了他对家乡乡村的想象。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在番禺拍摄的两集剧情中,陈山河扮演的竹升仔,有很多戏份。(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大岭村有玉带河绕村而过,环境优美,是很知名的番禺古村。但当年拍摄时,它还藏在深闺无人知。剧组勘景选中此地,确实有眼光。(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竹升仔“钟国强”(陈山河扮演)与番禺本地男青年“张健”(演员名字不详)在龙津桥上初邂逅。

“张健”个性如大小孩,和小孩子一起跳入玉带河戏水。后来被“钟国强”手中的摄像机吸引,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上岸搭讪。(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竹升仔“钟国强”(陈山河扮演)在龙津桥上与外国人交谈,镜头右侧带到了

大魁阁塔。(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换一个角度,远眺大魁阁塔。(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第九集,女主角“程军”(何美婷扮演)与“王东发”(邵传勇扮演)对话,背景中亦出现了大魁阁塔。(第九集截图)

除了上述地标式建筑物,大岭村缯棚(罾棚,指水上人家居住区,即大岭村贞寿之门牌坊一带)对出的位置,亦成为取景地,例如男主角“王东发”跳下鸭塘畅泳一幕……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女主角的表情,跟张学友.gif表情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5.莲花山镇·莲花山旅游区

(莲花山镇已撤销,今属石楼镇)

莲花山旅游区是改革开放初期,番禺县首屈一指的旅游景区,是最有资格上番禺地图做封面大图的。当年对游客来说,没来过莲花山,就等于没来过番禺。

所以《大都会乡里》中,也有本地男青年“张健”带竹升仔“钟国强”到莲花山游山玩水的情节。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莲花塔,1980年代重修过。(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莲花城入口。(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小孩子最喜欢大炮,见一碌骑一碌。(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莲花城的城墙,台长很久没来过了。(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当年莲花城上望下去,放眼尽是绿油油的田野呀。(第八集截图)

6.石楼镇(镇中心及附近)

(人民路、、中国银行、大井头、石楼牌坊车站)

竹升仔“钟国强”丢失了摄像机,误会是刚相识的本地人朋友“张健”所为,二人在街头爆发矛盾。这一幕拍摄的地点,就在石楼镇人民路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石楼镇人民路,拖拉机、小车、摩托、骑楼……多有时代感的画面。(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钟国强”为两位小姑娘拍照,小姑娘可高兴了。她们是石楼80后,如今已是30+岁。

从陈师兄提供的群聊截图可见,她们对自己童年上电视一事,仍记忆犹新。(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小姑娘站在石楼中国银行门前拍照。当年的银行门面,比如今朴素多了。(第八、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钟国强”认定是“张健”偷了他的摄像机,在路边的水果摊逮住对方。镜头中出现了一个什么管理站,看不清。(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钟国强”与“张健”爆发矛盾,引来街上群众围观。镜头中出现的路人,都是当年的石楼街坊朋友。(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钟国强在下榻的酒店找回了摄像机,惊觉自己错怪了“张健”,二人冰释前嫌。(第九集截图)

除了街头骂战,另一场陈锦鸿等人追贼的场景,亦在石楼镇中心拍摄,范围是阳明大街大井头人民路一带。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陈锦鸿(上图)锁定了嫌疑人所在的民居,屋内嫌疑人骆达华(下图)闻风而动。(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追逐于石楼的横街窄巷内。(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穿过大井头。(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冲出人民路。(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又是一家小商店。(第九集截图)

除了追逐战,石楼人民路还出现在一些场景中,例如女主角“程军”与男主角“王东发”在街头打闹嬉戏——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不准超越黄线摆卖,违者罚款。”(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石楼镇中国农业银行的招牌~(第九集截图)

此外,石楼镇石楼牌坊车站,也成为取景地点——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市莲路来到石楼牌坊路口,呈现一个小弧度拐弯,石楼人民想必最熟悉不过。(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石楼牌坊车站,原来以前是这样的。(第九集截图)

7.石楼镇·(疑似)陈存诚家族墓

(石楼中学旁)

第八集中,“王东发”(邵传勇扮演)前往拜祭先人,拍摄地点是一处坟墓。

从取景地点沙湾、石碁、石楼三地中筛选,结合镜头中墓前方视野开阔,地势高的特点,经前辈鉴别指点,此处可能是如今石楼中学旁的陈存诚家族墓

(不过文保爱好者“天涯寻鹤人”认为,可能是茭塘村后岗的黄炎章墓?)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剧情所需,用道具墓碑遮挡了原来的墓碑。(第八集截图)

搞笑的是,“王东发”姓王,但乡下亲戚带他拜祭的墓主姓“黄”,“王东发”当场发现猫腻,认为亲戚有心欺骗他,感到很不满。(由于第八集没有声音,故只能从画面讯息推断剧情。)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墓地前方视野开阔,地势略高于平地,似乎很符合石楼陈存诚家族墓的位置特点。(第八集截图)

8.沙湾镇·三善村

(三善村治安分队、德善桥)

第八集中,竹升仔“钟国强”(陈山河扮演)回乡苦寻“三嘉村三十六号”(祖居?由于该集没声音,只能从画面推测剧情)但无果。

他一路找到了三善村治安分队,发现“嘉”“善”字形极似,才惊觉自己要找的是“三善村”才对。

然而他要找的“三十六号”,已因发展需要而改建为厂企,令他相当懊恼。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三善村是剧中出现的唯一一个真实番禺村名,其它取景地如大岭村、沙湾北村、石楼、新桥村等,均只取其景而不用其真实地名。(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一群孩子欢快地跑过“三苗组”前的空地。三苗,是鸡鸭鹅苗吗?(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单凭画面推测剧情:“钟国强”跟村人来到"三十六号”,发现自己要找的地方已经“发展”成为企业,不是他想象中到处是草屋砖房田野的故乡模样,令他懊恼抱头,似乎一时之间不能接受现实。(第八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剧情上承第九集,“钟国强”找回摄像机,发现自己错怪了“张健”,二人冰释前嫌(这部分在石楼人民路拍摄)。

“张健”于是带“钟国强”回家,让他看看自己精心设计的“私家Band房”。但“钟国强”认为他不伦不类,不理解为何乡村人非要模仿城市人;为何农村非要搞建设、搞发展,而不继续耕田务农,保留原始淳朴的乡风?

“张健”闻言,问他:“到底你知不知道什么叫贫穷?”

二人走出家门,把酒谈心……镜头随即出现了三善村的实景,二人所站的桥,以及旁边的凉亭,都在三善村。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张健”与“钟国强”坐在桥上谈心,一艘小艇从桥下划过。(第九集截图)

现身说法:

经紫坭村黄尧根先生向三善村老耀春先生求证并确认,上图此桥,正是三善村德善桥,而镜头中扒艇仔划过桥底的人,是村民黎沃根。

据老耀春先生表示,当时剧组到三善村取景,他的孙子和谭柳的孙子都有份上镜做临时演员。(莫非就是下图几位小朋友?)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三个小孩分喝一瓶饮料,大家你争我夺。你和你的小伙伴,小时候是不是经常这样?镜头中的小孩,相信如今都是已为人父的年纪啦!(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三善村的河涌与凉亭。(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家门口的河涌,以前洗衣服洗食物都靠它了。(第九集截图)

9.今日世界度假村

台长是沙湾80后,看了这部剧,才知道当年番禺有个“今日世界度假村”,位于石碁镇招村(今属大龙街)。

一说起这个度假村,原来很多“老番禺”都记忆犹新,是一个声色犬马、夜夜笙歌、纵情享乐,适合“晚黑去威”的娱乐城式场所……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今日世界度假村的大门。有专车接送。(第八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度假村的大堂,放在当年算是豪华装修,可以接待港澳台贵宾了。(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当年的投币游戏机,体积大过洗衣机,游戏却相当简单,如玩扑克。真是一代人的娱乐。(第九集截图,点击小图可放大)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还可以玩桌球,趴枱笃波一乐也。(第九集截图)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90年代初,番禺上电视,如今全变了

▲还可以玩卡丁车。(第九集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