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與潛伏
一方面美國確實依然強大,無論是從國力還是經濟上,另一方面,在上任美聯儲主席耶倫的帶領下,美聯儲循序漸進加息的經濟政策也確實是給美國經濟的復甦注入了活力。
美國東部時間8月22號,美股正式刷新了自己的牛市記錄。累積3453天的連續上漲,打破了1990年至2000年的上漲記錄,這一輪已經持續了113個月的牛市週期,也說明自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經濟基本上完成了復甦的過程。
2016年十二月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正式開啟加息模式,這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無疑是炸彈般的存在,一時間美元指數瘋漲,非美品種以及貴金屬短線暴搓。而耶倫的鷹派講話以及對於後期加息的規劃,更是給美元的上漲添了一把火。
在全球央行都在不斷降息寬鬆的格局下,率先開啟加息的美國,必然會改變資本流動的方向,加息預期以及美國方面對於通脹數據的目標,都預示著美國經濟的進一步復甦,初請失業金連續幾十周保持在低位的水平,讓美國的就業市場看上去相當樂觀,看好美國經濟的投資者數不勝數。
所以儘管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經濟也是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隨著鮑威爾接任美聯儲主席,並且成功堅持了耶倫的經濟主張之後,美元也開始了又一輪的強勢反攻,畢竟在通脹、GDP以及非農就業數據良好的支撐下,美聯儲是有底氣去進行自己的縮表以及加息政策的。
而這種底氣這種信心,或許就是美國經濟能夠強勢復甦的原因。
lDexter
這個問題,還是很有深度,值得大家瞭解和學習,我也從金融和投資角度,分享這個問題的專業答案。
一,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危機。
現在是2018年,也就是在十年前,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次金融危機,原因是美國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暴露,導致美國股市的暴跌,進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這次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當時還是對各國經濟有著非常不利的負面衝擊。
二,為什麼美國經濟出現強勢的復甦?
是的,2008年美國出現問題之後,在一年之後,2009年美國的經濟就開始出現好轉,然後逐漸復甦,目前美國的經濟數據處於歷史最高的水平,失業率也是創出歷史新低。特別是美國股市,從2009年一直上漲到現在,持續上漲時間達到9年半,屬於一波超級大牛市。
那麼,全球各國經濟和股市,相比美國的經濟和股市,則是顯得不好,這樣的不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很簡單,雖然美國是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源頭,但是,全球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當美國遇到危機之後,就可以開動印鈔機,多印美元刺激美國經濟增長。可是,多印的美元,將由全球各國給美國買單,導致其他國家的經濟很難復甦。
美國經濟出現持續強勢的復甦,還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美國資本市場的強大,美國股市一直在給美國經濟提供資金和資本的支持,幫助美國企業走出困境,幫助美國企業創業。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創新的活力和能力,雖然危機會讓美國的一些企業倒閉,但是美國創新的土壤,卻讓美國又出現一批更加有活力和未來的企業,推動美國經濟的增長。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粗略的總結幾點,拋磚引玉,也許國際問題專家可以回答的更加出色:
1、美國經濟在08危機上面還是有一定的出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的穩健性,並警示了道德風險。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最終結果雷曼兄弟還是倒閉了,雖然最後美國政府通過寬鬆和控股兩房的方式防止了金融系統風險的蔓延,但是市場已經得到了信號,但是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的倒塌還是讓其他投行開始趨於謹慎。當然這種警示並不是充分的,但是可以想見,資本主義個人控股的情況下,大家都有求生欲。另外在1929年的金融分業經營逐步又重新混業,這是個因素,當然有爭議,預計可能會有新的問題,但是在過去幾年的現實來看,重新混業是可以分散風險的。在08年傳統商業銀行表現的比較穩定,而投資銀行表現不佳。
金融分業經營在1929年曾導致了大蕭條,銀行投資業務失敗導致了商業銀行跟隨倒閉,儲戶存款消失。所以美國走上了分業的道路,也就是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典型的就是JP摩根變為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然而08年後,人們發現實際上混業經營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銀行的風險,所以投行紛紛開始延伸到商業銀行領域,而商業銀行又開始開展投資銀行。這使得美國金融業在08年之後逐漸恢復了活力,而由於次級貸的問題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個人和企業的破產,如今普遍的美國銀行的負債率不高,大銀行普遍負債率89%。當然,我們並不能保證說這種做法最後會不會重新出現1929年這樣的極端情況。
2、技術進步是美國最近幾年經濟復甦的底層建築,我們不用說人工智能或者無人售貨,也不用說AR、VR、MR,也不用說3D打印,或者特斯拉,或者藍色起源,或者SPACE X,我們只說根本的技術進步,頁岩油技術,水平壓裂技術,這個革命從長期上改變了能源供需格局,為了石油打仗的美國如今已經開始收縮海外的軍事,開始討要軍費,全因為在地緣政治上面,美國雖然依然需要影響力,但是對於石油的貪戀大大減弱。
3、美聯儲的審慎。前期的確出現了大量的寬鬆,但是在近幾年的繁榮上面,美聯儲長期的力主傳達出緊縮的信息,這種做法只有一個好處,壓制了通脹,同時由於美聯儲加息是緩慢的,儘可能延長加息週期,從而使得低利率和低通脹同時出現,上一次出現這個情況的還是在克林頓時期,一般正常的經濟情況是,通脹和利率不可以同高同低,而美聯儲通過節奏控制在某一段時間實現了這個有利景象。
實質上還有很多因素,諸如早期的寬鬆,諸如市場主導的經濟,諸如良好的產權保護傳統,諸如大量利用他國產品和資源。但是要注意到的是,繁榮並非是永續的,美國只是把繁榮的期間拉長了,其中功過,下一次危機到來的時候自有新的評斷。諸如金融混業重新普及,個人認為還是有風險的,但是現階段來看,美國的確依然在景氣當中。其中最可持續的原因,實質上還是技術或者說效率。
凱恩斯
確切的應該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用了差不多10年的時間(截至2017年)才恢復得差不多,GDP增長基本上維持在3%左右。長期跟蹤互聯網金融和中美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的經濟體制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經歷一次經濟危機,就如同排一次毒,等毒素排盡,經濟自然逐步復甦。
當然,這也得益於奧巴馬總統和特朗普總統採取的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措施,其中包括奧巴馬在內期間推出的政府救助計劃,挽救一些大企業;刺激製造業迴流美國,主張實業救國,擠壓經濟泡沫;以及特朗普近來揮舞關稅大棒,對經貿夥伴紛紛挑起經貿摩擦,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希望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持續向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不能忽視,即便美國遭遇金融危機,但是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原有的經濟框架都還在,——美國擁有全球最多的頂尖科研院校、科研人才,科研能力極強,科技成果轉化和商業應用發達;奧巴馬任內的移民政策給美國網絡了大量全球最優秀的各領域人才。與此同時,來自全球的移民為美國經濟復甦提供了大量的年輕勞動力,緩解了美國勞動力市場人才短缺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在加州等地的農場上,大量來自墨西哥等地的拉美裔移民,甚至一些是沒有合法身份的非法移民,在農場上辛勤勞作,採摘蔬菜和水果,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歡迎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讓我們換個姿勢,讀懂互金和財經,理性思考,科學判斷,麼麼噠。
摩羯財經
這一點很多人應該都有這個疑慮,因為經濟危機首先是從美國爆發的,可是美國卻很快就緩過來了,而其他國家卻沒有。主要從幾個方面來表現:
1)美股持續高漲
美股僅持續了一年的熊市,就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大牛市。
2)經濟增長率實現較快增長;
2009年,美國的經濟下降速度在上述五個國家中是最小的,而在上升速度中,美國雖然突出的年份不多,但是一直保持較為穩健的水準;
那麼美國為什麼會成為經濟危機中先回穩的國家呢?
1)當全球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資本都要避險,去哪兒呢?當然是去最安全的地方,哪兒最安全,當然是美國最安全,因為美國有美元支撐,美元有美軍支撐著。
2)和以往的加息不同,這一次不用加息,甚至是減息政策,為美股帶來了大牛市,同時也帶來了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用刺激消費的方式來促進美國經濟的增長。
低利率政策和流入美國的資本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較低成本的原始資金。
3)在經濟危機發生以前,美元已經發生了較大幅度的貶值,從2002年的最高121直接貶值到最低的79,下跌幅度超過35%,這也為美元提供了更大的吸引力。
4)原油價格的大幅下降也為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
其實,就是放水。
但是,美國製造業的GDP水平才剛到2008年的水準,如果除去通貨膨脹,也就是說,美國製造業的GDP甚至還是下滑的。而同期中國的從製造業GDP已經上漲為2008年的2.5倍。
同時,美國的外債規模持續擴大,這也是隱藏的炸彈,現在的外債佔比GDP已經達到了2戰的水準,雖然美國政府本身還持有13萬億美元左右的流動資產,但是算下來也有7-8萬億美元的淨負債。值得警惕。
以股易金
首先提問者的描述不準確,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用了近10年才算緩過來。到2017年底,沒有一年可以稱得上是強勁復甦,GDP增長率沒有超過3%。只能稱得上是逐步復甦。
美國經濟能夠從上次危機中復甦,依靠的是以下幾點:
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
雷曼破產後金融危機發酵升級。2008年9月7日,美國住房金融機構果斷出手——接管“兩房”,防止恐慌情緒蔓延,緩解信貸市場壓力,挽救抵押按揭市場。同時,美聯儲啟動緊急預防條款,作為最後貸款人,直接入市收購金融機構的部分資產,防止大型金融機構壞賬率陡然攀升,為其提供資金支持。
可以說,沒有當時美國政府和美聯儲果斷的金融救助,就沒有後來美國經濟的築底反彈和復甦。
奧巴馬挽救經濟刺激計劃。
可以說,沒有奧巴馬時期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美國經濟很難在1-2年內從衰退中反彈。繼布什政府推出1680億美元減稅計劃後,2009年2月17日,奧巴馬政府簽署《2009年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實施規模超越羅斯福新政的經濟刺激措施,應對大衰退。法案由減稅和政府支出組成,7870億美元刺激規模,相當於2009年美國GDP的2%和2010年GDP的2.25%。主要包括:減稅、擴大政府支出和保障措施三個方面。
這是美國經濟從倒退、停滯轉換成“前進檔”的重要推動力。
採取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一方面,削減聯邦基金利率,幾乎到了0。另一方面,採取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政策。從2007年至2011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8000億美元的規模,飆升至2萬億美元的規模,向市場釋放了充足流動性。這是挽救危機的最關鍵舉措,可以說伯南克的美聯儲救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美國,雖然以後他的“直升機撒錢”被詬病,但的確為美國經濟復甦做了巨大貢獻。
從金融危機至今,美聯儲寬鬆的貨幣政策,始終是美國經濟復甦最重要的支撐。
從美國經濟的復甦進程看,貨幣政策發揮了最重要作用。財政政策因為初期刺激計劃,導致政府債務規模飆升,聯邦已經沒有財政刺激空間了。2009年以後,一直到2016年美國就基本美退出過什麼像樣的財政計劃。天天府會、兩黨就債務和預算問題爭吵不斷。這也是美國經濟雖然復甦,但很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直到特朗普政府才實施了另外的減稅、擴大基建等財政措施。但也在加劇債務困境。
經韜
美國在世界經濟大融合的背景下存在特殊性,不僅僅是經濟強國還扮演者干預世界經濟進步、自由貿易的角色。通過一些列手段刺激本國經濟,當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雙危機之後讓世界為其“買單”,再通過一系列經濟策略使自身快速修復經濟發展並且強勢復甦,領先於世界經濟發展。現階段又再故技重施,遏制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進程,讓自身永遠保持強國霸主地位。
一、美元作為世界流通貨幣,而美國主導美元走勢、發行、回籠。不要小看一張張美元,那可是對於經濟財富的計量單位,美元計價世界各個國家之間流通的商品價格,並且掛鉤黃金、白銀、大宗商品。這就在經濟地位中美國與其它主要經濟體存在不同的最為主要的地方:美元控住權。當美國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需要加印美元貨幣,可是世界經濟一片向好,正因為美國的加印進而促使美元的基量增加造成貨幣貶值。當然計價的黃金、白銀、大宗商品也會跟隨著美元的走勢反應。
二、依靠美元計價世界商品的基礎上,通過美元升值、貶值的行為促進美國產品的出口、進口活動,以及美元出口對外投資的力度。美元貶值利好本國貨物出口,刺激出口的同時能夠拉動一部分就業。加印美元能夠更好的拉動投資,促進就業。在經濟危機階段,美元作為世界流通貨幣,現金就是最值錢的商品。能夠加印美元,拉動投資,貶值刺激出口: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齊奔騰。美國也就走在了復甦最前沿。
我是:炒股哥說,歡迎關注!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以上為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推薦!
點個贊,金錢滿貫!關個注,大事不誤,最新觀點全抓住!分個享,轉個發,留言與作者討個論!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炒股哥說
話題太大,提綱式的回答一下。
美聯儲低息放水約10萬億。資本流向世界,去了兩個地方,一個樓市,一個股市。
世界上樓市漲的好的國家,背後推手是美國資本。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流入我國樓市資金創新高。流入途徑其中一個是開發商發的外債。美元資金通過開發商賺樓市錢。
美元所到之處,很明顯現象,就是那個國家的貨幣超發,流入越多,超發越多。
另外一個途徑就是股市,美國當時經濟危機,新興市場,股市卻好。2015年,認為牛市,美元又賺一筆。
匯率戰剪羊毛的,阿根廷,曾經我們也有一萬儲備減少。世界不勝其數。
美元天生的剝削性,超發稀釋世界財富,收緊加息,又割韭菜。特朗普只要打仗,經濟就好。奧巴馬打敘利亞,石油漲,美國的金融期貨,賺世界民脂民膏,盆滿缽滿。
打仗就發財。
問題的實質
本來這個危機對於美國經濟的主體來說就不是危機,只不過你們受到傷害的願意從你們的利益出發點這樣定義而已!美國經濟的主體並不是美全國老百姓,這點應該不難理解吧!美國經濟的主體其實是財富高度集中的人口占比很小的那些所謂的精英!他們掌握大量財富。他們有得時候會利益一致,相安無事但有的時候又會發生相互傾軋狗鬥!2008年不過是搞金融的因為IT大賺了一把,盲目樂觀瘋狂擴張大撒美元造成的!
說到這裡就有必要提一下,當年為什麼會造成明明已經過度擴張了,已經有很多跡象顯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累積了,為什麼當時的美國美國國內資本會視而不見不當一回事,甚至於在危機爆發前還會有次貸危機不會影響大局發展之說!實際上是各金融財團採用了一項措施有關,那就是對賭!他們以為因為各自交錯的對賭實際上已經是大家環環相扣成為了利益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共榮所以不存在背後搞鬼的事情!既然沒有了背後捅刀子那麼作為一個整體的美國金融界還用得著怕誰嗎?可是,他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後,資本貪婪的本性會肆無忌憚的爆發!!隨後,大家都開始不顧一切的瘋狂斂財,甚至玩出了模型式貸中貸,打包包裝成投資理財再融資再貸款的瘋狂方程式,他們以為風險已經是大家共同承擔了,而且在共同體利益關係下這裡的事他們自己說了算還有什麼好怕的?!於是像是馬克吐溫筆下詼諧嘲諷似的荒誕,貓狗都可以貸到款買房子在現實中讓人覺的不可思議的變為真實,而且在普通人身邊屢屢揭幕!單就這一點你就不難看出整個美國從上至下都被金融界的盲目樂觀激發出人性的貪婪綁架了!誰都認為這是美國二戰之後發展掀起的又一次的黃金時代,這將會是這一代美國人的造富運動,只要你敢財富似乎就在你的手邊而沒有人去在意你是怎麼得到的,哪怕你作弊都有人為你開著綠燈放行!於是你已經沒有理由拒絕這樣輕易的成功,畢竟互聯網時代什麼都是有可能的,難道就允許扎克伯格一夜暴富,而幸運就不可以來敲普通人的門?你不能否認他的寵物的確給他帶來了好運,因為小可愛也可以貸款買房而那些經濟們根本不在乎拍在紙上的印記是筆跡還是爪印!
最終的結果我們是知道的,由於這個遊戲瘋狂到理論都不切合實際了。最終這個抽積木的遊戲轟然倒了;——美國的金融界不愧為業界乃至世界第一的專業素能,轉眼間在大家都還不知道如何應對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拋出雷曼這個海外業務最大的棄子作為替罪羊!轉手就是美國國家給予其他金融機構以融資注資,並打出一系列的併購舉措,與雷曼的聯繫迅速而有效的被切割乾淨。總算華爾街保住了,美國實業界雖然遭受一定損失但也無大礙!最主要的是新興科技產業絲毫未收影響,至於平民哦那就是上帝的責任了!因為美元上清晰的印著我們堅信上帝,所以萬能的主會保佑眾生離苦得樂脫離苦難的!至於富人他們把受到上帝照顧的機會已經無私的讓給了更需要的平民百姓!2008年後的美國能夠迅速崛起,別逗了!不是他崛起而是除了美國上層精英外,其他的包括美國平民都背了鍋倒下了而已!而且早都說過美國經濟就是掌握絕對財富的極少數人口的問題,他們利用雷曼避彈衣把絕大多數的傷害反射了。硝煙散去沒有中彈的站在那叫崛起,你難道還想說他是英雄麼?中彈倒下的呢叫什麼懦夫?傻子?該死的?這也能稱之為秘密~不嫌味腥?朱元璋有句詩:殺盡江南千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氣勢磅礴,但一看便知不是仁人君子,果然登基之後大開殺戒弄得人人自危!今天美國國力的強勢,也是和血腥分不開的;如果真要總結所謂的經驗那就告訴你很簡單我們老祖宗早就有,腹黑,不要臉,下手狠,六親不認!當年的日本不就是靠這幾樣發展起來的,最後呢小島再也裝載不下他的狼子野心。自以為天下無敵,但是呢白跟中國人學了一千年的文化,就是不知道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的含義!
頭名大咖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為什麼會強勢復甦?這個問題問的好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蔓延至全球,各國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作為2008年次貸危機的始作俑者,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美國影響很大,最大的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破產,金融的金融業和經濟也陷入了深度危機。可是為啥美國又能夠快速崛起,經濟為什麼會強勁復甦呢?接下來牛哥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希望對的股市投資有所幫組,記得多點贊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全球各國政府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美國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使得美國經濟在經歷了3個季度的衰退後,於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復甦。自那以來,美國經濟一直處於持續但又有波動的復甦中。經過長達4年的經濟恢復,美國經濟並未走出衰退的陰影進入新一輪擴張和繁榮。考察過去4年左右的復甦,可以發現美國經濟的這次復甦出現了一些新特點。本文將對這些特點予以歸納,並對其原因加以分析。
第一,經濟持續復甦但不夠有力。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2008年,美國經濟進入衰退並延續至2009年第一、二季度,使得這兩年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分別比上一年度下降0.3%和3.1%(圖1、2)。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國經濟開始從衰退中復甦,但總體而言復甦力度比較溫和。2010―2012年的GDP年度增長率在2.0%左右徘徊,也明顯低於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數次危機後GDP的年度增長率,圖2清晰地顯示了這一點。從季度情況看,本次危機後美國經濟復甦已經歷了兩輪循環: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一季度為第一輪,GDP季度年化增長率從2008年第四季度負增長8.9%逐季加快至2009年第四季度正增長4.0%,再逐季放慢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0.1%;第二輪從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四季度,GDP季度年化增長率從增長0.1%逐季加快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4.1%,再逐季放慢至2012年第四季度的0.4%。目前正在進入第三輪,可能會延續至2014年底。由於第一輪循環前低後高,第二輪循環前後一樣高,所以第三輪循環GDP季度年化增長率擺脫上述循環走勢、進一步走高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失業率持續緩慢下降,但距美聯儲新設定的調控目標仍有距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2010年的失業率高達9.7%,創下自1982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圖3)。月度失業率則從2008年1月的起5.0%上升至2009年10月的10.0%(圖4)。此後,美國失業率持續緩慢下滑,2013年6月已降至7.6%。與失業率在22個月中上升5個百分點相比,失業率下降2.5個百分點用了43個月,失業率下降的速率幾乎是上升速率的1/4。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按此速率,美國失業率至少要到2014年下半年才能降至美聯儲的調控目標6.5%,要到2016年底才能降至5.0%。與此相對應,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16歲及以上非機構就業人口總量從2008年的14536萬減少至2010年的13906萬,即有630萬人因受金融危機衝擊而失業。2011年起美國就業人口開始增加,達13987萬,接近2009年的水平,2012年進一步升至14247萬(圖5)。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6月已上升至14406萬(圖6),即迄今此輪復甦已增加就業崗位500萬個,但與2008年相比還差130萬個。
第三,通脹趨勢仍不明朗,通縮威脅尚未完全解除。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消費者物價(CPI)同比上漲率曾一路走低,2009年3―10月甚至連續為負值,即持續8個月通貨緊縮(圖7)。自2009年11月起,CPI開始回升並於同年9月達到3.9%,為本次金融危機以來的峰值。此後,CPI基本呈下滑態勢,至今尚未完全擺脫下行壓力,2013年6月僅為1.8%。總體而言,財政政策似乎比貨幣政策對CPI的提振作用更大。相比之下,除去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走勢相對平穩,基本上圍繞著1.75%的中位線上下波動,也沒有出現核心CPI為負即通貨緊縮的情況。2013年6月的核心CPI最新值為1.6%,低於美聯儲預訂的核心通脹目標調控值。從目前趨勢看,美國通脹進一步上行的風險小於下行的風險,未來一段時期即使通脹上行,其風險也不會失控。
第四,進出口連創新高,貿易不平衡有所改善,但進出口增速逐漸放緩。2009年美國進出口因全球金融危機分別暴跌達22.8%和14.2%,貿易逆差大幅改善(圖8)。但自2010年起,美國進出口即轉跌為增,且持續增長,其中2010年出口就超過了2008年的水平,2011年起進出口更是連創歷史新高,2012年分別達22106億美元和27452億美元,合計近5萬億美元。不過2010―2011年的貿易逆差又有所擴大,但未超2006年的歷史最高水平,也未達2008年的水平,而2012年又收窄了4%。從圖9所示月度情況看,進出口自2008年8月起同步下跌,分別至2009年6月和5月止跌回升。其中,月度出口在2010年12月超過2008年7月創下的1656億美元危機前最高值,此後基本保持上升態勢,目前穩定在1800多億美元。與之相反,月度進口額僅2012年5月略高於2008年7月創下的2319億美元危機前最高水平,其餘月份均低於該值,貿易不平衡因此改善。總體而言,奧巴馬政府的“出口倍增計劃”取得了一定成效。與2009年相比,2012年出口增長了40.1%,其中貨物出口增長了46.0%,服務出口27.6%,貿易逆差對GDP的拖累逐步下降。但出口增速卻連年連月持續下滑,2010―2012年的出口年增速分別為16.9%、14.5%和4.6%,而出口月同比兩位數增速在維持了22個月後,2011年11月起降至個位數,2013年3月甚至出現40個月來首次負增長。因此,實現2015年出口比2009年的15782億美元翻一番目標已無可能。
第五,公司營運情況良好,稅後利潤增長強勁。受到次貸危機的衝擊,2007年美國公司稅後利潤總額從上一年13495億美元下降至12929億美元,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進一步下降至10509億美元(圖10)。但自2009年起美國公司稅後利潤總額便率先復甦,且恢復了強勁增長之勢,2010年即超過2006年創下的50多年來最高額14430億美元,2011年和2012年又連續刷新歷史紀錄,分別達14751和17129億美元;而2012年的美國公司稅後利潤額已接近2004年的兩倍、2002年的三倍。 從季度數據看,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美國公司稅後利潤總額於2006年第三季度達到階段性最高額13685億美元后逐漸下滑,至2008年第四季度 6437億美元見底(圖11)。此後,美國公司稅後利潤開始掉頭向上,5個季度後即2010年第一季度便收復危機前的失地,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14341億美元,後又連續刷新紀錄,2012年第四季度創下17737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2013年第一季度略微回調至17495億美元。可見,美國經濟的微觀基礎相當堅實,如果美國公司稅後利潤繼續強勁增長,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第六,服務業復甦快於製造業復甦,經濟失衡狀況依舊。私人服務業復甦較快,按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2011年私人服務業增加值已超2008年水平,創出歷史新高;2012年再創新高。私人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總額的比例也比危機前有所上升,2008年為68.0%,2012年為68.7%(圖12)。私人服務業中,除了“批發”和“除政府外其他服務業”外,其他八個子行業2012年增加值也已超過2008年的水平(圖13)。出人預料的是,作為全球金融危機的源頭,“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租賃”的增加值不僅繼續在服務業中位居第一,而且該值僅2008年比2007年減少200億美元,2009年後連年創下歷史新高,可以說幾乎沒有受到危機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美聯儲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美國股市連創歷史紀錄,道指、標普和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分別站上15400點、1600點和3600點關口。只要美聯儲繼續實行超寬鬆貨幣政策,美股仍可能再創新高。“教育醫療與社會救助”增加值在私人服務業中位居第三,也未受到危機影響,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應該說,奧巴馬政府應對危機的措施、對金融監管和醫療保險進行的歷史性改革是成功的。
相比之下,私人制造業復甦較慢,其增加值在2012年才超過2008年的水平,但尚未恢復2007年的歷史最高水平。相應地,私人制造業增加值佔GDP總額的比例也未恢復到危機前水平,2012年該比例為18.4%,而2008年為19.0%。由圖12可見,上世紀末以來,私人制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迄今未扭轉。由圖14可見,建築業是拖累私人制造業復甦的主要子行業。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其增加值在2011年觸及近期最低值4495億美元,2012年反彈至4637億美元,但距2008年的5240億美元還差近13.0%,低於2000年6552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41.3%。另外,農林牧漁增加值也未恢復到2008年水平。不過,製造業已基本復甦,2012年其增加值已超過2008年的水平,接近2007年創下的近期峰值,反映了奧巴馬政府重振製造業和出口倍增計劃取得的成果。採掘業幾乎沒有受到危機的影響,2009年增加值就比2008年增加了25.2%,其中油氣開採增加值就比2008年猛增了50.3%,顯示了頁岩油氣革命的成效。但2010年起油氣開採增加值下降,與此同時採掘支持增加值上升,前者反映了頁岩氣革命導致天然氣價格大幅下降,後者體現了頁岩油氣開採熱對相關設備需求的增加。
私人部門在美國經濟中地位最重要的五大子行業依次為金融保險房地產與租賃、製造、專業與商業服務、教育醫療和社會救助和零售。結合其在GDP中佔比變化(圖15)和上圖12,可以認為,危機後不僅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相對地位幾乎沒有變化,上述最重要的五大子行業在美國經濟中的相對地位也幾乎沒有發生改變。其中“信息通訊技術生產”包括私人制造業和私人服務業中的計算機和電子、印刷(含軟件)、信息和數據等在內的新興產業,反映了由計算機推動的第三次產業革命深化帶來的成果。儘管“信息通訊技術生產”在GDP中佔比呈逐步上升之勢,全球金融危機也沒有衝擊到這一趨勢,但總體上這個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地位不如上述五大子行業。
第七,房地產市場呈現更多復甦跡象。2013年4月,美國成屋銷售年化為497萬套,為2009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成屋銷售中間價為19.28萬美元,新屋開工年化數升至85.3萬套,均為2009年以來最高;房屋營建許可年化數100.5萬套,更為2008年以來最高;房價連續16個月上漲,創下自2006年以來的最長上漲週期,2013年3月標準普爾公司衡量美國20個大城市房價的凱斯―希勒(S&P/Case-Shiller)指數同比更上漲了10.9%,是自2006年4月以來最大年度增幅; 至2013年3月建築業支出已連續13個月同比正增長。上述跡象表明,美國房地產市場已觸底回升,有助於支撐疲弱的經濟增長並增加相關行業就業潛力。2011年房地產相關行業就業人數779萬,比2006年的1019萬峰值少了240萬。 需要指出的是,房地產市場復甦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首先,美國房地產市場去庫存過程尚未結束,不僅仍有數以百萬計的止贖房產,還有1110萬戶住房按揭貸款處於資不抵債的境地;其次,美國住宅建築商人氣指數2012年底升至47 ,為2006年4月以來最高值,但尚未突破榮枯線;第三,美國銀行業2013年起面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要求,勢必收緊住房抵押貸款放貸標準,抵押貸款利率有上升的壓力;第四,與以往美國房地產市場復甦由家庭和個人剛性需求推動不同,本次復甦投資需求推動成分居多,投資者或投機者獲利離場可能導致房地產市場復甦出現波動。
二、影響美國經濟復甦的因素分析
總的來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從宏觀上看,美國經濟復甦過於溫和,失業率下降緩慢,通貨緊縮的風險揮之不去,經濟失衡狀況並未改善,但出口表現良好,尤其是貨物出口增長強勁,貿易不平衡有所改善;從微觀上看,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稅後利潤創歷史新高,微觀經濟基礎非常紮實;從行業上看,服務業復甦快於製造業,但總體上看,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所有產業都在復甦。微觀經濟基礎如此紮實,宏觀經濟復甦卻步履蹣跚,其原因主要可從供給、需求、外部因素及政策因素四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供給因素。首先應考察勞動生產率。美國私人非農部門勞動生產率增速近年來顯著放緩(圖17)。 由圖16可見,次貸危機以來6年裡,美國非農部門勞動生產率的平均年增速僅為1.6%,遠低於戰後年均2.25%的水平,是戰後第三低增長期。這一方面是週期性因素所致,勞動生產率通常呈現出順週期性,即勞動生產率增速隨經濟增速放緩而下降,隨經濟復甦而上升。另一方面,非商業週期因素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其次是全要素勞動生產率。美國私人非農部門全要素生產率自2005年起即顯著放緩。 圖18顯示,2007―2012年非農部門多要素生產率年均增速僅為0.6%,比2000―2007年下降了近60%。 原因一是始自20世紀90年代由計算機推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紅利至2004年前後已基本耗盡, 二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技術進步步伐放緩,促使高科技企業放慢了資本深化進程。好消息是,2012年美國私人非農部門多要素生產率比上年提高了1.4%,是2007至2012年平均年增速的2倍多,可能預示著高科技企業資本支出增速加快,技術進步也可能因此加快。
第三是資源尤其是能源因素。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頁岩氣革命方興未艾,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一是傳統能源行業重新煥發生機,二是因天然氣價格自2008年以來下跌超過60%,企業經營成本下降,帶動美國製造業投資增長;三是在就業方面新增了逾170萬個工作崗位,到2020年可望由此增加300萬個就業崗位,並且這些崗位的薪水將高於美國平均水平;四是石油進口減少,天然氣出口正在推動中,對平衡貿易收支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需求因素。總需求可以分為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兩者又都可以從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兩方面去分析。
政府部門方面。從圖19可以看到,2009年第二、第三季度政府消費支出與總投資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為正,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均增加了投資,表明奧巴馬政府2009年2月啟動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其中35%用於減稅,65%用於政府投資)發揮了作用,為美國經濟復甦作出了貢獻。但由於美國債務急劇膨脹,政府繼續增加消費支出和投資力不從心,所以自2010年以來的13個季度中,有11個季度政府部門消費支出與投資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為負。同時,政府消費支出與總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也逐季緩慢下降。在過去9個季度中,該比例已從2011年第一季度的20.6%下降至2013年第一季度的18.9%(圖19)。展望未來,由於每年850億美元的自動減赤機制於2013年3月1日啟動,政府部門消費支出與總投資削減將拖累美國經濟增長。
私人部門方面。個人消費支出始終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除了2009年第一、二季度繼續受到危機衝擊外,此後15個季度個人消費一直是GDP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且貢獻率相對起伏較小,GDP佔比始終在70%以上(圖20)。但2012年個人消費支出季度環比和同比增幅均有所放緩(圖21),原因在於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幅下降。美國商務部2013年5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個人收入增長陷入停滯。由圖22可見,按2005年不變價格,2013年一季度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環比為負增長,同比增速則大幅下滑。由於收入增長陷入停滯甚至下降,人們不得不動用儲蓄,致使美國人的儲蓄率從2012年第四季度的5.3%迅速下降至2013年一季度的2.3%, 為2007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回到了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就私人投資而言,除2009年第一、第二季度受危機衝擊大幅下降外,此後15個季度中,有13個季度私人國內總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是正的。與此同時,私人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例也緩慢上升,從2011年第一季度的11.9%上升至2013年第一季度13.4%(圖19)。但是,私人國內投資總值處於極低水平,迄今尚未恢復到2008年及之前的水平(表1)。由於公司營運情況良好,稅後利潤增長強勁,私人部門投資對美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進一步增強的潛力。
第三,外部因素。歐債危機對美國經濟復甦造成了負面影響。歐債危機對美國經濟的衝擊表現之一是美國對歐出口增速最慢。與2009年相比,2012年美國對歐出口僅增長了21.8%,與同期美出口總額增長39.0%相距甚遠,也遠低於同期美國對美洲、亞太、中東和非洲的出口增長水平(圖23)。表現之二是相互投資出現疲軟跡象。2012年美對歐直接投資流量甚至低於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年(圖24),而歐對美直接投資流量在金融危機後幾乎連年持續下降(圖25)。不過,美歐相互直接投資的存量仍然十分可觀,互為首位(圖26、圖27)。
與美洲密切的經濟關係為美國經濟復甦提供了支撐。多年來,美洲始終是美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全球金融危機後這一地位進一步得到了鞏固和提高(圖23)。2012年美國對美洲地區的出口與2009年相比增長達49.1%,進一步與美對亞太和歐洲出口拉開了距離。美洲也是美國對外直接投資重鎮,無論是增量還是存量,美洲一直是美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圖24、圖26)。美國簽訂的20個自由貿易協定中,有12個夥伴國在美洲(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佔60%。在美國簽訂的41個雙邊投資協定中,有9個夥伴國在美洲(阿根廷、玻利維亞、厄瓜多爾、格林納達、洪都拉斯、牙買加、巴拿馬、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烏拉圭),佔22%。正是多年來苦心經營美洲經濟一體化戰略,造就了美國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對美洲的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增長,推動了美國經濟復甦。
亞太對美國對外經濟的重要性正進一步上升。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不僅亞太依然保持著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而且美國對亞太出口的增長率高於美國出口的平均增長率。同時,亞太對美直接投資存量一直高於美洲,且亞太與美洲對美直接投資的差距有拉大的趨勢(圖28)。更重要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後,亞太對美直接投資流量已連續超過美洲對美直接投資。美國在亞太積極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動員參與談判的國家既包含了亞太國家,也包含了美洲國家,其目的之一就是把美國與美洲密切的經濟關係向亞太地區延伸,進一步推動美國對外經濟增長。
第四,政策因素。從貨幣政策看,除了將利率維持在0―0.25%的超低水平外,美聯儲從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實行了首輪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作用明顯。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GDP從下跌8.9%轉為增長4.0%,實現了從止跌企穩到強勁復甦的急劇轉變。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於2010年11月出臺,至2011年6月結束,使美國經濟避免了在2011年第一季度陷入衰退,GDP增速勉強維持在0.1%,並在當年第四季度提升至4.1%,但刺激作用明顯不如上一輪。美聯儲於2012年9月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但效果不理想;美聯儲於當年12月決定每月再購買450億美元長期國債,以替換原有的扭轉操作(OT)措施,使量化寬鬆規模達到每月850億美元。同時,美聯儲確立了失業率高於6.5%、通脹率預期不超過2.5%情況下0―0.25%的超低利率保持不變的新目標,使美國經濟在2012年第四季度避免了衰退,GDP增速勉強維持在0.4%,2013年第一季度進一步推高至1.8%。可見,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總體上與復甦進程的三次波動相關。
從財政政策看。自2008年以來,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從布什政府到奧巴馬政府都採取了減稅、擴大財政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致使2008至2012各財年赤字分別高達0.455、1.416、1.294、1.297和1.089萬億美元(圖29), 佔GDP的比例分別為3.1%、10.0%、9.0%、8.7%和7.0%,其中2009―2012財年每年超過1萬億美元的赤字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各種減稅、政府投資、金融監管改革、醫療保險改革、救濟等構成了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一系列的法案構成了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法律基礎。 但從2013年起,美國財政政策逐漸轉向中性,強調促進增長與減少赤字的平衡,稅收增減和開支增減相結合,標誌是財政懸崖法案,內容包括從2013年1月起調高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個人、45萬美元以上家庭的個稅稅率、取消薪資稅減稅優惠、維持其他減稅政策、延長一年長期失業救濟金、2013年3月啟動每年約1100億美元政府開支削減計劃等。可以預計,實施中性財政政策後,美國財政赤字將趨於下降,但公共債務總額仍將維持在高位。自2010年第二季度起,美國累計公共債務與GDP之比已超過90%的警戒水平, 相隔半年後的2011年第一季度又進一步突破了100%,對美國經濟增長形成了抑制。2013年5月公共債務最新值為16.739萬億美元; 好消息是該值比上個月下降了0.54%,為2011年7月以來首次下降。儘管如此,未來數年美國公共債務狀況恐難顯著改善,因為醫療、社保等福利開支是政府開支的主要組成部分,而2011年其佔GDP的比例已高達65%。由於福利開支在美國被定義為“強制性開支”,削減的難度很大。
從對外經濟政策看,奧巴馬政府圍繞實現美國經濟復甦和提升美國競爭力,調整並實施了相關對外經濟政策:一是在更高標準(如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競爭中立、服務業市場準入等)基礎上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包括:與韓國、哥倫比亞和巴拿馬就布什政府時期達成的3個自貿協定部分內容重新談判,然後予以批准生效;主導跨TPP談判並推動更多國家加入談判;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TTIP)協定談判;啟動諸(多)邊服務業協議(PSA);等等。二是大幅提升投資在對外經濟戰略中的地位。為此修訂出臺了新的雙邊投資協定範本,並在美韓等雙邊自貿區協定重新談判和TPP、TTIP等區域自貿區協定談判中把投資列為重要內容。三是啟動出口管制改革。2011年11月7日發佈的《美國軍品清單》第8類目“軍用飛行器及相關零部件”草案修訂版,標誌著美國對敏感技術進行更恰當出口管制的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三、基本結論
第一,美國經濟溫和復甦趨勢仍將繼續。由於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將維持較長時間,私人服務業尤其是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租賃業,將繼續在美國經濟復甦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作為全球金融危機的源頭,房地產市場復甦預示著美國經濟復甦進程可能逐步加快,因其不僅會助推金融保險房地產及租賃業,還可帶動建築業。公司營運情況良好和稅後利潤增長之勢可望延續。
第二,美國經濟實現潛在增長率的條件尚不具備。首先是技術進步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放緩,導致勞動生產率增速放緩並呈長期化趨勢;其次是經濟結構失衡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製造業復甦滯後,寬鬆貨幣政策產生的大量流動性一直存在;第三是儘管企業贏利情況很好,但未來預期並不樂觀,投資意願低下,制約了就業增長和個人收入增長,加上政府消費支出與投資因自動減赤機制而削減以及薪資稅優惠取消,威脅到個人消費支出的增長。
第三,美國經濟未來的出路在於科技創新和對外貿易與投資。奧巴馬政府正實施以生物科技帶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戰略,以加速生物科技取得突破,使美國國民更健康、生物能源產出更多、製造業轉型加快和農業生產效率更高。僅使美國國民更健康一項,就有助於大幅降低政府福利開支,破解公共債務高企之難題。同時,奧巴馬政府正通過推進TPP、TTIP和PSA談判,並於2012年推出了雙邊投資協議新版本,試圖用所謂高標準的貿易和規則來幫助美國公司開拓全球市場。
總的來說,美國經濟實現了較緩慢但持續的復甦,這得益於美國宏觀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推動,也得益於美國微觀企業的活力;但是由於企業的投資意願不強,生產率提高不快,技術進步緩慢,家庭的消費支出增長也不快,加上外部條件總體上並不看好,美國經濟在近期難以有較快的增長。
我是牛哥說投資,如果我的回答能夠令你滿意,能夠對你的股市投資有所幫助,請記得添加關注我的個人頭條號“牛哥說投資”,記得多點贊,如有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詳細解答每位股友的疑問和困惑。每天碼字很辛苦,很累,通常都是幾個小時,每個回答用時幾乎都是超過50分鐘以上,但很用心的回答大家的問題,只要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就心滿意足了,請多多支持,謝謝你!
關鍵字:
美聯儲
經濟
美國